《了凡四训》中德育思想的时代价值探讨论文

《了凡四训》中德育思想的时代价值探讨论文

【文化与教育】

《了凡四训》中德育思想的时代价值探讨

赵 佳

摘 要 《了凡四训》出自明朝重要的思想家袁了凡之手,书中结合儒释道三家的道德理念思想,并针对作者在儿子的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感悟,围绕着“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以及改过迁善”的故事进行阐述,是一部具备极高德育价值的书籍。基于此,笔者就《了凡四训》中所表现的德育思想进行讨论,以期能够为我国现阶段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了凡四训》;德育思想;时代价值

《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所著的训子善书,不仅向世人阐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儒释道思想,同时向我们昭示,在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祸福、休咎皆是来源于人自身的把控,善则引福、恶则招祸,是贯穿本书的核心理念[1]。《了凡四训》一书中所表述的思想与现阶段德育思想不谋而合。下面本文将通过对《了凡四训》一书的研究,探析其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以期能够对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德育提供参考。

冬储市场究竟如何?磷复肥会议复肥价格明朗后,对生产企业而言,是否是一个好消息;对经销商来讲,冬储是否让他们“食之有味”,还需继续关注。

一、《了凡四训》中蕴含的德育思想

(一)正确的“立命”观念

“立命”作为《了凡四训》的第一章节,是开展后续家庭教育的根本。在这一章节中,了凡先生针对他的生平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对于“命数”,了凡有自己的观点,并在此观点基础上,逐渐衍生出了具备了凡特色的立命观念。了凡立命观念在明末时期影响十分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在接触到了了凡先生所表述的立命观念后,开始想要通过行善、积德来转变自身的命运[2]。这一立命理念与我国传统封建礼教中的“生死有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种比较明显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念。《了凡四训》首次针对以往的宿命观念进行了批判,鼓励人们能够正视自身的命运,并在命运的基础上为之努力、奋斗,进而为《了凡四训》后续弘扬“善”的理念打下了基础[3]

(二)正视错误和改正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了凡四训》一书中的第二章节,了凡先生就针对如何正视生命中的错误并且改过的方法进行了探究[4]。根据对《了凡四训》研读,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改过之法”的本质就是要保有一定的羞耻心,这一观点与现代纪检工作中的“红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羞耻心,才是改变命运的机遇和动力。了凡在《了凡四训》中认为,人活于世,不仅仅要“立志”,还需要“知耻”,知耻才能帮助人们得到本质上的转变,知耻才能在根本上帮助人们树立道德之心。这一理念,对于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着极大的意义[5]。尤其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容易受到外界思维的影响,与我国传统教育相悖的享乐主义出现在人们的思想之中,进而导致一部分人摒弃了羞耻之心,这种情况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由此,基于这一背景,把握内心的羞耻之心,从而在根本上把控自身的欲望,才能在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发展。

(三)帮助人们树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积善成德的理念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积善成德”“从恶如崩”一直是贯穿中华问题的核心内容,《了凡四训》中的第三章也针对这一理念进行了阐述,认为在家庭教育的环节,如果想要教授孩子明辨善、恶、是、非、美、丑的能力,首先家长就需要具备这一能力[6]。那么,应该如何教授孩子明辨是非、从善积德的能力呢?在《了凡四训》一书中,了凡先生借用了禅师的思想:“只有对他人有利的善,才是真的善;只对自己有利的善,是假善;发自于内心的善,是真善;而为了让别人觉得你善才去做的善,是假善;不求结果地做善事才是真善;而有所谋求地做善事,是假善。”这种对于善的评价标准一直沿用至今。现今社会上的很多事件都可以基于这一思想理念进行分析。中国人自古就有“积善成德”的理念,老一辈人更是有通过日行一善的方式来达到修养自身德行的习惯。在这里,“积善成德”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内心的行为准则,人们通过这一内心的行为准备来要求自己,通过在日常中践行“善”的理念,最终实现良好德行的养成[7]

自古我国便有“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同时,近年来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和谐社会构建目标,这一未来发展目标与《了凡四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家庭文明建设成为现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只有实现千万个家庭的和谐,才能为我国未来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不仅体现在识字书写、语言运用等方面,更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好好地培养自身的语文素养。一本好的教材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对教材了解充分,不但浪费编写人员的心血,可能对学生不利。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握好部编教材的特点,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上一层楼。

(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了凡四训》最后一个章节“谦德之效”中,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君子当谦逊的思想理念,袁了凡认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唯有谦逊会使人进步,而骄傲则必然会造成人性的不足,影响命运的发展,了凡先生也是按照这一理念来进行自我的规范和悟道的[8]。了凡先生认为,当人在树立了远大、宏伟的志向之后,一定要秉持这一颗谦逊的心态来促使自己进步,秉持着一颗善良之心,才能在根本上促使人们受益。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发展理念,毛泽东就曾经针对这一谦逊的态度进行讲话,令大家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秉持谦逊的初心,避免实际工作与人们群众的生活相脱离、避免官僚主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我国社会的构建。

二、《了凡四训》中德育思想的时代性价值

这些修身的传统文化不仅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充分,也使得传统美德有了新的延续。

(一)《了凡四训》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追求与取向。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追求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民族传承。《了凡四训》中的优秀文化比如“诚信”“爱国”,等等,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其中的修身修德、刚正不阿、清明廉洁等都是值得我们坚守的传统。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通过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教导儿子的一部具有很高价值水准的思想性书籍。其中虽有一些封建的道德思想,但瑕不掩瑜,核心部分对于当代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越来越多的思想涌入我国年轻人的脑海中,这些思想良莠不齐,不仅对思想还为成熟的未成年人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已经开始动摇成年群体的思想道德理念。由此,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将“善”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仅能够提升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也夯实了他们心中的“善”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人们越发地重视到了在实际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道德理念的培育是促使一个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保障。而家庭作为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国家的教育水平。由此,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了凡四训》中所表述的家训文化,不仅仅契合了我国近几年所推行的“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理念,也将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传统礼仪弘扬内、外,不仅有效地推进了社会发展进程,也充分实现了将家训文化与时代背景融合的目标。由此,笔者认为,《了凡四训》中的德育思想的时代价值大都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二)《了凡四训》中所表述的德育文化有助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面向移动物联网环境的动态路由新协议RAR.该协议将连通概率作为重要参数,其计算方法依据参数节点和它的最近节点的间距,间距的分布按照指数分布;协议中采用了贪婪机会转发(GOF)策略,GOF策略在包的递交率和平均跳数等方面优化了车辆网等移动物联网目标的相关参数.一系列的测试都表明,与传统的贪婪周边无状态路由协议(GPSR)、自适应链路感知的无信标转发协议(SLBF)相比,的方法在包递交率、平均跳数以及端到端的时间延迟等方面均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当我们走在三崖湾沿岸的长路上时, 夏日阳光的灼热已经开始褪去。这是威尔士半岛上的一个中世纪城堡的废墟,Alyn Wallace对这里非常熟悉,他最近在这个海湾拍摄的蓝色荧光生物组照备受关注,因此也让这个地方更加出名了。尽管自然现象不可预知,但今晚我们有可能会看到,其他抵达海滩的人显然也怀着同样的希望。

(三)《了凡四训》中的德育思想有助于家庭的和谐

《了凡四训》中德育思想的本质大都集中于家庭教育环节,这种家庭教育理念的推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家庭氛围的和谐,进而为实现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打下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针对“传承家风、家训”的主题讲话中曾说,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每一个家庭都要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责任,这一讲话不仅仅向我们传递了家风、家训建设的重要性,也凸显了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合理、向善的家长教育才能在根本上帮助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才能在根本上帮助儿童迈好人生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台阶。

(四)《了凡四训》中的德育思想有助于树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占据的位置和份额也随之提升,中国和世界经济的沟通和交流也愈发频繁。但是,根据以往的报道可以发现,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人是抱有一定的误解的,尤其是一部分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过程中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我国的整体形象,也影响了中国在视野范围内的影响。而《了凡四训》中德育理念的推行,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人民塑造更好的民族形象,还能帮助中国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到世界范围内的家庭教育中,从而帮助“神秘而又古老”的东方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的舞台。

三、结语

《了凡四训》中德育理念的推行不仅仅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家庭教育方向进行了明确,也将家风、家训的传承带到了我们的面前,基础道德的培养不仅仅是中国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家庭发展的基础。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更好地进行家庭的良好道德品质教育,从而形成优良、朴实的家风建设,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德育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文新.培育“绿色心根”亲近绿色生活——《了凡四训》“改过之法”的启示[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1):33-38.

[2]曾海.家风建设视域下《了凡四训》及其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意义[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11):41-45.

[3]潘志宏.《了凡四训》的改过思想研究[J].新西部,2018,(20):84-86.

[4]张琦芳.《了凡四训》善恶观中的儒家思想[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27(2):105-108.

[5]胡京晶.用心灵去感悟用行动去诠释[J].小康,2018,(7):108.

[6]张丹.《了凡四训》与明末清初时期文学的联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0):106-107,112.

[7]李帅锋.一部家书的域外热——基于《了凡四训》的文本分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7,(2):54-59.

[8]陈延斌,张琳.简论《了凡四训》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船山学刊,2017,(2):98-102.

中图分类号 B8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7725( 2019) 11-0182-03

作者简介 赵佳(1988-),女,山西太原人,山西金融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周 丹】

标签:;  ;  ;  ;  

《了凡四训》中德育思想的时代价值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