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关怀网络建设阳光教室建设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天空_留守儿童论文

编织关怀网络建设阳光教室建设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天空_留守儿童论文

编织关爱网络 建设阳光课堂为农村“留守儿童”搭建爱的天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农村论文,儿童论文,阳光论文,天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健全组织,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河北省邯郸市在乡(镇)、村、学校三级分别组建了由一名党委(支部)负责人牵头,村学校、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具体参与实施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阳光课堂”工作的领导。每月初定期在“阳光课堂”召开一次“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沟通每名“留守儿童”的情况,按照“分类施教”的原则,制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案。引导监护人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杜绝溺爱和打骂等不良教育方式,尽力弥补他们生活和学习管理上的缺失,不仅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注重他们良好人格的培养。

二、加强联系,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全市农村近千所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中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以及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三、完善机制,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组织学校的教职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签订一对一帮扶协议,制定了长期帮扶计划,结对教师负责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及时向教导处汇报、存档。县、乡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属中小学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层层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档案,建立“留守儿童”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性事件,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处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并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各县、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将贫困“留守儿童”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四、寓教于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纪念日等,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满足了“留守儿童”兴趣爱好,使其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加入“文明卫生志愿者小组”,使大家养成了从小热爱公益活动的良好习惯。深入开展了“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演讲比赛,评出优秀作品上百件,“留守儿童”用手中的笔抒发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强化了立志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每年多次集中开展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活动,取缔黑网吧、收缴口袋书、清理淫秽光盘等,为“留守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辅导培训,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部分有条件的学校相继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倾诉信箱”,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通过定期开展课外辅导培训活动,使广大“留守儿童”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养成了从小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提高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通过建立“阳光课堂”,“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了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学校教育也走出了“课堂教育”的单一模式,教师主动参与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逐步形成了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教育体系。大名县还以此为载体广泛开展民俗文化进课堂活动,通过学习本县的传统文化、历史知识、民俗技艺,让广大留守儿童更加热爱家乡。馆陶县还在留守儿童中广泛开展星级好少年评选活动,由村两委、家庭、学校共同参与,更是调动了广大留守儿童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已建立“阳光课堂”1280多所,接纳“留守儿童”近3万人,受到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广泛好评。

标签:;  ;  

编织关怀网络建设阳光教室建设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天空_留守儿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