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室患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儿科急诊输液室2017年1月-4月收治的输液患儿3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7%,明显低于对照组8.0%(P<0.05);观察组依从性为83.3%,高于对照组34.0%(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室中实施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急诊输液室;个体化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201-02
儿科急诊输液室主要工作职责在于治疗、急救与护理患儿,人群集中,流动性大。因患儿年纪较小,难以耐受疼痛与疾病,对陌生人群及环境易出现恐惧感,进而烦躁、哭闹不止,增加输液难度,对疾病治疗及恢复产生影响。此外在输液期间若未合理使用沟通技巧会导致家长产生不良情绪,易导致护患纠纷,影响护患关系,更不利于输液的顺利开展[1]。因此,儿科输液室护士需提升自身沟通技能,多与患儿及家长沟通交流,端正自身形象,用熟练专业的操作技能及平和亲切的态度让患儿及家长安心,同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便于输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选取患儿300例,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儿科急诊输液室2017年1月-4月收治的输液患儿3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50例。对照组中男性79例,女性71例,年龄为3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5.2±1.5)岁;观察组中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为4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5.5±1.8)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常规巡视、换药及拔针,准确及时解答患儿及其家长疑虑,避免患儿触碰输液器件影响输液顺利性。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具体如下:①营造优良输液环境:合理调节温湿度,确保患儿生理舒适;电视播放动画片或儿歌,吸引患儿注意力,减少输液刺激。②心理护理:护士需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产生充分认识,将护理理念端正,保持态度平和亲切,富有耐心,站在患儿及家长角度思考问题。护士要关爱孩子,对于家属情绪应保持充分理解,积极沟通交流,对各类复杂及突发情况要沉着冷静处理,同时确保自身仪态举止端庄大方、合乎规范。因患儿敏感于穿刺疼痛,且多恐惧与害怕,穿刺时易哭闹不止、手脚乱动等,为此护士在穿刺期间要保持耐心,严禁不耐烦、恐吓或说教性语言,可通过呼唤昵称或肢体语言等安抚患儿。②穿刺护理:输液需将静脉通道构建出来,护士需结合患儿年龄合理选择穿刺部位。一般<2岁患儿多穿刺头皮,≥2岁则穿刺足背或手背。护士平时要多练习穿刺技术,积累经验,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且努力在操作技能更加熟练时实现无痛穿刺,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刺激患儿及家长,增加穿刺难度,且导致护患纠纷。若患儿血管条件较差不可抱怨或语言刺激,应更换资深护士穿刺。③注重沟通:一方面护士要注重语言沟通,因患儿心理脆弱,家长情绪也紧张、焦虑,护士需多鼓励与安慰,以减轻其负面情绪。与年纪较大的患儿沟通时可夸赞其勇敢,呼唤其小名以拉近护患距离,提升其依从性,使其勇敢接受输液;另一方面护士还要注重非语言沟通,若患儿年龄较小护士需保持微笑与亲切,通过安抚等肢体接触减轻其恐惧感,还可引导患儿看电视,将其注意力分散,避免过于恐惧与排斥陌生人群及环境。④激励输液:准备一些贴纸,图片,作为奖励。输液前,和患儿沟通,慢慢鼓励他们勇敢接收输液,认真配合的,用贴纸作为奖励。⑤健康宣教:儿科输液室主要为家长宣教,辅助患儿教育。输液前让家长阅读输液处方,告知用药方式、目的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叮嘱不可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发生意外事件,尊重家长知情权,使其充分配合。完成输液后护士主动告知下次输液时间及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并观察患儿依从性,若不哭闹或哭闹经哄劝后停止并接受输液为依从性好。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 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n(%),卡方检验行组间对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
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依从性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及依从性比较[n(%)]
3.讨论
在急诊治疗手段中静脉输液十分常见,且为基础所在。儿科急诊输液室中多数患儿为婴幼儿,刚学会走路或说话,无法清楚表达内心感受,理解能力也较差,在二胎政策开放前多数患儿为独生子女,家长心疼患儿被疾病折磨多情绪紧张与忧虑,护士一旦态度不佳或操作失当极易诱发护患纠纷,因此一定要在儿科急诊输液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而儿童为特殊人群,家长文化水平及背景差异较大,对护理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医疗事业不断发展,护理理念也逐渐更新,护士不仅要辅助医生治疗患儿疾病,而且还要注重患儿心理、社会及生理所需并尽量满足,因此本病区实施个体化护理。
首先营造一定优良舒适的输液环境,减少患者生理不适感;因患儿畏惧穿刺疼痛,配合度差,护士若操作不熟练易导致多次穿刺,增加患儿痛苦,引发不满,因此护士要注重自身穿刺水平的提升,同时在穿刺期间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拉近护患距离,提升患儿依从性,进而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此外,护士还要注重护患沟通,采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方式,获取患儿及家长信任。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7%,明显低于对照组8.0%(P<0.05);观察组依从性为83.3%,高于对照组34.0%(P<0.05),与报道相近[2-3]。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急诊输液室中实施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春琴.个体化护理在急诊儿童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2):124-126.
[2]王欢欢.急诊急诊儿科输液室的个体化护理[J].吉林医学,2015,14(8):1707-1707.
[3]全宏燕.个体化护理在急诊儿科输液室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7):192-193.
论文作者:丁设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患儿论文; 急诊论文; 儿科论文; 护士论文; 个体化论文; 家长论文; 纠纷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