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稳步推进核动力破冰船建造
【本刊2019年11月综合报道】 2019年10月,俄罗斯波罗的海造船厂(Baltic Shipyard)与阿夫里坎托夫机械工程实验设计局(Afrikantov OKBM)签署供2艘LK-60级核动力破冰船使用的RITM-200型反应堆供应合同。在此之前2个月,即2019年8月,波罗的海造船厂与俄罗斯国家核动力破冰船公司(Atomflot)签署2艘LK-60级的建造合同。这表明俄正在稳步推进第四艘和第五艘LK-60级破冰船的建造工作。
基于弹性梁弯曲理论建立小麦茎秆在横向受迫条件下的力学模型,如图2为单株小麦茎秆在受横向载荷F下发生弯曲时的示意图,XL为单株小麦茎秆在横向力F的作用下,麦穗顶端的挠度值。
2019年5月25日,俄在波罗的海造船厂举行仪式,庆祝“乌拉尔”号下水。该船是俄建造的第3艘LK-60级。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Rosatom)总裁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仪式上表示,俄计划在2027年前再建造2艘LK-60级,相关采购合同“将在2019年8月签署”。
LK-60级属于俄第三代核动力破冰船,满载排水量3.35万吨,配备2座175兆瓦RITM-200反应堆(单堆可提供60兆瓦推动力),破冰厚度为3米。俄正在建造的3艘LK-60级,即“北极”号、“西伯利亚”号和“乌拉尔”号,将分别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交付使用。
RITM-200反应堆采用“节能一体化布局”。相对于第二代核动力破冰船使用的KLT-40M反应堆,RITM-200的重量仅其一半,紧凑度是其1.5倍,且功率是其近2倍。RITM-200每七年换料一次,一次装料量相当于54万吨柴油。
俄从1975年开始陆续建成8艘第二代核动力破冰船——2艘“泰梅尔”级和6艘“北极”级。
目前许多银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其多是将资金投放在硬件设备上面,在软件设备跟服务上面的资金投入相对比较少,这也就导致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银行中存在有整体运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就制约了银行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银行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其受到以往制度影响比较大,许多人还都习惯沿用传统的制度来进行银行管理工作,也就导致了计算机技术在银行管理应用过程中受到比较大的制约,也就无法获得良好的银行管理效果。
“列宁”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排水量约2万吨,1959年服役,装备3座90兆瓦OK-150型压水堆。由于在1965年和1967年的两次换料期间发生事故,堆芯受损严重,于1970年换装了新的核动力装置——2座159兆瓦OK-900型压水堆,为螺旋桨提供32兆瓦推动力。该船1989年退役。
俄迄今已建成9艘核动力破冰船,但目前只有4艘仍在服役,另外5艘已退役。这9艘破冰船可分为两代共三个型号。
“泰梅尔”级装备有1座171兆瓦KLT-40M型压水堆,为螺旋桨提供35兆瓦推动力,主要用于在海岸、港湾甚至内河河口等浅水区域实施航道破冰作业。“泰梅尔”级共有2艘,即分别于1988年和1990年服役的“泰梅尔”号和“瓦伊加奇”号。它们均长151.8米、宽29.2米,排水量2.1万吨,破冰厚度为1.77米。目前这两艘破冰船均在服役。
“北极”级装备有2座171兆瓦OK-900A型压水堆,为螺旋桨提供54兆瓦推动力,共建成6艘:“北极”号(1975年服役)、“西伯利亚”号(1978年服役)、“俄国”号(1985年服役)、“苏维埃联盟”号(1989年服役)、“亚马尔”号(1992年服役)和“胜利50周年”号(2007年服役)。目前只有“亚马尔”号和“胜利50周年”号仍在服役,另外4艘已退役。
1) 由于模拟中的阵列A、阵列B长度达170 m,因此,在评价阵型变化时无法尽数讨论线阵上的各个点的变化,为节省计算量,简化分析过程,可通过讨论阵列首、尾端的变化来衡量线阵的阵型变化剧烈程度。
“胜利50周年”2007年服役,是最后一艘“北极”级,也是目前最先进的在役核动力破冰船,满载排水量2.52万吨,长160米,宽30米,破冰厚度可达2.8米。
(信息来源:世界核新闻网站和俄罗斯国家核动力破冰船公司网站)
(核信息院 伍浩松 戴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