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法在文化事业建设费审计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事业论文,分析法论文,成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文化事业建设费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提供增值税应税服务取得的销售额3%的费率计算应缴费额,并由国家税务局在征收增值税时一并征收。
然而,广告有多种形式,如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免费广告等。同时,广告形式的多样性也导致广告收入管理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广告价格的定价缺乏依据、广告合同管理和书面审批程序缺失、收入确认随意性较强、置换广告实物管理较薄弱等。其次,一些广告公司故意混淆不同业务类型,以建筑业、文化体育业、其它服务业代替广告业,有的以增值税业务代替广告业,如一些广告公司将广告业务必经的设计、制作、安装、发布等各环节分别计算收入,按不同的税种和税目申报缴纳营业税,以达到降低税负或规避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目的。
另外,广告代理业违规抵扣应税收入问题较为突出。财税[2003]1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从事广告代理业务的,以其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包括媒体、载体)的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而有的广告公司将支付给其它单位的广告制作费、占地费和管理费从其计税营业额中扣除,造成巨额营业税的流失。
二、文化事业建设费税收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与审计方法
广告业与其他行业达到准确区分,存在一定困难。如一些广告企业经营范围中,既有广告制作,也有装修装饰、设计策划、咨询服务、组织演出等多项内容,实际征管中对这些业务本身界定不清的,企业大多采用低税率的业务进行纳税。从事广告业和娱乐业经营的纳税人在缴纳营业税的同时还要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而纳税人按非广告业的税种和税目纳税,大多不需要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文化事业建设费纳税情况是一项重要的审计工作。在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审计中,凭借自己的经验不同审计人员有独特的技巧。然而,寻找问题企业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根据纳税申报记录数据库的信息寻找纳税人申报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除了利用纳税申报记录数据库外,借助其他信息检验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第一类方法比较简单容易实行,而第二类需要借助其他单位的数据辅助,导致费用增多、周期增长。
本文立足于纳税人自己申报的记录数据,首先利用方差分析寻找异常数据字段,接着借助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统计工具找出异常的纳税人,为下一步的人工重点审计工作遴选对象。这些思路与方法便于发现文化事业建设费税收中存在的问题,较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一)审计目的与数据
为了审计查明河南某地区文化事业建设费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等情况,审计人员收集了该地区2012年度所有企业的纳税记录。该数据库每条记录包含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名称、税种名称、品目代码、品目名称、计税依据、税率等30个字段。由于收集的数据存在格式不当、数据缺失或数据异常等问题,为了不影响分析软件的运行,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指标名称修正、文本型数据转换成数据型数据、完善缺失数据、删除冗余数据等,其中指标名称修正是指将指标名称修改成符合分析软件所能处理的名称,常见问题有名称太长、名称含有特殊字符等;缺失数据完善可采取将空白的单元用数字0替换。
这些原始数据记录了所有企业缴纳的各种税费情况,但审计的目的是审计广告业与娱乐业等行业是否足额缴纳了文化事业建设费。为此在统计分析时,需要适当筛选出所需的记录与字段,并根据需要改变数据的记录格式。
为了下面分析方便,在总库中选择所有“国标行业名称”为“广告业”的纳税记录,生成“广告业纳税明细,mdb”。在该子数据库中,选择“税种名称”为“营业税”或“文化事业建设费”的记录,并生成一个更小的子数据库“广告业营业税与文化事业建设费.mdb”。
(二)利用方差分析找出所需的字段
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税基来源于纳税人,各个纳税人的登记注册类型、行业属性、税务名称等字段的值是否影响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税基,即这些属性不同的纳税人所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是否有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研究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可控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为了利用这一方法,不妨令数据库中纳税人名称、税种名称、品目名称、计税依据、实纳税额、登记注册类型代码、国标行业名称这7个字段为方差分析的7个因素,利用软件spss或类似的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得到表1的输出结果。
由表1可知,“纳税人名”的检验结果显著,说明各个纳税人在缴纳税款时,每次计税依据有显著差异,即每个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有差异。“税种名称”因子的两个水平“营业税”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每次申报“计税依据”无显著差异,这比较符合营业税与文化事业建设费的计税依据相同这一个事实。在“品目名称”这个因子中,我们主要保留了“广告业”、“娱乐业”、“文化业”、“安装”和“其他服务业”五个水平,因为“品目名称”这个因子显著,说明这五类企业每次申报的计税依据有显著差异。另外,纳税人名与品目名称两个因子的交互效应“纳税人名*品目名称”也显著,这说明每个纳税人每次缴税的品目名称有显著差异。
既然因子品目名称的各个水平(品目名称可取各值)显著不等,我们以品目名称为分类变量,汇总计税依据数据,得到的结果见表2。在总3487次申报次数中,申报为“广告业”税种的次数为1246,申报为“其他服务业”的次数高达1917。在计税依据总额113051489.53元中,申报为广告业的税基为43179164.28元,不足总额的35%。由原始数据库汇总可知,文化建设事业费的税基仅仅为3590134458元,与广告业的税基相差近8000000元,只占广告业营业税基总额的30%,这暗示可能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
既然品目名称不同时,营业税的申报数额有较大差异,我们有必要把各个企业申报的收入按照名称分类汇总,然后根据分类汇总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寻找可能偷漏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纳税人。
(三)利用判别分析统计方法识别异常纳税人
聚类分析只能从总体上、直觉上给出分类判断,将不同的分析企业进行归类,但是这些企业谁最好、谁最差、其排名如何,可用判别分析方法进一步加以判别,综合两种方法的结论与其他信息对被审计对象排序。
判别分析又称“分辨法”,是在分类确定的条件下,根据某一研究对象各种特征值判别其类型归属问题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按照一定的判别准则,建立一个或多个判别函数,用研究对象的大量资料确定判别函数中的待定系数,并计算判别指标。据此即可确定某一样本属于何类。当得到一个新的样品数据,要确定该样品属于已知类型中哪一类,属于判别分析问题。
1.数据与目的
在数据库的广告业纳税明细中,筛选出“税种名称”为“营业税”的纳税记录,保存为xls文件。利用上述xls文件中的数据,求出每个企业的广告业营业税申报额与所有申报额总数的比值,结果存放在xls表格中最后一列。观察其中的比值,发现有很多纳税人的比值为0,也有很多企业的比值为1,更多企业的比值介于0与1之间。比值为1的企业按照规定缴纳了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可能性很大。为了判别比值介于0到1之间的纳税人是否按照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我们把比值为0的作为一类(没有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比值为1的作为一类(足额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建立判别函数,然后判别比值介于0到1之间的纳税人属于哪类。为此设一比值为各个企业的先验分类结果,记作w,企业申报的安装、代理业、房屋租赁、广告业、建筑、旅游业、其他服务业、其他工程作业、其他租赁、文化业、滞纳金罚款收入、装饰、租赁业等类型的营业税额记作这些变量作为分类变量。然后利用数据建立线性判别函数数。在给定的阀值下,如某个企业的得分小于该值,该企业判别为“0”类,否则,判该企业为“1”类。
对于比值小于1的企业,若被判别为“0”类,则说明其足额缴纳了税款,若被判别为“1”类,则该企业有偷税的嫌疑。特别地,如该企业的“广告业与总计”比值很小,则其应列为重点审计对象。
2.判别函数系数估计与判别结果计算过程
利用spss或类似统计软件的判别分析命令,得到其判别函数的系数见表3,从而第i个企业的判别函数得分为
根据得分结果可判别各个纳税人所属类别(这里只有“0”与“1”两个类可供选择),具体判别结果与原始所属类对比情况见表4。
3.结果分析
由表4的对比情况可知,判别结果与原始类别相同的公司都按章缴纳了税款,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原0类被判别为1类的公司,即没有纳税的企业被判定为应当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这说明它们存在偷漏税款的嫌疑,应当作为被审计的对象。
三、审计建议
为了确定被审计对象的先后顺序,在有嫌疑的企业中,按照各个企业的广告业营业税申报总额与所有税种申报总额的比值由小到大排列,排序靠前的企业应当是审计的重点对象。因为根据判别它的“广告业与总计”比值是1,可是实际的比值却很小,为此,把这些企业列为审计的对象。
标签:文化事业建设费论文; 文化事业论文; 广告业论文; 主成分分析论文; 判别分析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营业税纳税人论文; 纳税人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的论文; 计税依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