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三大创新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_国际竞争力论文

实现三大创新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_国际竞争力论文

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应实现三大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我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主体和基础。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开放层次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的产业门类在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历练中更加齐全和优化,产业整体实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增强,纺织、家电、石油化工、机电、信息通讯等产业增长迅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了一大批质量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品。

但是,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出口竞争力比较强的产业仍然集中在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或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还比较弱,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缓慢,低技术水平的加工工业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能力过剩;产业升级的瓶颈制约效应仍十分严重,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资源的培育能力匮乏,汽车工业及电子计算机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水平不高,缺乏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管理协调能力低,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组织效率低下,市场集中度不高,规模结构不合理,规模经济形成缓慢;企业领导者水平整体偏低,创新意识薄弱,企业经营机制不完善,跨国经营能力不强,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国际化盈利水平不高,市场定位水平和营销能力薄弱;国内市场秩序不规范,法律体系不完备,执法力度还有待于加强,难以为产业的全面优化和有效竞争创造出有利的秩序基础和竞争环境。

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产业的竞争活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降低了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各类产业正以更快的速度融入世界产业发展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我国要实现由产业大国向产业强国的跨越,必须抓住机遇,用全球化的思维进行产业竞争战略设计和政策选择,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持续创新:

一、组织创新

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产业组织水平。目前,我国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不高,规模经济效益差;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非经济壁垒仍较严重,产业的规范竞争程度还不高,有序、公平的竞争环境还没有形成,生产要素还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因此,必须正本清源,采取系统、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组织创新步伐。

首先,应完善法律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消除各种妨碍公平竞争的弊端,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一方面,应加快立法立规步伐,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保证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法律体系,制定、实施反垄断政策和规范竞争政策、改革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打破垄断格局,阻止不正当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特别应对电力、电信、铁路等一些自然垄断产业和基础产业放松行政管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投资多元化政策,降低进入壁垒,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大执法力度,深化竞争监管方式改革,监管部门应相互配合,严格执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和市场规范管理水平,创造出规范的竞争秩序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其次,应加快建立起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协作、有效竞争、共同发展的组织格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国际化的背景下,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结构与层次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消费主体对各类产品在技术含量、质量档次、花色品种、价格水平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各不相同,这为不同层次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市场空间。为此,我国应实行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政策,一方面,应适应当今世界生产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态势,集中力量,通过对内存量结构调整、对外跨国并购相结合的扩张方式,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劣势企业淘汰出局,组建起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发挥产业关联效应,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壮大竞争实力;另一方面,按照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积极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财税、融资、人力资本、技术援助等许多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突出主业,夯实核心业务,克服盲目多元化、经营随意化的弊端,并通过兼并、破产、资产重组以及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领域,提高经营能力,积蓄发展后劲。

二、文化力创新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经济的文化含量与文化的经济价值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形成了经济竞争的核心力量——文化力。现代产业竞争的胜败已不再仅仅依赖于规模的大小,而最终取决于产业文化力的强弱及其变化。文化力改变着产业竞争的成功能力和成长能力及其走向态势,并日益成为领先竞争对手的、保持产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支撑力量,文化力战略已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产业组织和优秀跨国公司赢得竞争、持续壮大的致胜法宝和有力武器。因此,要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水平,必须适应现代全球经济竞争的新特征、新变化,推行产业文化一体化战略和文化力带动战略。应根据产业特征和竞争态势,突出社会性、全局性和独特性,构建起以共同的价值趋向、目标使命和协同效应为主体的产业文化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推崇、传播与灌输,对内培育起以内部高度协调、对外统一、齐心协力、共抵风险的产业整体合力,将文化力打造成为一种统一的、高效的柔性调控力量,使产业内的成员企业自觉地调整和规范自身的经营目标和管理方式,使整个产业链成为充满活力、协调一致、持续创新的有机整体;对外则要突出文化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多向性,形成强劲的产业辐射力、渗透力、扩张力,取得最佳的竞争效应,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产业文化体系及其运作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竞争实力的升降和竞争领域的拓宽而不断变革、不断更新。要紧跟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潮流,实施“文化优势共享”战略,推行跨文化管理,主动应对中西文化的碰撞,广泛吸纳国内外多元产业文化中的精华,增强对外来文化的同化能力,融合其中的先进成果和成功因子,丰富产业自身文化内涵,塑新文化基因,壮大自身文化力优势,把文化力的最强效力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从而超越自我,超越竞争对手,为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注入更新的活力和更强的张力。

三、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竞争力提高的源泉和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本保证。国内外经验表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经济的安全和繁荣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国际化,技术创新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目前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水平不高,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匮乏,技术进步贡献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能力提高的瓶颈,因此,必须制定和实施配套、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把产业竞争力的优势定位在高科技含量上。

首先,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应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实施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紧跟国际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抢占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加快建立起一批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保证产业的高成长性;另一方面,采用高新技术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不断提高传统产品、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产业。

其次,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克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相互脱节的弊端,有效地协调和整合技术创新部门的技术资源,培植核心技术,开发核心产品,保证和提高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第三,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转化能力、利用能力比较低弱,其重要原因在于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政策措施不配套、不到位。据统计,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还不到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在5%-10%,电信、医药等行业都超过20%。因此,必须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制定和实施财政、税收、投资、金融等优惠政策来激励和保护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起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以增强“造血”机能为出发点,采用跨国经营等方式,创造条件,在发达国家设立研究开发机构,与国外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起合作开发关系,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吸收高新技术资源,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成果,培育核心技术,从而赢得产品和市场的长期竞争优势,提高内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标签:;  ;  ;  

实现三大创新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