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鹤壁供电公司 河南鹤壁 458000
摘要: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之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电力自动化的发展与改革,也颠覆了电力行业的传统信息存储方式,各类数据信息以快、多、准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在进行电网的运行时,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时刻保护着其安全工作。而随着电网的优化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使得电网运行管理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为了更好地促进电网以后正确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信息背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方向
1电网调度自动化基本特征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可以实现对于电网运行中所有数据的收集与问题分析,而且能够实时的监控与评估电网的运行状态,由此达到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如果使用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这项应用,首先提供给调度人员更充足更可靠的依据,从而帮助他们能够及时的对电网运行状况进行了解,其次能够一次作为凭据,进行更有效的管理,由此来保障电网在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在电力系统中电网的调度自动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可以及时的采集到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有关信息,由此能够保障对于电力系统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对电力系统中一些功能环节有一个详细准确的监控功能。(2)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必须能够根据电力系统的运作情况,自动的对系统中的一些功能环节有一个具体的操控,能够协助一整个的电力系统的运作,并且能够保证电力系统可以安全的运行。(3)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可以根据电网所具备的技术以及在运作当中的电网状态对系统进行分析,并且有关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依据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更快的得到与系统有关的评价,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便了有关工作人员对于电力系统运行进行一个针对性的调整。(4)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并减轻电力系统的事故发生的概率,延长了部分设备的使用寿命,其中可以防止电力系统崩溃以及大面积停电等事故发生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应用当中最为重要的。
2常见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2.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二次设备中的统筹运行管理为了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按照现今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管理技术,使得电力调控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二者相互融合。但是,在往常进行管理变电站时,主要通过对其进行控制与测量,来让变电站的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化,使得变电站中整个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为了让其的运行的经济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使得自动化系统的管理能够更加方便,让其能够优化创新。
2.2220kV综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根据现在变电站的发展情况来看,站控层和间隔层是作为我国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组成核心。而在这其中,站控层是整体的控制中心,也是管理中心,需要主机、操作员站、远动装置来提供相应的协助,让这些组成部分能够相互的协调合作来满足变电站之间的控制与调度。间隔层是起到直接的控制作用,并通过测控装置与相关的网络设备来协调合作。
2.3县级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
在我国县级的主站电力调度自动化,将各个变电站的相应数据进行及时的采集、监视、控制、整合,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后都得出的结论来掌握整个系统的情况。县级的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进行的数据的处理,都是通过处理遥信、遥测以及电度量等数据,而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对整个的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其电网出现问题后,能够让系统通过远程的控制和操作,来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的汇报给有关的单位,来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解决方案。电力系统的设备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行优化更新,使得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能够变得多样化。
3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在调度自动化的水平上,仍与世界先进技术存在部分差距。虽然在近些年变电所建设与改造的阶段中也采用了更新的技术,但是在整体上分析亦然存在部分问题有待解决。以自动化系统的CPU负载问题为例,虽然目前的运算能力与容量都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十倍以上,但是相对的负载也同步增加。Polling与CDT远动规约依然存在选择问题,其规约内容在较为广泛的应用中,需要明确远动装置必然会与其两类规约形成并存的趋势,并且长期发展持续。那么在进行远动装置的规约选择中,必然需要考虑选用原则,而其选择基础由本电网的调度自动化与视通道的数量以及质量决定,不可盲目追求其Polling远动的效果。对于此时的系统开放性问题,必须体现出对软件平台的支持以及硬件平台的作用,特别是在国际标准的开发中,接口与模块间的功能发挥,也需要支持拓展功能的实现,才能在应用过程中保护系统集成与互联的一体化,基于方便系统接口与其他系统间的信息传统,才是其系统提供开放式环境的保障。
3.1分布式与模块化的前景
分布式与模块化是电力系统中调度自动化的重要设计内容,其技术组件在实施的基础上必须构建统一的标准,而作为分布式的结构体系,也能够为交换数据提供解决异构问题的方式,而此项技术就是重要的面向对象选择的优化。在精准的计算出电力系统能能够及时调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会产生最终自动化的结果。而其遵循技术的面向对象标准也是较为先进的理念,在解决此问题的实现程度上需要进一步研究。
3.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数据库系统完善需要建设调度能力的提升,而对于自动化的标准也是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在整体电力系统保持最佳状态时,必须同时保障其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那么避免在运行中产生大面积停电或者电力系统崩溃的事故,也是发展其技术的核心价值,提供保障性就是相对减少停电事故以及缩减停电的时间。
3.3管理模式在无人化值守的发展需求
构建无人值守的监控电力管理系统,是目前相对一致的发展需求,而从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中进行评价与分析,不仅需要实时监控与远程控制的需求实现,同时也要完成安全评估与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才能能够在出现电力故障时第一时间进入解决问题流程与实时报警,从而完成调度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步提升,才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更为完善,以及提升相应的工作效率。
3.4智能化与可视化
智能化的调度模式具备了较高的发展前景,也是其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对调度技术进行智能化的数据信息集成,必然能够提升相对的信息传达速度,而在结合故障判断与预防预警的功能实现上,智能化的结果也将规避人为疏忽和遗漏,同时也能计算出更加全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可视化的技术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在其电力系统中实现价值体现的前提,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其可视化程度的发展,同时在表格、文字、数据中的表达方式与离线信息系统,转换为可视化的图形信息,才能直观表达可以进行的操作与运行方式,从而提升技术人员对其电网故障做出及时检测和判断。
4结论
随着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电力系统市场得到广泛的推广,使得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为了更好的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调度自动化也需要发生相应优化,从而使得能够得到推广使用。根据电力系统调控功能的了解,以及对电力调控系统进行介绍,对以后电力调度自动的发展方向进行解析,使得能够为以后发展的道路提供方向,促进国民的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包哨军.配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学导报,2014,(21):172-172.
[2]李达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3]李洪伟.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29,31.
论文作者:陈亚辉,宋晓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变电站论文; 电力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