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语翻译行业现状的日语翻译教学改革论文_江晶瑶

基于日语翻译行业现状的日语翻译教学改革论文_江晶瑶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018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语类视角下的日语教育可行性研究”(HDYJW201803)

摘要:当前,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其他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和频繁,社会对既具有扎实的中日双语功底,又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呈日益增长的趋势。而我国本科高校日语专业翻译课教学较为薄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式等的改革无疑面临着新的挑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与社会紧密结合,建立符合企业需求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日语翻译;教学改革

1日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语言服务产业快速发展,除了要求译员的语言能力外,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运用电脑和翻译软件的能力要求都提升到了新高度。新时代的社会形势要求翻译课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培养与市场接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作为教改的主要目标。为应对经济社会快速变化和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2018年《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颁布。新《国标》对外语类专业提出了特色发展的新要求,比如,要求教师加强启发、讨论和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鼓励各专业开展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学术社团、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就日语专业而言,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等资源进行笔译工作,并能完成一般的口译任务。翻译课作为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理所当然要贯彻新《国标》的改革精神。

2日语翻译教学改革

2.1优化翻译课程的教学内容

日语翻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今后将会遇到的工作内容,合理地安排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的比例。例如,翻译理论的讲授和翻译例文的说明仅占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剩下的时间都应该进行翻译实训。教师还可以提前搜集商务、经济、时事新闻等相关的日语文章作为教科书的补充材料。翻译教学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翻译任务,由学生在课后完成,并在下一节课上由学生依次发表自己的翻译成果。每个学生发表结束之后,教师要进行点评,并由学生们一起讨论和评判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比较出色的地方。

2.2强化对翻译技巧的指导

2.2.1加译与简译

由于历史、地理、语言、文化的不同,中日两种语言在表达上会有所不同,为了两种语言互换互通,无障碍交流,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加译与简译。加译,就是把原文的隐含的意义或句子成分等内容用显现的语言表达出来。简译,就是把原文译得比较简洁。一是“剪裁法”,省略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即通常说的减译。二是“提炼法”,对译文进行提炼。科技文具有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信息强等特点,不应该有文理不通、逐词死译和生硬晦涩等现象。有关加译与简译,请看以下实例。“空気中の酸素がその強力な酸化力で、硬い鉄さえもボロボロにしてしまうことはよく知られている。ところが活性酸素はその名のとおり、より酸化力が強烈になったものである。”初译:“空气中的氧有极强的氧化能力,众所周知,甚至连坚硬的铁也会变得破烂不堪。然而活性氧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改译:“众所周知,空气中的氧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即使是很坚硬的铁也会被氧化生锈变得破烂不堪。活性氧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分析:初译中按照原文逐字翻译,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认真思考后发现初译中并没有把铁变得破烂不堪的原因说清楚。铁是被腐蚀生锈?还是被人为砸坏?于是在改译时,联系上下文语境,铁是因空气中的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被氧化生锈才变得破烂不堪的。“被氧化生锈”的加译,解释了铁变得破烂不堪的原因,同时也很好地引出下一句“活性氧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把“众所周知”移到了句首位置,更加贴近原文意思。

2.2.2合译与分译

在科技文本中日语的定语较长,大量使用各种从句、形容词短语、副词等,表示事物的性质和性状等。如果直译的话,容易造成杂糅句,会显得冗长啰嗦,句子意思表达不明确。对这类的句子,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译的翻译方法,将长句划分为几个短句。除此之外,科技文中本也常会出现许多短句的情况。若这些短句,逻辑关系强,可据具体情况,采用合译的翻译手法。以达中文句式紧凑、通顺。请看以下实例。“成人病検診で出てくる検査値のうち、γーGTP(ガンマグルタミルトランスべプターゼ)はアルコールや薬品の過剰な摂取によって高数値が出てきますし、肝炎ウイルスマーカーはウイルスに対する抗体を調べ、ウイルスに感染しているか無症候性キャリアを診断する数値です。”初译:“老年病检查得出的数值当中,γ-GTP(谷氨酰转肽酶)会因酒精和过量药物而出现高数值,通过肝炎病毒标记物对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是诊断无症状肝炎携带者是否感染病毒的数值。”改译:“老年病检查得出的数值当中,γ-GTP(谷氨酰转肽酶)的数值会因为过度摄入酒精和药物而偏高。还有肝炎病毒标记物就是对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是否感染了肝炎病毒,无症状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诊断数值。”分析:笔者在校对初译发现译文主干不清晰,语义层次不分明,冗长啰嗦。为此,笔者经过再三思考,采用分译的翻译技巧,将原来的一句话分译为两句话(见改译)。使译文的句意层次分明、清晰。

2.3深入开展网络自主学习,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当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响应和支持,我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在此背景下,中日经贸合作和交流将日益增强。而且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信息技术通信、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国际旅游业等方面的日语翻译需求将逐年增加。世界范围内,企业日语翻译需求也将增加。在课堂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教学并不能实现完全覆盖,需要进行课堂教学延伸,加强慕课教学,并积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学习更多的日语翻译知识。对此,高校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及时提供日语网络学习资源和行业最紧缺的日语翻译人才学习资源。注意甄别学习资源质量,帮助学生快速提升学习效果。为避免学生懒惰、不学习,教师要加强监督,开展学习测试,并计入期末学习成绩,以起到警示作用。

2.4培养跨文化的思维方式

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受到各个国家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文化上存在的差异经常会导致交流、沟通上产生误会乃至冲突。所以第二语言习得一般都强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拥有多文化的知识背景和视野。在翻译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模式。鼓励学生能够超脱出母语的语言文化限制,站在跨文化交流的立场上,从日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出发,理解和翻译日语。

3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日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翻译教学策略,如在日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比较和分析中日两种语言的差异,鼓励学生站在跨文化交流的立场上,从日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出发,理解和翻译日语,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翻译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岳.吉林省日语翻译行业的现状及对日语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D].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2016.

[2]陆晓鸣.同伴互评在日语翻译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03:87-94.

[3]王晓.语用学理论在日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06:68-76.

作者简介:江晶瑶(1980.09-),女,黑龙江省人,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论文作者:江晶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基于日语翻译行业现状的日语翻译教学改革论文_江晶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