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_规模效益论文

调整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_规模效益论文

调整教育结构推动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面发展论文,职业教育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在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调整现有的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规模,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和布局,必须把握这个全局,加快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把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保持下去。通过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促使社会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实现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优化组合,推动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统筹全局,调整结构,以改革促发展

教育结构的合理化,是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教育与社会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前提下,推动职业教育的数量发展和质量提高。结构合理才能出效益,实现人得其所,事得其人,减少或避免人才的非正常流动,促使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应当根据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起能够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整体布局合理、高效能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从而全方位地推动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合理使用。这是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基本出发点和总的要求。

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以改革促发展。这是近2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要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中,推动教育结构的战略调整,要注意把握好改革的方向、力度、速度和社会有效需求,以改革为动力,通过优化结构,实现新形势下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这里讲的发展,不单指数量的增长,而是指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全面发展。我们讲的职业教育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比例;二是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次、不同教育类型、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三是职业学校的规模和专业设置的区域分布。这些比例关系,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整体规模和整体效益,决定着全社会的人才群体结构、人才个体的知识结构和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最终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这些比例关系,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决定的,也受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思潮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是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必将引起教育结构的新变革。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学校功能与布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的高移,职教与普教相沟通,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都将对职业教育结构与学校布局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企业将成为市场主体和技术创新主体,要求职业学校毕业生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较强的求知欲和发展潜力。要实现这一切,必须对职业教育结构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给予地方政府相应的统筹权力,使各地区、各行业形成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这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调整教育结构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和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就业压力增大,造成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难,导致职业学校招生难和办学难。在职教发展中,有的地区热衷于铺摊子,致使许多学校没有形成规模,导致教育质量和效益不高、结构不合理。面对21世纪挑战,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把发展的着眼点放在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上来。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调整结构的首要目标

正规学校教育,是行之于现在、见之于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培养人才。调整教育结构,必须遵循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三个面向的核心是现代化,什么是现代化呢?一般认为标志现代社会发展最新成就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全面社会化和市场化,其主要特征是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二是现代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主要特征是科学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且以其巨大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这样一个变动频率不断加快的世界上,很难预测社会及科技发展的未来图象,使得学校教育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极其困难。因此人们提出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负担起为学生提供牢固知识和能力基础,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和如何生存,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开发自己潜能的主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有些同志认为,中国距离知识经济时代还很遥远,言下之意,职业教育不要为此多操心,不必作超前准备。最近英国《泰晤士报》有一篇文章认为:“日本和亚洲‘虎’的经历表明,即使在20世纪末的条件下,欠发达国家也只需大约30年便可达到先进经济水平。”这个估计也许过于乐观,但是,笔者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 经济全球化将逐步把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放在一个平台上竞争。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已经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他们即将是与我们在一个平台上竞争的对手。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我们必须同他们按照平等的原则在同一个市场上竞争,竞争铁的规律是优胜劣汰。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这一挑战准备好了吗?如果我们缺乏足够的科学储备和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就将丧失竞争能力。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有紧迫感,学会在这个扩大了的市场上生存和发展,把提高劳动者素质,把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的重任真正担当起来,为技术创新和产品不断更新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和技术知识服务。

(二)拓宽人才成长道路,是调整教育结构的主要内容

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其突出表现是教育事业的普及化、社会化、终身化和人才成长的方式及渠道的多元化。

当代科学技术朝着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两个方面发展,因而劳动世界对教育的影响,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适应社会职业的分化,促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目标日益专门化;另一方面,职业的频繁流动,要求劳动者对不同劳动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有能力在尽可能多的职业之间流动。这种两难选择,引发了当代教育的深刻革命: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改造教育系统,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改造社会系统。这种新的目标模式和价值取向,使得教育与社会成为互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就是60年代末逐步发展起来的终身教育理论。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汉城举办第二届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其主题是:全民的终身教育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会议要求现代技术与职业教育系统为青少年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要求整个社会系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

当前世界教育发展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校教育的普及水平日益提高,教育重心逐步高移;二是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非正规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我们要在重视学校教育发展的同时,树立大职教观,积极推动职业培训和非正规教育的发展,要关注综合高中的发展,完善普通高中的职业选修课。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农村地区仍存在一部分贫困家庭,他们的子女没有能力进入高中阶段的正规学校。政府、社会和学校要特别关注这个群体,为他们提供的教育或培训,应当是有实效的、免费的,至少是非营利的。

(三)充分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要“发挥中等专业学校的骨干作用”, 这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因为中专是我国资源最丰富、质量最高、管理最好的职业教育形式。去年普通中专的校均规模为1200人。在教学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确实起了骨干和示范作用。理所当然,它应该是我国职教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它却受到过多的责难,集中在两条:一是管理体制上部门办学,造成条块分割和小而全;二是专业和课程设置上行业性太强,专业划分过细,服务面窄。这种不恰当的评价,不利于职教结构的调整与改革。笔者认为,中专也有与此相联系的两大优势。正确的方针应当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中专的传统优势是:

1.业务部门办学、教育部门综合管理

现代社会的职业门类繁多、需求变化很快。为了适应这种状况,中专教育管理体制几经变革,最后确定为:各有关业务部门办学和管理,同级教育部门根据国家统一政策实施综合管理。办学经费主要由部门事业费与地方财政分别列支。正是由于这种体制,保证了学校适当的规模,学校布局、专业布点、教学内容比较贴近相关行业的实际要求,质量和效益都较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是要否定业务部门办学的责任,而是要求教育部门真正承担起综合管理的职能,强化统筹和协调职能,扩大综合管理范围,把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纳入统筹协调范围内,使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始终处于健康有序状态。那种试图把整个职业教育系统都纳入教育部门直接管理的想法,是需要认真进行思考的。

2.专业学科教学模式

中专学校的专业设置原则,原来是宽窄结合,其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则强调在宽厚的科学文化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和训练,实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同技工学校相比,毕业生的就业面更宽且有后劲,被誉为能文能武的新一代劳动者。这已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许多学校的毕业生经过一段生产劳动实践,较快地走上专业技术岗位。现在的大多数重点职业高中也是按照中专模式设置专业和课程的。当前广泛流传的“宽基础,活模块,人为本”的课程结构,正是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推动下,中专教育模式的必然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职业教育,基本上继承和发扬了中专教育的传统优势。当前也确实存在学校布点过多、水平低、效益差等问题,有许多学校多年没有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优势缺乏深刻理解,又没有真正实施综合管理,对社会需求心中无数,又不顾国家社会的承受能力,不讲究效益,盲目铺摊子造成的。

三、调整学校布局,应着眼于整体效能

当前,调整职教结构的切入点,是调整学校的规模、区域布局和专业布点,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效能。所谓整体效能,是指职教系统能为本地区提供及时、快捷和高水平的服务。提高整体效能,要有合理的布局结构,适度地规模和完备的学校功能。

(一)优化布局结构,形成网络

职业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系统,它的总体规模、层次、行业结构、地区分布等都受着社会需求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要求劳动力供需保持一定的均衡,即不但要求职业岗位与个人才能的结合,而且要求供需总量的均衡和结构的匹配。否则,就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或者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优化布局结构形成网络,要求把各种形式的教育实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共同为培养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这个教育体系,应当是多样化的、覆盖全社会的、开放的、能够跟得上社会需求和青少年个性发展变化,而又相对稳定的。在调整学校布局结构中,要注意提高学校的规模效益,但必须防止乱砍乱并,教育网络要尽量贴近基层、方便群众。

(二)集中力量建设好重点学校

骨干重点学校,是整个职教网络体系的核心,没有适度规模的学校,就没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我国从1991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骨干示范学校(当时称职业教育中心)开始,已有近10年的历史,在学校规模、学校功能、办学模式和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以其精良的设备、高水平的教师和很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吸引了众多优秀学生入学,发挥了规模效益。有的还与其它教育实体组合成教育集团,或称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它们的名称虽然不同,功能也各有特色,但都在一个地区或行业领域起了骨干示范作用。在当前调整学校布局中,应总结借鉴这些经验。对那些没有办学条件,又多年没有学生的学校,要坚决关停并转。要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建设好重点学校,使它们具有适当的规模。规模大小和层次定位,应在全面预测规划的基础上,依据实际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确定。要加大教育部门的统筹协调力度,既不要小而全,也不搞大而全。要大力开展地区、行业和学校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做到一校多用,设备专管共用,充分发挥资源潜力。

(三)拓展学校功能,建设人才成长立交桥

学校多种功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职业教育增长活力的动力源。功能与效益相联系,单一功能既不能提高规模效益,也难以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和需求的多种变化。多种功能办学可以增加学校收入,提高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所谓学校多种功能就是要向社会开放,实施职前教育与成人教育并举,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多种教育活动,开发多种教育模式和课程结构,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建立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从而增强学校的服务能力。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讲的教育结构,是指职业教育的总体结构,它同教育部当前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内涵是不同的。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与如何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也应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以调整学校布局结构为契机,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使学校的布局结构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

标签:;  ;  ;  ;  

调整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_规模效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