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会计

商誉会计

敬佳琪[1]2007年在《商誉会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商誉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现实收益与未来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研究商誉会计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特别是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迄今为止,有关商誉的若干问题如:商誉的定义、自创商誉的确认、合并商誉的确认计量等,在会计学理论界及实务界并未达成共识。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对商誉会计的相关处理做了明确规定,即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对于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先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商誉的规范化处理,对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相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规范的作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准则中对商誉的规定,是否适应我国的国情,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商誉的构成要素为切入点进行商誉会计的深入研究,探讨商誉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并重点研究自创商誉与合并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通过对商誉会计准则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找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商誉会计的规定对我国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并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规范出一套完善的适应经济发展并能将其有效地贯彻到具体的实务中去的商誉会计理论体系提出建议。

张金蕾[2]2008年在《商誉会计准则的变迁及其对企业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过程中,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着。企业间并购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也日益增多,如何规范企业并购过程中产生的商誉的也就成为焦点。西方经济界和会计界有着较为成熟的企业合并会计理论和较为一致的商誉会计规范,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政策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程度。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商誉会计也经历了出现、完善和改革的过程。作者选择了《商誉会计准则的变迁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这一题目作为研究课题,研究了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商誉会计准则的变革过程。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商誉基本概念、性质、构成要素、评估方法、后期计量方面的研究。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誉会计准则出现、完善、变更的国内外环境,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环境研究了我国商誉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的动因及其影响。每次商誉会计准则的变革都会带来众多的评论和对未来产生影响的预测,本人采用实际数据的调查研究,验证了会计理论界对商誉的争论,力图分辨真伪,用数据来说明商誉带给企业的影响。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分析,主要验证了商誉的本质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带给企业的影响,试图验证政策的变更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以后准则政策的制定提出对策和建议。

李玉菊[3]2018年在《商誉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商誉会计准则从无到有、逐步改进,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商誉减值测试对象、测试方法较繁琐且可操作空间较大,透明度较低;将发生的商誉减值计入当期损益,与会计的真实性原则相悖,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本文认为可以企业整体为商誉测试对象,借鉴IASB提出的PAH法,并采用基于期权的商誉计量方法对并购商誉进行计量。若发生商誉减值,作为"所有者权益"减项处理,并将其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列示。

李玉霞, 李艳[4]2018年在《商誉会计准则对比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如何在转型升级中把握好发展机遇,应对转型瓶颈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题。企业合并无疑是应对这一压力和挑战的一种选择,通过企业合并,整合战略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开辟全新市场,成功度过这一敏感阵痛期。然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则在这一进程中不可避免,也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课题,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刘旭[5]2017年在《合并商誉会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建设,企业合并活动逐渐增加,合并商誉问题越发引人关注。一方面,高溢价收购使得企业账面积累了巨额商誉。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商誉形成了巨大的减值压力。截至目前,A股有超过50%的公司拥有商誉资产,拥有商誉的金额已达1.05万亿元,而且随着合并活动的继续增加,商誉的金额也将不断扩大。造成巨额商誉既有宏观方面的影响,也有会计处理方面的因素。宏观上,资本市场处于繁荣阶段,资产价格上升,抬高了收购资产的整体价值;而且企业从事收购重组的活动意愿也日益增加,由此使得并购成本越来越大。从会计处理角度,合并商誉是按照剩余价值观进行计量的,合并成本中无法归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都将被计入商誉价值,因此造成高合并成本的因素最终都被计入到了商誉中来。未来期间,如果出现企业业绩下滑,资本市场衰退,那么已经积累的巨额商誉将面临大幅度减值风险。基于此,合并商誉问题成为了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关于商誉的本质、合并商誉的概念等问题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无形资源论、剩余价值论、超额收益论等。对于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上各国会计准则已基本一致,但在合并商誉的确认和后续计量方面仍然存在着差异。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合并商誉相关的会计理论,对合并商誉概念进行界定;并希望通过分析合并商誉会计应用的现状和相关案例,能够对现存的实践问题提出有用的建议。理论方面,本文首先对商誉本质的观点进行阐述,在对商誉本质总结的基础上,对合并商誉的概念进行界定,提出合并商誉是购买方付出的合并溢价部分,这种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预期未来能够为购买方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其次,本文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资产计价理论、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等方面对合并商誉进行分析。实践方面,本文归纳统计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对合并商誉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的现状进行描述,而后通过结合上市公司合并商誉相关案例对合并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最终针对讨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按照合并商誉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披露的时间线索对合并商誉问题展开探讨发现如下问题:未确认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商誉;合并商誉价值中存在着不合理因素、合并商誉减值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信息披露分散且不完善等。针对问题,本文建议:采用完全商誉法确认商誉;对购买日的选择、或有对价的确认、可辨认净资产界定等作出细化规定;采取减值和摊销相结合的后续计量方式,建立以合并商誉为核心的信息披露板块。

张新, 苑泽明, 马博[6]2014年在《商誉会计准则发展与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合并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企业合并中出现的商誉问题。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趋同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我国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新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文章研究了我国并购商誉准则的发展,对新旧商誉会计准则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中外会计准则对商誉处理规定的异同点。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现行商誉准则虽与国际准则逐步趋同,但仍具有自身特色,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商誉会计准则相关研究作了展望。

许家林[7]2006年在《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誉作为企业一项特殊的经济资源,它是一项看不见的无形资源,但却是一项对企业的现实收益与未来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形资源。它虽然是一项没有实物形态的企业资产,却又是企业可以时时感受到其无形力量的有形资产。也正因为其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特殊影响,商誉较早即引起了经济、法律和管理等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但其进入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领域并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则是在20世多纪20年代以后。其中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之一,当推我国现代着名的会计学者之一的杨汝梅(众先)先生于1926年6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以商誉问题为主题完成的博士论文——《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GoodwillandotherIntangibles)。书问世后的近八十年里,尽管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尽管其内容也在不断地组合与发生着新的变化,但在目前已经形成的丰富多彩的会计理论体系中,无形资产与商誉问题仍然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不仅围绕着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颇丰,而且很多研究成果已经用于指导会计实践。本文试对这一过程做简要评述,并就商誉会计研究中若干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初步描述。

许家林[8]2006年在《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下)》文中研究指明四、商誉会计研究:我国研究现状的初步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即有学者开始涉足无形资产这一领域研究,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商誉问题的专门研究的成果却相对较少。大致有五种形式:(一)有关商誉会计问题研究的专门论着目前,国内有关商誉会计问题的

梁月[9]2007年在《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合并商誉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誉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中,争论最大、讨论时间最持久、至今仍有分歧的,莫过于商誉问题了。本文首先介绍了各种商誉概念,包括好感价值观、超额收益观、总计价账户观、协同效应观以及核心商誉观,在此基础上,试图明确商誉的内涵。笔者认为要想准确定义商誉,必须首先区分是自创商誉还是合并商誉。自创商誉是由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合并商誉则是企业并购活动的产物,它虽以自创商誉为依托,但就形式来说只是一个平衡账户的差额。同时,自创商誉的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这也是自创商誉一直没有作为一项单独资产列示于财务报表中的主要原因。鉴于此,笔者确立了本文的讨论重点,本文所讨论的仅限于合并商誉,并着重讨论合并商誉计量的相关问题,未涉及自创商誉有关内容。接下来,文章进行了中外合并商誉相关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通过介绍中外合并商誉相关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分析中外差别。文章主要选取了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这两方对于商誉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早,理论较为成熟,通过比较不难看出,美国准则与国际准则对于合并商誉的会计规范已基本趋于一致。相比较之下,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合并商誉的规范经历了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混乱到统一的发展历程。在这期间,我国也借鉴了不少国外先进经验,同时又保留了一定的中国特色,最终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目的。由于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合并商誉的相关规范进行了重大调整,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了新会计准则中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所涉及的具体问题的探讨上。首先讨论不同合并理论对于合并商誉的影响,即商誉在不同的合并理论下——母公司理论、主体理论、所有权理论,计算结果有所不同,而我国新准则中体现的不是单一合并理论,而是对于几种合并理论的综合运用,使得合并商誉的计算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然后介绍合并商誉的初始及后续计量,其中运用了公允价值的相关知识,并对商誉计量方法作了简单述评。在文中,对于商誉的后续计量,尤其对商誉减值测试这一全新领域,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作了全面的论述,包括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依据以及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商誉减值测试的优势及弊端。在合并商誉之后,本文简单论述了负商誉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负商誉的本质及会计处理等,使得文章体系就合并商誉来说更加完整合理。文章最后,讨论了当前我国现有经济、人员条件下,利用实施好商誉相关会计准则的条件,并提出建议。同时,文章在结束语中展望了商誉会计的发展前景。

许家林[10]2006年在《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文中认为阐述了《无形资产论》这一经典名着中有关商誉会计问题的重要学术观点、基本结构及其学术影响,分析了商誉会计研究理论成果在现代各国会计准则中的主要体现方式,结合我国商誉会计研究现状,提出了围绕商誉会计这一主题需要深入研究与值得思考的若干问题。

参考文献:

[1]. 商誉会计研究[D]. 敬佳琪.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2]. 商誉会计准则的变迁及其对企业的影响[D]. 张金蕾.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3]. 商誉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 李玉菊. 证券市场导报. 2018

[4]. 商誉会计准则对比分析研究[J]. 李玉霞, 李艳. 中国集体经济. 2018

[5]. 合并商誉会计研究[D]. 刘旭.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7

[6]. 商誉会计准则发展与比较[J]. 张新, 苑泽明, 马博. 会计之友. 2014

[7]. 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上)[J]. 许家林. 财经政法资讯. 2006

[8]. 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下)[J]. 许家林. 财经政法资讯. 2006

[9].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合并商誉问题研究[D]. 梁月.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10]. 商誉会计研究的八十年:扫描与思考[J]. 许家林. 会计研究. 2006

标签:;  ;  ;  ;  ;  ;  ;  ;  ;  

商誉会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