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思路 培育新农民 树立新风尚 发展新文化——新疆阿克苏地区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阿克苏论文,新疆论文,新文化论文,新农村论文,转化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赋予了新的任务,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阿克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嘹亮号角已吹响。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劲动力,是摆在我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前的重大课题。解决“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目前阿克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上一项紧迫的任务和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以2003年自治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阿克苏成功召开和库车县齐满镇、温宿县托乎拉乡分别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和“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为标志的阿克苏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理想信念淡化。部分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理想信念淡薄,个人主义严重,对精神文明建设不屑一顾。二是道德水准滑坡。部分农民的道德水准下降,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亲情、友情淡化,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屡有发生,朴素的同情心、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受到金钱、利益的冲击,农村出现了严重的道德信任危机。三是治安形势比较严峻。部分农民的法制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坑蒙拐骗、为富不仁。四是消费攀比成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消费攀比成风。
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城市和农村齐头并进、统筹发展的有机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看,人类社会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任何一个社会的成员之间和各类群体(同类成员的集合)都存在着差异、对立和矛盾,它们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在某些情况下,各类群体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甚至发生对抗,从而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导致质变,因而各种差异不能离开统一而独立地表现出来,否则就会破坏和谐。从美学角度来看,“和谐” (又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最高法则,就是把各种形式构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差异性在整体中消除、融化、协调一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涵盖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社会重要领域,其发展状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得尤为重
二、探索新思路,谋求新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所需。
多年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证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长盛不衰,充满生机和活力,最主要的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机制、手段等方面不断得到创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我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的一翼突进,而是农村整体文明的腾飞。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一新课题、新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积极应对,在内容、形式、方法、机制、手段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一是创新工作思路,要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要求,不断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创新工作内容,要善于抓载体,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地点,确定不同的要求和内容。精神文明建设面很广,战线很长,要选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推进,坚持做到一个时期突出一个重点,一项活动突出一个主题,一个阶段掀起一个高潮。比如全地区开展的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培训年”活动、“诚信阿克苏”活动及“公民道德建设月”、民族团结教育月等主题活动。三是创新工作方法,要注重宏观指导和微观创建的关系,注重教育、创建、管理并举并重,注重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注重城市带农村,城乡联建共建、整体推进,突出多样性,注重多层次、多载体。四是创新领导体制,要坚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工作,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突破。要落实一把手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负总责、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结合分工抓,形成“两手抓”的工作体制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五是创新工作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目标责任机制、检查监督机制、评价考核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和创建投入机制。要通过强化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真正把“虚”功做“实”,努力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创新化,目标一体化,组织网络化、教育深入化、创建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活动经常化,成效明显化。
三、增添新内容,探索新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顺应形势所需,紧紧围绕“新”字做文章,不断地充实新内容,以变迎变、以新迎新,在“实”字上下功夫,在载体上求特色,在实效上谋突破,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紧紧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中心,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素质的提高决定着农村发展的速度。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要以人为本,要用好用活用足农村现有教育资源,使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形成培训有阵地、宣传有典型、学教有载体、活动有特色的全方位格局。一是利用农牧区“一室四校”(电教室和党校、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教育学校、文明村民学校),对农牧民每年系统地进行分类分期培训教育,使农牧民教育步入标准化、规范化、正常化轨道。发挥“流动学校”作用。每年组织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宣讲团,开展“百村百场宣讲”、“流动党校”活动,到基层乡村一线进行巡回宣讲和培训。二是要充分发挥好近年来全地区范围内基层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群众性、广泛性,又可亲、可敬、可学、可信的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起到宣传一人,教育一片,带动一方的作用。三是要大力实施“科技兴阿”战略,以地区“培训年”活动为契机,大规模开展粮棉种植、果蔬园艺、畜禽养殖、农机械维修等实用技术的培训,为农村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积极组织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队深入村镇,开展“农民演、演农民”演出活动;充分利用乡村宣传文体活动中心和文化户等活动阵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自我教育活动。
(二)要始终坚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不断丰富农村文娱生活。
先进文化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和不竭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繁荣,更好地满足农牧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农村文化阵地要坚持“重在建设,贵在管理”的原则,克服“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使用”的弊病,要把基层文化阵地是否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作为衡量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用强弱的标准,用足用活文化阵地。要着眼于农牧区,开展一系列农民喜欢、社会欢迎、寓教于乐,具有浓烈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农村群众性文化生活做到年初有部署、季度有赛事、月月有活动。要在农村继续实施农村文化“3111”工程(乡镇场每3个月组织1次大型文体活动、各行政村每1个月组织 1次文体活动),积极组织开展自村至乡至县到地区的“农民演,演农民”农牧民文艺汇演、“农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农牧民体育运动会,“文化下乡”、“农民文化进城”和“文化户”等活动,切实把农村文化活动办成农牧民自己的“奥运会”、农牧民自己的“艺术节”。通过各种有形的活动载体,使农村文化生活形成重大节日为主线,平时活动不断线,时时有歌声、处处是赛场的热闹场面。使农民在文娱活动中受教育,凝聚力量,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三)要把改善村容村貌作为重点,为农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存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
要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要逐年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入手,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努力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要在农村实施以五小改造、五通配套、五治固本、五到户服务、五乱现象为主要内容的“五五工程”。“五小改造”,即对畜圈、牛栏、厕所、小果园、小庭院进行了综合治理和改造;“五通配套”,即农村通水、通电、通电话、广播电视、通乡村公路;“五治固本”,即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五到户”服务,即思想教育到户、科普知识到户、村规民约签定到户、法律知识宣传到户、卫生环境整治到户;“五乱”现象,即集中整治柴禾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现象。要借地区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的东风,按照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的原则,将抗震安居工程建设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防病改水工程以及农村环境改造相结合,统筹乡村道路、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设施布局和基层阵地建设等工作,一次建设完成。要加快村级卫生室的建设,确保农民小病就诊不出村。加大农村“两基”教育的投入,为农民子女上学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要把为“三农”服务作为落脚点,让农民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主体,是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始终坚持“为农民服务、靠农民参与、让农民满意”,在创建的指导思想上,要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放在第一位置;在创建思路上,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在创建活动中,要始终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在创建方法上,要始终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把群众参与作为创建的第一动力;检验创建成效上,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作为第一标准。要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他们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在创建工作中,一定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做文章,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防止只发号召、不出实招,只有要求、没有措施,只造声势,不做实事。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继续开展好农民看电影“2131工程”、电视广播“村村通”工程、政务(村务、财务、公务、事务)公开的“阳光工程”、党政机关干部下乡“三同”的“鱼水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五五工程”、“三下乡”等活动,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贯彻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具体实践中,让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五)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要载体,全面提升农村创建整体水平。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主体。要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要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建,互帮互促,共同发展。要激活农村的创建“细胞”,舞好文明村镇创建这个“龙头”,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单打一”转向“多元化”创建格局。一是要继续实施“细胞工程”。在农村广泛深入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计划生育光荣户”、“文明信用户”、“文明个体工商户”等系列活动,通过细胞工程的实施,转变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二是要深入开展树评活动。突出“切入点实、着力点小、着眼点远”这个特色,广泛开展“孝子贤孙”、“好婆媳”、“好妻子好儿女”、“三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及“十个好”活动(争当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好青年、好少年、好民兵、好公婆、好媳妇、好夫妻、好邻居、好阿訇)。通过多种形式的树评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一大批群众公认、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典型。三是要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体,以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把创建面拓展至文明生态村、文明示范窗口、群众满意乡镇党委、群众满意站所、“五好党支部”、人民满意乡镇、人民满意站所的创建,努力实现多元创建,齐头并进。要积极开展以“一进、两带、三建”(文明单位进村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文明单位与强村开展联建、文明单位同弱村开展帮建、机关干部入户)为内容的城乡共建活动,实现城乡精神文明创建双赢,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文明和谐阿克苏推波助澜。
标签:农民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农村论文; 新疆生活论文; 新疆历史论文; 精神文明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新文化论文; 新思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