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对企业合作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_绩效改进计划论文

企业——供应商关系对企业合作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理论研究论文,绩效论文,供应商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企业-供应商关系的研究。在企业界,特别是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依靠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丰田公司在供应商开发和与供应商合作及依赖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成功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促使美国和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学习其供应商关系的经验,与供应商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1]。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与供应商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对企业竞争力的创造或维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企业业绩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构建深层次的企业-供应商关系网络对于买方企业和供应商尤显重要,这为买方企业和供应商企业的合作奠定了关系网络基础,是实现买方企业与供应商成功合作的关键[2]。充分利用适合的企业-供应商关系,规避其弊端,已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重要因素[3]。该领域研究的日益升温以及国际上各大企业对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的日益重视,正说明了企业-供应商关系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虽然目前理论界研究合作绩效的文献很多,但关于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绩效之间相互影响的研究还很少见。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绩效为研究对象,以双方的合作为契机,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企业-供应商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二者的关系,寻找影响企业-供应商关系的主要因素,并初步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另外本文还通过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属性的区分,试图提供战略依据以便为企业寻求到更有益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基本概念

(一)企业-供应商关系

企业-供应商关系可以理解为供应商与买方企业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关系类型大体可分为合作伙伴关系、关联公司关系、技术合作关系以及一般的交易关系等,我国学者马永红等将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分为普通关系、优先关系、合作关系、战略关系四种,并提出构建供应商关系定位体系的3个基本维度,即标准度、依赖度和持续度[4]。该领域的研究基于一些有效的理论框架,如交易成本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等[5]。

Krause等(2007)研究了买方企业的长期关系承诺、认知资本(目标和价值)、结构资本(信息共享、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开发)和关系资本(关系长度、采购商依赖、供应商依赖)这些因素是如何与企业绩效改善(成本改善以及质量、交货期、柔性的改善)联系在一起的[6]。在研究中选取的自变量为承诺、共享价值、信息共享、供应商评价、直接参与供应商开发、关系长度、供应商依赖和企业依赖。Fynes(2002)回顾了7个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供应商关系模型”,认为信任是最常用的维度,其他常用的维度有满意、依赖性、沟通、承诺与合作等[5]。而Ragatz等学者(1997)认为,影响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变量包括信任、信心、共享教育和培训等[7]。Benton和Maloni(2005)在Ragatz研究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权力平衡、承诺、合作、期限、态度、沟通程度、信息以及计划和目标的一致程度这些变量[8]。Cannon(1999)在充分分析了四百多家企业与其供应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一些研究,给出了测量企业-供应商关系的6个重要尺度,即信息交换、联接业务、合法保证、合作规范、供应商和企业的关系专用性投资[9]。Humphreys和Chan(2004)通过因素分析总结了企业-供应商绩效的8个因素:具体的供应商开发、战略目标、有效沟通、长期承诺、高层管理者支持、供应商评价、供应商战略目标和企业对供应商的信任[10]。

企业-供应商关系的特征和分类因素包括信任、承诺、依赖、投资和时间等;其质量辨别因素包括绩效、成功和满意等。本文综合大量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企业实地调研与访谈,选择了对自变量企业-供应商关系进行测量的5个维度:承诺、信息共享、依赖、沟通和信任。

(二)合作绩效

企业合作绩效是双方企业合作为企业所带来的成效。企业间的合作是二元企业之间为实现各自目标而进行联结各自资源的活动。Zollo等(2002)将合作绩效测量的维度分为直接绩效和间接绩效[11]。直接绩效是指合作双方既定目标实现的程度。但是不同企业参与企业间合作的动机千差万别,所以很难对企业合作绩效进行直接测量,基于这点有学者提出以合作目标实现的满意度作为测量的表征指标[11];间接绩效是指企业从合作中获得的竞争优势,这一方面可以以企业自身的赢利性指标表示,也可以通过对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程度来表示。而Krause(2007)研究了买方企业绩效维度是成本、质量、交货期及柔性[6]。陈志祥等(2004)将合作绩效分为时间与柔性、成本、质量和合作倾向性4个维度[12],这与Krause的变量选择有些接近。潘文安(2006)认为,合作绩效应该分为赢利能力、目标达成度、关系持续度和客户满意度4个维度[13]。还有的学者将合作绩效分为绝对绩效和相对绩效,另外还有用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来评价合作绩效的[13]。本文通过对各家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选择将直接绩效和间接绩效作为因变量合作绩效的测量维度。

企业-供应商关系决定着双方的合作程度,只有合作才能产生合作绩效,合作对企业的合作绩效具有直接影响。在双方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企业-供应商关系影响着企业的合作绩效。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作为伴随着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具有附带影响的变量,也就是说企业-供应商关系通过合作影响企业的合作绩效。因此,本文选择合作作为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中介变量。

(三)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属性

本文加入了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属性这两个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来研究供应商关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多种模型:除了爱迪斯提出的生命周期的5阶段模型之外,还有Smith提出的3阶段模型,Quinn提出的4阶段模型,Miller的5阶段模型以及Flamholtz的7阶段模型等。尽管阶段种类多样,但是所有模型都有一到两个阶段可归入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绝大多数的模型都没有衰退阶段,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衰退对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影响不象成长变革那样容易预测;其次,实际上企业的衰退可以从企业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开始。因此,从本文的研究目的出发,把企业的生命周期主要划分为创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3个阶段,并结合以上两点理由不考虑企业的衰退阶段。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产业组织经济学就已经证明了产业结构特征是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构-行为-绩效(SCP)模型就是对产业结构与利润率间关系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之一。既然不同行业的利润率不同,行业属性的差异就必然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在分析行业影响时,将软件、电子信息和医药业作为高技术行业,将机械等其他行业作为非高技术行业,来区分行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三、概念模型及假设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模型

在文献回顾中,有学者提出企业-供应商关系与合作程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也有提出它对采购绩效及企业总体经营绩效的影响关系,还有企业-供应商关系的部分测量维度与合作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但目前很少有学者研究它与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了探究企业-供应商关系通过合作对企业合作绩效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如下概念模型(见图1)。

图1 概念模型

此概念模型包括4个部分:左边是自变量企业-供应商关系,包括5个测量维度;右边是因变量合作绩效,包括2个测量维度;上部是中介变量合作;下部是控制变量企业生命周期和行业属性。基于概念模型所提出的假设及理论依据如下。

(二)企业-供应商关系与合作

在日益激烈的资源竞争环境下,许多企业已经采取了日本模式的制造商-供应商关系,该模式是一种长期合作的制造商-供应商关系(CLMSR),它的特点是对生产力的优势通过合作并结合价值创造来解决问题[14]。Rábade(2006)通过案例研究,证明了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几个特征变量对关系的合作程度有较显著的影响[15]。由于供应商关系以合作交易为基础[16],这样合作便随着在关系中的频繁发生而增强[6]。但De Toni(1994)却说,伙伴型的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合作形式并不一定是和谐的合作关系[17]。虽然De Toni的观点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差别较大,但这并不是该领域主流观点。

以往研究不仅表明供应商关系与合作间具有相关关系,而且还说明了本文自变量的某些维度同合作之间也同样具有相关关系。例如,在合作程度和企业关系承诺间被证明了具有积极的相关关系[16],另外Jap(1999)发现信任对合作具有显著影响[18]。不但供应商关系对合作有影响,而且有研究也表明了合作同样对关系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Jap(2007)便是以合作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企业-供应商关系的[19]。因此,供应商关系对双方合作具有正向的影响,假设如下:H1企业-供应商关系与合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企业-供应商关系程度越密切,双方合作越好。

(三)合作与合作绩效

Jap(1999)认为,合作对利润绩效有影响[18]。企业间的合作领域比较广泛,包括财务性合作及非财务性合作,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如产品及工艺设计、生产、质量、库存、信息技术等。但不论是企业间的财务性合作还是非财务性合作,都会对双方合作直接绩效和间接绩效有影响。合作程度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双方企业的合作绩效,如在双方的合作中,合作绩效的意义会随着选择战略性合作还是一般暂时交易性合作的不同而不同:战略性合作是基于企业长远战略的,对合作绩效的影响也是持续而深远的;而一般的交易性合作其合作绩效会随时因交易的结束而完结。所以,双方的合作对合作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假设如下:H2合作与企业合作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双方企业合作得越好,企业合作绩效越好。

(四)企业-供应商关系与合作绩效

Fynes(2002)在对200个供应商进行数据分析后认为,企业-供应商的关系强度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5]。O'Toole和Donaldson(2002)调研了200个企业,研究了基于企业和供应商交流的关系绩效,其因素分析将绩效分为21个维度,既包括财务维度也包括非财务维度,这种关系的研究可以用来评估企业和供应商的合作绩效[20]。另外Humphreys(2004)也调查了142家企业数据,在得出的对企业-供应商绩效改善影响显著的供应商开发的7个维度中,包括了高效沟通和供应商信任等,其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应商开发、信任与高效的沟通等对供应商绩效改善具有显著成效[10]。国内学者符正平(2003)也认为,供应商关系对企业的采购绩效和总体经营绩效非常重要。他们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供应商关系对采购绩效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对企业总体经营绩效具有间接影响[21]。因此假设:H3企业-供应商关系与企业合作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企业—供应商关系程度越密切。

(五)区分行业属性的供应商关系与合作绩效

Krause等(2007)在供应商开发、承诺和社会资本积累对企业绩效改善影响方面的研究,是以美国汽车和电子行业的调研数据为基础的[6];另外,Fynes(2002)的研究数据是在爱尔兰电子行业中采集的[5];Humphreys(2004)的数据来源于香港的电子产品制造行业[10]。O'Toole和Donaldson(2002)的研究集中于工业类企业与其供应商的交流和他们合作绩效的关系[20];Benton和Maloni(2005)是在汽车行业中展开的企业-供应商关系的影响力测试[8]。在该行业中还有Hoetker等(2007)的数据来源于美国生产汽化器和离合器的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22];Langfield- Smith(1998)是通过对汽车产业日本丰田公司的案例进行研究的[1]。而De Toni和Nassimbeni(1995)则通过玻璃和纺织品行业的实证研究,来比较分析企业-供应商关系的稳定性因素[23]。Rábade和Alfaro(2006)是通过蔬菜行业来研究该领域问题的[15]。此外还有许多学者,站在多个不同行业的实证研究角度探讨企业-供应商关系。可见对行业对象研究的不同会导致研究结论具有差异,因此做如下假设:H4不同行业属性的企业,其企业-供应商关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六)区分生命周期的供应商关系与合作绩效

正如生命周期理论所阐述的那样,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其总体战略、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都有所区别。而且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其特征也有所差异: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成立不久,规模不大,企业效益不太明显,未来具有发展潜力;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因成长而有一定变化,生产步入正轨,效益迅速提高;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结构稳定,企业效益比较平稳,成长趋于稳定。正由于处于各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特征不同,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和供应商战略也就存在差异,那么势必会导致其在合作绩效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假设如下:H5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企业-供应商关系对合作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四、企业-供应商关系对企业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正如Humphreys和Chan(2004)的研究指出,供应商的信任、供应商战略目标和有效沟通对于企业-供应商绩效改善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10]。本文所提出的5个测量维度对合作绩效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下面详细分析各因素对于合作绩效的影响。

(一)企业-供应商关系各因素的影响

1.承诺

承诺已被定义为“交易成员间或明或暗的关系连续性承诺”[5],它强调双方在面对突发问题时企业间承诺所具有的作用,以及这种关系能持续下去的可能性水平。关系承诺是调查供应链关系时常用的测量标准,只有当企业对关键供应商做出长期关系承诺时才有可能实现绩效改善。Krause(2007)验证了企业向关键供应商所做的长期关系承诺与企业绩效改进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6]。但也有学者呈相反观点,如Humphreys(2004)认为长期承诺对企业-供应商绩效改善的影响并不显著[10]。出现Humphreys这种与其他学者结论相反的原因是由于各家学派的研究方法和所选择行业对象存在差异,但这并不与主流观点相冲突,毕竟多数学者都认为承诺对绩效改善呈正相关。

关系承诺同企业间合作或协作之间亦具有一定联系,如Arnett(2005)在访谈企业关键客户和收集客观销售数据的基础上,对合作程度与企业关系承诺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得出了合作程度对企业关系承诺具有正相关关系[16] 的结论。另外,Ragatz等(1997)研究发现高层管理者的承诺是影响供应商成功整合的一个积极变量,并把它定义为在大量不同行业中的一个关系结构驱动因素[7]。该研究是从高层管理者承诺的角度研究供应商整合的一个成功例子。因此,企业重视对供应商的承诺能够改善企业间关系,有利于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增加合作领域并拓展合作渠道,以达到更进一步改善合作绩效的目的。而且企业间更深层次合作的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对承诺的重视,有利于企业在承诺方面形成规范的制度。由此可见,承诺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

2.信息共享

企业间的交流共享包括信息共享、物质及原料共享和财务及债务共享,而其中信息共享是企业和供应商间的无形资源共享,也是企业间交流共享最重要的一部分。信息共享的范围很广,包括成本信息、产品开发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生产计划信息、财务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市场开发信息等等,企业和供应商间若存在信息共享,那么共享的信息包括上面的一种或几种。因为不同的企业与不同的供应商之间关系强度存在差异,所以其信息共享程度也就不同,信息共享是测量企业-供应商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

信息共享的过程称为信息行为,信息行为分为三个层次:信息查询、信息交流和信息使用。企业和供应商的关系不同其信息行为的层次也有所差异,双方企业信息共享程度高,则其信息行为的三个层次都会达到,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则只能达到一两个层次。而且企业-供应商关系中的信任、承诺、依赖等维度对信息行为的三个层次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实现高水平合作的企业关系至少存在两个途径:提高企业间的合作,以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提高各合作企业的关系承诺水平[16]。企业与供应商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需要信息交流与沟通等因素[16],有效的信息共享是采购商参与供应商开发的基本前提。因此信息共享和承诺都与企业间的合作绩效具有相关关系,如Rippa对意大利电信企业的案例分析揭示了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的加深可以促进合作,从而改善绩效;同样,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加深合作也可以扩展其信息共享的范围。

3.依赖

依赖是指一个企业为了实现目标而需要与对方企业保持交易关系[5]。它是测量供应商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双方企业都为了满足他们的目标以及需要对方的相关资源而依赖对方。Krause(2007)认为,企业对其与供应商双方的依赖关系和企业绩效改善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6]。对于企业依赖方面应该考虑到供应商如果被替代,那么企业的经营会不会出现问题,企业能够感知有多少可用的供应商,以及寻找新的供应商是否需要重新设计部分产品。一般来说,供应商依赖通过企业的愿景来测量,而往往许多企业具有针对供应商产量限量采购的明确指导方针,这些限制的政策性方针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

Canils(2007)指出,相互依赖和权力通常被作为理解企业-供应商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概念[24]。他将相互依赖度和权力量化到Kraljic矩阵的每个象限中来分析二者对企业-供应商关系的作用[24]。在他的研究中,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有5个变量:提供产品的及时充分性、供应商的专业技术水平、供应商的可替代性、供应商更换购买企业的转换成本、买方企业的全面依赖性;供应商对企业的依赖也有5个变量:买方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买方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买方企业的可替代性、企业更换供应商的转换成本、供应商的全面依赖性。根据Cani Is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不同的企业以及供应商可以根据其战略从各种企业-供应商关系中选择对其有利的权力和依赖结构。这种企业依赖和供应商依赖都对企业间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非常重要,因此双方形成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有利于促进企业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4.沟通

沟通的定义为“企业间正式以及非正式交流和及时的信息共享”[25]。频繁而及时的沟通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解决争端,以使双方达成一致的看法和期望,也就是说有效的沟通对于成功的合作是很重要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影响着他们接受对方的意愿,从而走向合作的伙伴关系[1]。Hoetker等(2007)研究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改善两者的交流的[22],他指出特有关系交流及合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展,掌握彼此第一手资讯的合作者在给最有能力的团队分配任务时更有成效,双方通过多重相互作用发展了一些探讨技术和设计问题的共同语言。正如Hoetker(2007)所说,合作者为以往行为的第一手资讯提供了信息,并且合作者由于以往相互作用的交流而不太可能会因为社会、心理、经济的原因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22]。

高效的沟通对企业-供应商绩效改善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10]。同供应商沟通主要有面对面沟通、电话沟通、书面沟通和信息共享四种形式,而任何一种形式的高效沟通都可以提高供应商开发以及企业-供应商绩效改善的效率。Prahinski和Benton(2004)在结构方程模型中验证了三种供应商沟通策略,即间接影响策略、形式和反馈[26]。当供应商采取合作沟通策略时可以把它看作提高彼此关系的有效机制,并对供应商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26]。

5.信任

信任的定义是“企业对其他公司将执行的行为产生的信心,在以后对该企业本身行为所起到的积极作用”[5,25]。企业间只有存在信任才能提供合作的物质激励,并减少不确定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增强了企业间合作的意识[6],同样实现双方的合作关系也取决于双方是否实现了高水平的信任[1],也就是说企业间合作关系可以通过高水平的信任体现。

现代企业越来越强调建立长期的企业-供应商关系,而信任在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都起到了核心作用[27~29],并且在供应商开发的各维度中信任对绩效改善的相关性最高[10]。实践证明同供应商之间保持长期的信任关系,有利于增加供应商对采购方企业的忠诚度和可靠性;相反,如果对供应商不信任或者缺失信任,会直接导致供应商对采购方企业忠诚度和可靠性下降。很多研究表明信任可以增加关系长度[6],正如Hoetker(2007)所说,在企业-供应商关系中信任和关系长度可以给双方企业带来更广泛的关系利益,并且也能给对方形成一定的约束[22]。因此,信任是双方企业关系的核心,对企业间关系的影响也最深远,也只有加强信任程度,才会促进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导致合作绩效的改善。

6.合作

合作指双方共同努力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情况[5,25]。企业与供应商间的关系与合作交易具有相关关系[16,30],正如Cannon(1999)所说,不论在企业界还是在学术研究领域,企业与供应商间的合作都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企业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促进合作,另外合作的改善也会增强双方关系的水平[9]。Jap(2007)的研究揭示了企业-供应商关系与项目的竞标和中标价格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也就是说当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强度较高时,其项目的中标价格会使双方较为满意[19]。基于Jap的研究可以看出,如果买方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良好,可以使其合作项目的价格达到双方满意的程度,进而促进双方的合作,这样可以形成二者间的良性循环。并且合作对利润绩效有影响[18],这样企业-供应商关系既影响合作,合作又影响合作绩效,因此在本研究中选择合作作为模型的中介变量。

(二)企业-供应商关系各因素间的影响分析

在企业-供应商关系的5个测量维度中,信任、承诺和依赖对信息行为的三个层次具有一定的影响,企业间的信任、承诺和依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实现企业间信息的查询和信息交流,而更进一步的促进信息使用,使其能全方位促进信息共享。同样,如果企业间在信息查询、信息交流甚至是信息使用方面有了一定的合作,那么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信任也会加强,使其更加注重承诺的作用,这样就会加深企业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可见信任、承诺和企业间依赖与信息共享维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另外,Miyamoto(2004)从日本的6个制造行业的118家制造企业中搜集了数据,详细分析出供应商承诺对合同信任和关系信任具有显著影响[14]。Doney(1997)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也说明了供应商企业关系特征与采购方企业对于供应商企业的信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供应商企业关系特征包括信息共享、顾客意愿和关系长度3个维度[29],也就是说企业间实现高水平的信任需要有效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共享[1]。因此,承诺和信任之间以及信任和信息共享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Hoetker(2007)认为企业间可因反复的沟通交流而产生信任,并使其制度化[22]。双方更为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其在发展合作关系中得到更多的信任与帮助,不良沟通被视为发展企业和供应商互信的重大障碍,而沟通失败可能有以下几种形式:双方对所沟通的问题不满;企业缺乏对供应商的明确要求;供应商不能有效评估采购方企业的需求和满意程度。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可以产生企业间的信任,因此沟通和信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三)不同生命周期和行业属性的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与合作绩效的关系

本文以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以及行业属性(高技术行业和非高技术行业)作为控制变量,研究企业-供应商关系因合作而影响合作绩效的程度。在高技术行业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供应商关系的各维度对合作绩效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可以通过后续的实证研究,找出高技术行业企业在各不同生命周期内影响其合作绩效比较重要的关系因素。然后企业就可以明确从他们的创业期向成长期或者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时候,在采购方面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哪些因素上,这样可以为高技术企业在采购方面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同样对于非高技术企业,也可在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由实证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非高技术企业在采购战略方面予以指导。

五、结语

现有相关理论文献已经研究了企业-供应商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如信任、承诺和信息共享等,但很少有将企业-供应商关系与其在关系合作中产生的合作绩效二者系统的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尝试将关系理论与合作绩效相结合,探讨企业-供应商关系中的合作现象,认为双方关系对企业方的合作绩效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承诺、信息共享、依赖、沟通和信任可以影响企业间的合作,从而为改善企业合作绩效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也分析了在行业属性和生命周期不同的情况下,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对合作绩效影响差异,为企业与供应商合作提供战略依据。

本文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把量化研究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一方面便于对他们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实证研究;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各因素对企业合作绩效的影响程度,可以找到有利于企业提高合作绩效的最佳因素。这样可以为企业间进行技术和生产领域的合作提供依据,为企业间的信任、沟通和信息共享建立良好的纽带,以达到提高企业合作绩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标签:;  ;  ;  ;  ;  ;  

企业与供应商关系对企业合作绩效影响的理论研究_绩效改进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