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你的语文课堂论文_付小红

享受你的语文课堂论文_付小红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 付小红

(广安市广安区厚街小学 广安 638000)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不是狭义的“你听我说”式的语言交际,而是一种师生平等交流、双向互动过程,也是对话双方彼此间敞开心扉、相互交纳的过程。它体现了现代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民主、平等、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主的尊严、独立存在的价值,感受心灵愉悦和成长。在教学中,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和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对话?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我认为:

一、在良好的氛围里开启对话的窗口

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均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基于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营造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老师应深入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究、交流、讨论、合作,用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感染学生,力求教态自然亲切,注意使用不同的语言,如:“你们说好不好?”“好极了!”“很有个性。”“请你帮帮老师”“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吧!”。以此满足学生好奇、好表现的心理,鼓励学生进步,诱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动机。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二、用好的话题引领对话

对话需要思维的碰撞。好的话题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确定对话的方向,使对话能持续深入下去。我认为首先是所选话题具有科学性,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要相当但要略高于它。既不太难或不难,又不太简单或不简单。通过科学性的话题设计,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会饶有兴趣地把探究的视角指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拓宽了他们的学习渠道。

其次是所选话题具有启发性,启发性话题能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学生思考的火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思考去点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学生初读觉得温馨,能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生活场景,体会其中的宁静心灵之美。我在他们自以为读懂的时候,引导他们注意诗节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从明天起……”为什么所有的幸福都在明天?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对明天的热望,衬托了现在的孤独失望”“幸福总在明天,那就意味着幸福永远是可望不可及的”“虽然他不幸福,但是他还是把祝福送给了世界,我觉得这样的心灵是真诚和善良的。”“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写出这样温暖的诗歌来”……

三、耐心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

1、创设情境,激发对话

人类语言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的体验越丰富,对语文学习内容的解读就越深刻。在教学中,教师应随时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提问的动机,开启问题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深入对话。如我在教学《小石潭记》时,通过朗读、体会、感悟,学生已经体会到小石潭是神奇而美丽的。这时,我突然问道:“它就像多彩的砖石,那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学生很快从实际出发,从自身的语文素养出发,说出了各种答案。有的说,为它画一幅绚丽的画;有的说用录像拍下来介绍给别人;有的说给它做宣传,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来旅游;还有的说给它设计几条广告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2、耐心倾听,平等对话。

《课标》强调师生间要注意平等对话,倡导教师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记得一次朗读训练《狮子王》时,学生都纷纷起来表演,语言轻重缓急处理得都比较好,特别突出了狮子的威严。一个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最后站起来,不太自信。读得很小心。“请大点声”说实话,我有些失望。但我还是亲切地询问他这样读的理由。他犹豫了一下说:“我读的是一只老狮子王……”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接着说:“我认为这狮子一定是只老狮子,要不然,他不会选新的首领接替他。”你看,每次的耐心倾听中,学生也获得了一次次发展语言智能的好机会,从而变得越来越自信,让他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独立生命受人尊重,被人爱护的愉悦之情。

四、多向交流

1、交流争论

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对话,往往仁者见仁,会有很多感受和独特的体验,这些都是教师应珍视的。精彩的对话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其看法也不尽相同。正因为这样,他们之间才有交流与争论的必要。经过交流与争论,就可以实现视野的开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争论的过程,就是他们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过程,更是他们追求真理,探求真知的过程,是语言智能、创新潜能被激活和发展的过程。

2、亲身体验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浓厚的兴趣能有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演的形式能让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当成课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尝试过让学生表演两个骗子装模作样织布的情形,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添加了许多人物的台词、发挥了动作和神态。随后,我又请了几个同学,扮演智者,与骗子周旋揭穿骗局。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在新的身份体验中满足了学习上的需求,自然而然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意识。

五、出入文本

1、走进教材——亲近文本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如果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学习也就只能停留于表层和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一位学生提出:“几次提到花开花落,这是不是与爸爸的命运有关?”这个问题说明学生已经走进了教材,开动了脑筋,教师完全可以直接带领学生深入课文,用花儿的零落表达了失去父亲的内心伤痛。

2、走出教材——海阔天空。

每个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性的表现。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现实社会,投身大自然,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任意驰骋,尽情展示自己的特殊才能。

切实做好上述各环节,我想,在这样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充分被关注被发现,才能获得在学习成长中的真正快乐。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正是如此,孩子们才能不时迸发出思绪的火花,发表出精彩的言论,展露出自己潜在的才能,流露出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充分享受着语文课堂的精彩!

论文作者:付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享受你的语文课堂论文_付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