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TPP的对策:研究前沿与论争焦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对策论文,焦点论文,TPP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是否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是我国崛起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挑战[1]。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对TPP持观察和不予置评的谨慎态度,大多数学者也认为中国目前加入TPP的时机还不成熟。但自2013年5月以来,这种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个表现是,我国商务部于5月30日对外宣布正在研究加入TPP的利弊和可能性;另一个表现是,中国应该尽快加入TPP的呼声近期在国内媒体明显占了上风。但到目前为止,对中国应否加入TPP,国内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目前国内已有两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对TPP的研究进行述评,即刘中伟和沈加文(2012)[2]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研究前沿与架构》和余楠(2012)[3]]的《当前国内TPP研究述评》,但前者只用了一页半、后者只用了半页的篇幅对“TPP与中国”的研究现状做了介绍。为推动我国对TPP对策的深入研究,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本文试图分别就赞成和反对加入TPP的对立观点进行梳理,并全面和系统地予以评述。在此基础上,讨论双方在论证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中国应尽早加入TPP
赞成我国尽早加入TPP的一方,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六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中国对贸易新规则制定的话语权
支持加入者认为,TPP中大部分条款现在尚未有最终定论,只有亲身参与规则的谈判,才能够保证规则更好地符合中国的利益[4]。而且中国货物贸易额世界排名第二,中国谈判筹码必定很重。而美国为了尽快完成谈判,也刻意在TPP谈判的初级阶段避开中国,意在绕开中国为亚太地区设立新的政治、经济和贸易标准。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大国,具有塑造地区合作模式的战略和实现这一战略的能力,因而中国加入TPP的谈判过程,对未来亚太地区的整合更能发挥建设性的作用[5]。中国早日参与,就可以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赢得战略上的主动,否则,在TPP基本框架搭建完毕之后,我国将可能面对新的“跨太平洋贸易壁垒”,从而付出更大的成本代价[6]。因此,中国不能等待观望,而应尽早加入TPP,越晚加入,获利越少,损失越大[7]。
2.有助于扩大出口,减少贸易损失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如果不加入TPP,中国将发生贸易损失,特别是会丧失对美、日的出口市场。首先,中国对美国的生产与出口企业将会直接面对来自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生产商的不平等竞争。其次,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可能会受到影响。由于美国主张在TPP成员国内部实行“原产地规则”,即利用来源于非TPP成员国的原材料以及中间产品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在享受TPP关税优惠上存在限制,因此,TPP成员国对于中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发生转移,这会进一步降低其对中国产品的需求[4]。再次,会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美、日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中美、中日自由贸易是中国自由贸易的最大障碍[8],就TPP而言,如果中国拒绝加入而日本参与其中,就会严重恶化中国在美、日两大市场的环境和条件[9]。而如果中国持积极态度参与TPP的建设,一则可从TPP内部瓦解力图通过TPP构成的针对中国的自贸体系壁垒[10];二则可以与美国合作,借力美国打开亚太市场,整合原有的自由贸易协议,从而为中国企业扩大出口开创更加便利的国际市场环境[8]。
3.有助于推进中国在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支持加入者认为,TPP代表先进的贸易制度,中国加入TPP可助推较低级别自贸区的发展。中国可将TPP视作亚太地区推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重要途径,尊重其存在,重视其所代表的先进发展方向,不对其乱扣帽子如“美国主导”、“规制中国”等,以TPP规则为标准,加快自身的改革步伐[1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2013)[12]指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所有成员经济体领导人都承认,TPP谈判和RCEP谈判对实现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具有积极作用,中国不应把TPP只看作是美国的战略梦,它也是中国的战略梦,TPP将使中国战略利益最大化。中国可以借力美国主导的TPP贸易完全自由化之势,推动“标准和要求”较TPP更低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的谈判进程[13]。在具体步骤上,中国可争取首先以观察员的身份加入TPP谈判,并与美国和其他TPP成员国探讨加入谈判的可能性,同时建议在明年主办APEC峰会时,提出融合TPP和RCEP的倡议,以推动全球自由贸易体制改革[4]。
4.有助于“倒逼”中国进一步改革和开放
几乎所有赞同尽早加入TPP的学者都谈到了TPP对国内改革的巨大倒逼作用,有的甚至把其作为加入TPP的主要收获。有学者甚至分析指出,中国不加入TPP,短期内不会因为TPP有关国有企业、环境、劳工等一些条款对中国既有经济发展造成损害,而且由于现阶段中美、中日贸易在相当程度上都具有垂直型产业间分工的特征,贸易结构的相似度较低而互补度较高,因而中国即使被排除在TPP之外,短期内对中国的外贸影响也不会太大,然而,如果没有外在压力,中国就很难有勇气和决心打破国有企业过度垄断,并因此而提高环境监管标准。因此,他们从“开放倒逼改革”的角度出发,赞同加入TPP[13]。在WTO之后的时代,中国国内既得利益者获得的利益非常大,改革很难推进,所以需要借助TPP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提升到新的高度[14]。加入TPP可能会面临门坎高的问题,但只要提升自己,这些都不是问题,TPP作为“外力”反而有助于推进中国的改革,TPP是“倒逼”中国改革的主要途径[15]。
主动加入TPP,可以把TPP对中国的战略挑战转化为战略机遇,倒逼国内相关领域加速改革[12]。这种倒逼力量将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四种积极影响:一是将会倒逼中国对现行出口补贴政策进行改变和调整;二是外部压力将会倒逼中国提高环境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标准;三是将会倒逼中国合理界定政府干预经济之“手”和国有企业的边界;四是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要求将会倒逼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走向完善[16]。
5.有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从中国国内经济转型的角度考虑,加入TPP需要对现有的出口体系结构和生产标准做出全面调整和升级,直接面对北美和东亚市场,以一种“倒逼机制”将中国的制造业向国际化和高端化推进。同时,加入TPP不但可以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缩小创新差距,更能借助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为中国全球化配置资源创造良好条件[6]。
6.替代TPP的思路不可行
持此观点的人指出,目前中国面临的选择是:或者联合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构建新的全球贸易治理规则体系,以抗衡美国,或者以新兴市场国家的身份积极参与到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中去,尽可能促使新的全球贸易规则体系包含新兴国家的利益诉求。由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经济利益的竞争性以及地缘政治间的矛盾,合作的成本相对较大,合作的可行性相对较小,可行的办法是加入TPP[17]。
二、中国不应加入TPP
认为中国不应加入TPP的学者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与理由,并提出了中国不加入TPP的应对措施。认为中国不应加入TPP的主要观点及理由有以下六个方面。
1.TPP是美国围堵中国、实现“再平衡”的战略梦
如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蔡鹏鸿(2013)[18]认为,TPP是使美国“再平衡”战略获得圆满成功的一个核心要素。美国是区域经济和外交游戏规则的变革者,它将TPP勾画成美国亚太区域架构重组中不可或缺的骨架,并力争今年完成协定谈判。如果今年谈不成,将是其“再平衡”战略的严重挫折,会令其失去其中应有的经济和外交内涵。没有TPP,美国在其盟友和伙伴眼中的价值将仅存于军事冲突之中。因此,中国没有必要去凑热闹,帮美国圆其“再平衡”的战略梦想。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2013)[19]则认为美、日、中等国的研究都显示,比起WTO、APEC等开放的多边主义,TPP带给东亚经济体可能的经济收益效果会是最差的,日本不过是为了与美国规范保持一致,才积极加入。
2.美国主导TPP只为打开他国市场
对大多数TPP参与国来说,他们对于自由贸易的诉求重点仍然集中在传统的实际商品贸易方面,这也是他们对TPP的最大期望。但TPP却十分强调金融、服务和电子信息等领域要加大开放、取消管制,而这正是美国的最大优势;TPP强调要限制国企发展和竞争的权利,而这正是美国的弱项;强调限制政府采购对本国产业的扶持,但对美国惯用的“国家安全需要”却只字不提;强调不论各国的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强制统一劳动力、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更是对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极大利好,却会让参加TPP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受到极大削弱。总的来看,TPP所谓的“高标准、全面的自由贸易”,实质是为处于国际金融、服务和技术产业链最上游的国家最大限度地打开他国市场,同时却对核心国家的敏感产业几乎不加以触动[20]。
3.中国至少在短期内不能加入TPP
有人提出,在开放、包容的原则层面,TPP的谈判标准和准入条件是有欠缺的,它们并不能很好地兼顾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对中国来说,TPP过于严苛的标准和必要条件是无法轻视和回避的障碍,因此,至少在短期内,加入谈判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中国过早加入TPP,很可能会同时受到发达经济体高标准与发展中经济体低劳动力成本的双重冲击[21]。还有人提出:中国主粮价格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取消关税壁垒后,农业将有可能遭受毁灭性冲击;中国金融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放松资本管制后,金融业将有可能失去控制;中国在改善环境和劳工问题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仓促接受协定的约束,将使我国加工工业快速萎缩,可能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仍然处于培育期,需要适当地予以政策保护,不适合立刻全面开放。总之,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诸多矛盾和问题纠结在一起,可能需要5年时间的调整期,至少在2015年之前,不宜加入TPP或类似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22]。
4.TPP是“华盛顿共识”的翻版,从长期看中国也不应加入
TPP涵盖21个领域,采取的是一刀切的自由化原则,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基础产业的对外开放方面,其要求甚至比WTO更为严格。中国是仍需保护民族幼稚产业、亟待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TPP的要求对其而言显然是不利的。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等也没有表明参加的意图。从这个意义上讲,TPP可以看作是当年美国向发展中国家兜售“华盛顿共识”的一个翻版[23]。面对美国“来者不善”的战略布局,中国现在一定不能、将来也没有必要加入由其主导的TPP。中国决不能以牺牲经济主权为代价追求自由贸易。如果中国不参加TPP,被国际贸易边缘化的将不是中国,而是TPP自身[24]。
5.以TPP倒逼国内改革的观点不能成立
张燕生认为,加入TPP谈判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国内改革,但中国可选的倒逼改革路径实际上是多元的。对中国而言,所有的外因都是次要的,核心的问题还是内因要起变化,即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建立起一个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19]。贾根良(2013)[25]对TPP倒逼国内改革的观点也提出了批评,认为目前需要破除的正是“用开放倒逼改革”的教条主义。他分析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改革思路在破除改革阻力方面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物换时移,现在负面作用越来越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这种倒逼国内改革的观点甚嚣尘上,甚至有人称之为“高屋建瓴的战略部署”。但学术界普遍认为,不当开放正是一国收入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国家,并由此导致内需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过度开放和不对等开放也会导致我国在贸易、技术、金融等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政府机构和企业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买办利益集团,阻碍了国内改革的进行。因此,中国不能再“开放倒逼改革”,相反,应采取“安内必先攘外”的改革开放新战略,排除国际垄断资本与我国内部买办利益集团相互勾结对改革带来的严重干扰,这是我国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自主发展新战略的重要保证。
6.中国有足够底气与TPP保持距离
魏峰(2013)[20]认为,有世贸组织的大框架存在,TPP的标准就无法强加到中国头上。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早已成为几乎所有TPP成员国数一数二的贸易伙伴。全面贸易战与核战争一样,只能是互相摧毁的结局。而对于任何局部的贸易冲突,作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并极可能在短期内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的中国,应有充足的底气正面迎战。多年来,中国经济界对于缺乏国际规则制订权深以为痛,由此而对TPP这类新国际贸易集团的产生一直抱着极大的警惕,生怕应对不当或不及时又会吃大亏。这种勇于检讨自己弱点的态度是中国排除种种歧视、逆势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走向极端而失去自信,总觉得对别人的谋划缺乏应对之力就大可不必。相信TPP将改变这种基本格局因而惊慌失措,甚至力主仓促加入TPP,才是最为危险的。
针对“如果TPP达成一致,中国依然没有加入,中国是否又要面临‘入世’般挑战”的观点,蔡鹏鸿(2013)[18]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TPP被美国标榜为下一代贸易规则,实际上就是要各国向美国看齐,变成其附庸;二是中国确实面临贸易转移带来的挑战,但是TPP给中国带来的福利效益将远不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因而中国没有必要加入;三是中国有能力为制定下一代贸易规则做出贡献。美国为TPP设定的高标准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的,未必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印尼坚决不加入,就是因为TPP标准不符合印尼的现实状况。中国按自己的自贸区战略脚踏实地地前进,就一定会为下一代贸易规则的制定做出贡献。
那么,中国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归纳起来,反对加入TPP的学者提出了如下四个对策。
1.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是扩大内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已成为中国直面TPP挑战的根本之策。只要不断扩大国内需求水平,改变长期以来经济增长对净出口的过度依赖,将净出口占GDP的比重降至合理水平,则中国即使不加入TPP,也能有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6]。
2.中国可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和“中日韩自贸区”制衡TPP
中国为确保自己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必须支持并加入RCEP机制,继续支持东盟在东亚一体化中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整合其在东亚的战略资源,巩固与东盟的关系,防止美国试图通过TPP覆盖亚太地区合作的战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围绕TPP与RCEP两种合作机制,中国、东盟和美国在亚太地区合作主导权问题上的冲突将会越来越激烈[27]。此外,“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也可视为制衡TPP的一种手段[28]。
3.中国应积极推动与各国签署双边贸易协定
中国应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与各国签署双边贸易协定,特别是与互补性较强的国家如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印尼等签署双边贸易协定。双边贸易协定可以使双方利益最大化,同时又不触动第三方利益,避免不必要的贸易冲突。更重要的是,中国反制美国贸易摩擦的最佳方式不在贸易本身,而在于货币问题。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应尽可能订立货币互换协定,以迅速降低亚太地区贸易对美元的依赖度。还应加强与日本和韩国的政策协调,争取建立东北亚地区的财政与货币合作机制[22]。
4.中国应实施“外围包围中心”的大战略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无疑是我国应对TPP的正确抉择,但在对外经济关系上还应采取更具战略主动权的反制战略。历史上落后的大国大都是通过保护民族工业而与发达国家半隔绝、半脱钩(浅度全球化),同时在比自己落后的国家中构建国家价值链(深度全球化)而实现崛起的。中国应借鉴这种历史经验,不仅拒绝TPP,甚至还可拒绝“中日韩自贸区”,通过抓住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建立本国的高端价值链。通过雁阵模式,借道比自己落后的国家比较容易地建立起自己的全球价值链,最后围困发达国家的全球价值链,这被称作是“外围包围中心”的战略。因此,中国除推动RCEP的发展外,还应大力推动与拉美各国的贸易往来,实施“亚欧大陆发展战略”[25]。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
是否加入TPP关乎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但目前在这一问题上的两种对立观点只是各说各话,缺乏真正的观点交锋。笔者在梳理两种对立观点的文献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双方均缺乏理论研究的深度,也缺乏从经济史角度观察TPP的视野。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讨论的深入,也容易令决策者无所适从。鉴于此,笔者把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需要争论的核心问题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论争双方均未回答“何为中国国家利益”这一核心问题
两种对立的观点均认为,从中国国家利益出发是判断应否加入TPP的出发点。但对何为中国国家利益及国家利益的标准是什么,对立的双方存在认识分歧。赞成早日加入TPP的观点认为,中国高速增长得益于自由贸易,因此,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反对方虽然对中国高速增长是否得益于自由贸易未置可否,但认为美国所推行的“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对中国未来发展不利,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这两种不同的判断标准基于两种不同的理论:赞成的一方把高标准的自由贸易看作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反对的一方则赞成“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笔者认为,赞成方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高速增长是得益于自由贸易还是“中国模式”?如果TPP是“华盛顿共识”的翻版,那么,自由贸易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失败了,又怎能指望在中国获得成功?而反对方需要回答的是:赞成方提出,既然中美一直在谈中美自由贸易区,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加入TPP?这是反对方无法回避的问题。
2.论争双方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入TPP之间的关系均缺乏深入研究
赞成方提出,加入TPP有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但对转型升级如何发生却没有作出说明。既然自由贸易是导致中国制造业低端化的原因,那么,加入自由贸易程度更高的TPP又如何会使中国制造业自动走向高端化?反对方提出,东亚生产网络是中国制造业低端化的原因,既然如此,对“如果未来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加入TPP,那么中国调整在国际分工特别是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加深东亚生产网络内部联系,最终实现产业升级和部门升级的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29]又需作何说明呢?总之,外部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加入TPP对此是有利还是不利,对立的双方都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3.论争双方对应对TPP挑战的对策均缺乏深入研究
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存在明显弊端,扩大内需才能转变这种对我国长期发展不利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此,反对方虽然强调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和扩大内需是应对TPP挑战的根本之策,但缺乏深入研究;赞成方则完全忽视了这个问题。值得赞成方深思的是:美国市场真的那么重要吗?为什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印尼不加入TPP?而反对方需要研究的问题则是: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和扩大内需将如何使TPP对中国的危害大幅度降低?
4.赞成方忽略了政治、军事和外交等经济之外的因素
反对加入TPP的学者在政策建议方面停留在大方向的层面,缺乏具体、细致和深入的研究,而赞成方则明显地忽视了加入TPP对我国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影响。
绝大多数人认为,美国具有明显的利用TPP围堵中国的目的,即使是美国和日本的媒体对此也毫不讳言。如日本《读卖新闻》2013年3月16日载文《美国的“对华包围圈”前进一步》称,美国奥巴马政府认为,对美日关系而言,日本宣布加入TPP谈判是具有“战略价值”的决定。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则把TPP定位为与安全领域前线部署美军同等重要的举措。对日本来说,加入TPP的意义之一是推动美国介入安全领域[30]。又据中评社北京2012年12月27日电,美国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波格尔斯坦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奥巴马政府会在朴槿惠上任后以强硬的姿态要求韩国政府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31]。
虽然许多赞成加入TPP的国内学者也承认TPP不乏遏制中国的战略目的,但却认为这个因素并不重要。笔者认为,这明显忽视了中美在根本利益上的分歧,特别是在东盟一些小国为了寻求所谓避免中国的军事威胁而加入TPP的情况下,如果中国也加入TPP,岂不使那些目前在中国和美国之间选边站队时犹豫不决的国家更快地投入到TPP的怀抱?中国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那种认为TPP是美国和中国共同的“战略梦”的看法更使人错愕,它使赞成加入TPP的观点走向荒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