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对早期脑梗死CT影像的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医院在2015.1-2016.1期间所收治的6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在发病后的6小时以内的CT影像进行分析,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的CT影像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在65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出现异常特征,占所有病例数的77%左右。有58例患者明确诊断为早期脑横死,诊断敏感性为89.23%。在所有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动脉干闭塞死亡,其余63例患者均在发病后1-2天内复查后确诊为早期脑梗死。结论:CT影像特征改变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早期脑梗死;CT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62-01
缺血性脑梗死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症,若及早诊断并加以治疗,能哦股有效的减少缺血导致的坏死脑细胞数目,改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通常情况下,脑梗死发病后6小时以内会在CT影像上表现出异常特征。在此种情况下,为改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应当对CT影像技术进行科学化应用。本文主要针对早期脑梗死CT影像诊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切实提高早期脑梗死诊断的可靠性,促进医学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选取某医院在2015.1-2016.1期间所收治的6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范围在52-85岁之间。患者中普遍存在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长期吸烟饮酒等。就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部分患者属于急性起病,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偏瘫、双目同向凝视等症状,也由部分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和失语情况,少数患者出现不同长度的肌力下降。
1.2扫描方法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标准规格的单层螺旋CT机以连续扫描9层左右的方式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间隔和厚度控制在10mm左右,以保证CT扫描的准确性。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部分患者采取厚度和间隔均为5mm的扫描方式来获取患者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在患者发病后2小时以内再次对患者进行脑补CT扫描,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影像异常情况。
2 结果
2.1病变血管部位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早期脑梗死患者中大脑左侧区域脑血管阻塞患者共20例,右侧大脑区域血管阻塞患者共17例,小脑区域血管阻塞7例,桥脑区域血管阻塞患者19例。
2.2CT影像学异常特征
在65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出现异常特征,占所有病例数的77%左右。结合患者既往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后,可知有58例患者明确诊断为早期脑横死,诊断敏感性为89.23%。不同患者CT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包含主动脉密度增大、灰白质交界不清晰、脑回不对称以及脑室挤压变形等多种。在所有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动脉干闭塞死亡,其余63例患者均在发病后1-2天内复查后确诊为早期脑梗死。
3 结论与讨论
3.1本次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脑梗死CT影像诊断分析具有高度精准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脑梗死抢救率,降低患者死亡几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不同的大脑区域和不同的大脑哦缺血程度下,患者在早期CT影像诊断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为切实保证CT影像诊断和合理性和可靠性,相关医学人员应当充分结合患者的病史及当前病情进行综合性分析,进一步开展CT影像诊断。通常情况下,早期脑梗死的CT影像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脑梗死局部区域出现灰质密度下降,灰白质交接呈现出一定的模糊状态;二是脑梗死区域的主要供血动脉的密度明显增大;三是脑回不对称,脑沟逐渐呈现出狭窄状态,并且患者脑室内不呈现出轻微的占位效应。在实际临床诊断中,针对轻微占位效应但高度怀疑为脑梗死患者,在进行脑补CT扫描未见异常的情况下,应当立即对患者的脑补区域进行薄层扫描,以便及早诊断,从而切实提高早期脑梗死CT影像诊断的总体效率,促进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3.2总的来看,脑梗死的发病几率大多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医学研究表明,早期脑梗死发病患者中,男性患者数量明显多余女性患者。早期脑梗死的发病比较急,且脑补缺血1小时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大脑细胞缺氧情况,甚至出现ATP消耗殆尽,患者大脑细胞的内外电荷平衡受到严重的影响,钠离子和钙离子迅速流失,大量水分进入脑细胞,导致患者出现脑细胞功能障碍的情况,最终死亡。若在临床医学中能够对早期脑梗死进行及早诊断,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血管运行情况,在血管出现阻塞情况时尽早疏通,能够为脑细胞提供血液和营养,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也是临床医学人员的重要任务。
3.3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CT)、超声CT(U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不同CT装置所得图像的像素大小及数目不同。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对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因此,脑的X线造影除脑血管造影仍用以诊断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脑血管闭塞以及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以外,其他如气脑、脑室造影等均已少用。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即CTA,而且可以做到三维实时显示,有希望取代常规的脑血管造影。CT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也很有价值。例如,对眶内占位病变、鼻窦早期癌、中耳小胆指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骨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发育异常以及鼻咽癌的早期发现等。但明显病变,X线平片已可确诊者则无需CT检查。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也发现,CT诊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患者发病24h之内行早期CT诊断时,容易因为脑组织水肿较轻、占位效应较小,而在检查中出现假阴性的现象,这种情况也会使少数脑梗死患者得不到积极、有效的诊断。而采用M I检查脑梗死疾病时,其主要是以患者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作为基础进行诊断,这也使其在早期诊断脑梗死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CT与MRI从整体上相比较的话,采用CT早期诊断脑梗死,虽然在诊断的精确性方面还稍差于MRI检查,但其所具有的检查禁忌证少、价格低廉、扫描速度快、运动伪影少等诸多优点,也是MRI所无法比拟的。
3.4综上所述,随着CT设备、扫描技术的发展,其空间分辨率也不断得到提高,同时近年来对早期脑梗死认识的深入,我们相信,通过认真仔细的阅片,适当调节窗宽及窗位,结合患者症状、体征,通过CT影像学改变可显著提高早期脑梗死的诊治率。
参考文献:
[1]周合群.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62例的螺旋CT分析与诊断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8)
[2]袁彩云.35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CT诊断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7)
[3]姚东陂,张锦丽,王红欣.脑梗死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12)
论文作者:孙友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影像论文; 血管论文; 脑血管论文; 异常论文; 区域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