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面建设我国特色图书馆体系的认识与建议_图书馆论文

对全面建设我国特色图书馆体系的认识与建议_图书馆论文

对我国专门图书馆系统整体建设的认识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建议论文,我国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8

1 对专门图书馆的认识

1.1 专门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所谓专门图书馆,是指为了使人们能准确掌握一定范围的知识,并靠一些专门人才以其专业知识,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保存、并能迅速提供某一专业或学科的情报资料的服务性学术机构。根据这个定义,国内外专门图书馆的范围主要包括: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及其所属各部门、厂矿企业、群众团体及其他各种非盈利性组织所属的图书馆、资料室、情报资料室或文献馆、文献中心等。专门图书馆的特点是:

(1)附属于特定机构。如工商业组织、群众团体、政府机关、 科研院所及其他非盈利组织等。在国外,很大一部分专门图书馆为私有。

(2)设置的目的常常是特殊的而不是一般性的。 专门图书馆主要是为其母体组织提供有关信息。

(3)利用者是相关的专门用户。专门图书馆规模大小悬殊, 大多数专门图书馆的规模较小。

(4)专门图书馆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立即可用的文献信息。 信息中心是专门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合理的目标,正如美国专门图书馆协会的宗旨所倡导的那样,“将知识付诸实施”是专门图书馆的最终目标。

1.2 我国专门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专门图书馆的数量,目前尚无准确的统计数字。我们在编辑出版《中国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名录大全》(东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时,经调查统计,共收录5699家。

当今,专门图书馆的工作内容较丰富,服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据我们对百家专业图书情报单位的调查,其服务项目少者17项,多者42项,主要包括:文献借阅、文献复制、文献检索、信息咨询、情报调研、文献代译、专题资料汇编、文献信息宣传报道、文献信息定题跟踪、用户培训、数据库建设与服务、信息中介、科技成果转让、课题查新、信息产品销售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专门图书馆的工作内容日益丰富,作用更加显著。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专门图书馆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亟待研究与解决。主要有:①经费相对紧张;②专门图书馆的地位有待于提高,职能有待于进一步发挥;③专业人员的知识亟待补充与更新;④新的文献资源、新的信息技术与设备迫切需要共享、共建;⑤在开展继续教育、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迫切需要相应的学术团体进行组织协调。

2 加强我国专门图书馆系统整体建设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门行业的社会化特点是很明显的。图书馆工作作为社会的一门行业,早已不成问题。可是,我国的专门图书馆事业目前还处于一种有“业”无“行”的涣散状态,其整体社会形象不够鲜明。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我国专门图书馆系统整体建设滞后、缺乏行业管理与宏观调控不无关系。

2.1 对指代本系统的名称概念认识混乱

在我国,说起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恐怕没有人对它们产生歧义和疑问。显而易见,公共图书馆是公共的、社会的、大众的图书馆,如果与国际接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英文译名为public library;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大学的、 学院的的图书馆, 其英文译名为academiclibrary。 而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相对称的第三大系统图书馆的名称是什么,长期以来,管理界和学术界都没有进行统一和规范。常见的是科学院系统与之对应,有的称为科技图书馆,有的称为专业图书馆,也有极少数研究者用“专门图书馆”加以概括。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谈到专门图书馆,即使使用这个词,也赋予它非常“专门”的含义。如在图书情报界颇有影响的一些大型丛书,将专门图书馆定义为特指版本图书馆、民族图书馆和佛教图书文物馆,并将它们与工会图书馆、党政机关图书馆、部队图书馆放在一起,列入“其他系统图书馆”之中。很显然,这里的“专门图书馆”与国外的实际上为信息中心的专门图书馆的含义是大相径庭的。

笔者认为,应将“第三大系统”的名称尽快加以规范化、统一化。为此,我们建议用“专门图书馆”来概括第三大系统图书馆。因为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名称概念的分类应具有穷尽性与不可交叉性,而且要遵循同一个分类标准。如果用“科技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名称来指代第三大系统图书馆,这就与前两大系统的名称不相匹配,且犯了逻辑上的概念分类错误。国际上用special(专门的、 特殊的)来指代第三大系统图书馆的属性,即指为专门机构所有的、为专门用户服务的图书馆,我们也应该将special library 译成“专门图书馆”(这个词从英文词义上是不能译为“专业图书馆”的)。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应该尽量与国际接轨。

2.2 我国专门图书馆系统的归类问题至今不清

上面所说的名称上的不统一、不规范,其实是我国专门图书馆系统归类不清的直接反映。例如,在学术研究界,有的学者将图书馆系统分成这样几类: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学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工会图书馆;有的专家将图书馆系统分为这样几类:公共图书馆、科技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其他图书馆(包括工会系统图书馆、党政机关图书馆、部队图书馆、专门图书馆);还有的权威性工具书在报道各系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状况时,列有公共图书馆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等等。这样,使得专门图书馆系统缺乏上位类,难以按其共性聚类。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呼吁建立全国统一的图书情报事业管理机构。笔者认为,要建立跨越三大系统的全国性的行政管理机构是不太现实的,国际上也无先例,将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群众团体等单位所属的图书情报机构(现在大多成为信息中心),统一归并在专门图书馆这一门类下,形成专门图书馆系统,在社会上以专门图书馆行业(主要提供情报信息服务,进行知识管理,直接面向科研、生产、经营、开发活动)的形象出现,由社会化的行业性管理组织机构来进行宏观上的协调和指导,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模式。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推动我国专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3

成立旨在推动我国专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3.1

专门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化建设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团体

由于专门图书馆所属母体机构的行业分布复杂、经营管理性质多样,使得许多专门图书馆常常成为其母体组织中的“神经末梢”。由于找不到本专业系统内的统管部门,缺乏行业内的广泛交流,因而各个专门图书馆很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格局。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将专门图书馆建成新型的信息中心,走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需要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3.2 英美两国专门图书馆系统整体建设的经验

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每一行业的专业性社会团体在行业的专业发展、人员保障、法规标准的规定、专业教育的执行等方面行使着很大的权力。英美两国的专门图书馆协会实际上具有部分的政府调控职能,基本上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社会化,专门图书馆协会在促进专门图书馆系统的整体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枢纽作用。

美国专门图书馆协会是仅次于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专业性组织。该协会在领导与组织专门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中发挥很大作用,促使美国专门图书馆的职业发展走在其他系统的前面,具有很大的影响。该协会的组织与经营管理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美国的专门图书馆协会(SLA)成立于1909年,至1986年已有11500名成员,54个地方分部,工作人员27名。协会的成员分布在制造业、银行、公司、法律事务所、新闻出版、广告与保险业、交通公司、博物馆、医院、商社,以及其他公用事业、政府部门和科研系统。

SLA的专业委员会有:编目与检索委员会、咨询服务委员会、 版权委员会、政府信息服务委员会、政府关系委员会、网络委员会、战略规划委员会、行业发展委员会、出版委员会、标准委员会及统计委员会。

SLA 的出版物长期以来有三种, 它们是Specialist 、 Speciallibraries、Who's who in special libraries。自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信息革命在全世界兴起,美国专门图书馆界积极迎接这场变革。为了进一步适应时代潮流,美国专门图书馆协会于1997年对其组织机构与出版物进行了改革与重组,决定停办前两种刊物,改出月刊Information Outlook, 以更快的频率提供更多的各类人士所需要的信息。

该协会的目标是建成一个专门图书馆界团体与个人的“行业之家”,推进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交流和利用;开设继续教育课程,刺激信息服务研究;提供咨询服务,支持专门图书馆系统的人员流动,推进行业内的竞争,并提供几项图书馆与情报学的年度奖。一年一次的协会年度大会,成为专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年度大“检阅”。

从1997年开始,专门图书馆协会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组织建设与事业发展的目标:①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协会成员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建立一个渠道畅通、结构稳定、目标一致、可持续发展的通讯与信息基础结构;②为可持续发展创建一个从事研究与政策分析的基础结构;③扩大交流、信息共享与合作;④提供地区性乃至全球通讯的通道;⑤提供地区与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通道,推动信息交流;⑥加快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文献信息领域的应用步伐。

英国的专门图书馆协会成立于1924年。鉴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情报职能的日益强化,该协会于1983 年增加副名“英国信息管理协会”(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同时保存“专门图书馆”的名义。其会员除分布在本土外,还遍布于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协会的宗旨是促进所有科学知识和情报源的协调与利用,它在苏格兰、英格兰北部和中部设有分会。协会下设多个学科情报组和技术应用方法组。协会提供情报服务、举办培训班、组织有关会议,其研究职能于1985年被取消。出版物有《Aslib会刊》(月刊)、《Aslib书目》(月刊)、《学位论文索引》、《Aslib信息》(月刊)、 《文献工作杂志》(季刊)、《程序:图书馆计算机消息》(季刊)、《近期国际科技会议》(季刊)、《技术翻译公告》(每年3 期)以及其他各种报告、会议录、指南、书目和专著等。

3.3 成立我国专门图书馆系统的管理部门和学术组织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政事分开、分类管理和社会化,这说明行业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会有所加强,同时行业系统的整体化建设也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在探讨整体化建设的时候,很多同仁都强调和呼吁成立一元化的、统管全国各系统图书馆的国家图书馆事业管理行政机构。笔者认为,当今政事分开、精兵简政的机关改革趋势,将使新设一元化的国家级图书馆事业管理部门的愿望变得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英美专门图书馆协会的组织管理模式,成立我国的专门图书馆协会。专门图书馆协会可以成为“行业性协作协调机构和相应的学术团体”的整合体,它关心本专业系统整体的目标与任务,聚集专业的力量,引导专门图书馆事业朝着长期目标迈进。政府可通过协会,贯彻有关政策,推动某项计划。协会可以赋予本行业在既定范围内的一些最佳标准,培养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建立专业内的整体规范,提高本行业的社会地位。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专门图书馆系统的专业社团,近似的行业性学术团体是中央国家机关与科研系统的图书馆学会。该学会自1979 年6月成立以来,在业务指导、学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为本系统的广大图书馆员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尤其是近年来,该学会为迎接信息技术革命给图书情报事业带来的挑战,积极倡导学术研究与交流,大力开展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学术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但是,与英美两国的专门图书馆协会相比,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与科研系统的图书馆学会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一些缺憾。在当今知识经济浪潮的推动下,专门图书馆的潜能面临着进一步开发的机遇,专门图书馆系统的业务活动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建设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专门图书馆系统,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社会化的专门图书馆系统的行业管理组织。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许多外部条件虽不成熟,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组建中国专门图书馆系统的群众性学术组织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收稿日期:1998—10—20

编者注:此文第一作者辛希孟研究员系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博士生导师

标签:;  ;  ;  

对全面建设我国特色图书馆体系的认识与建议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