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建筑行业也有了很大进展。与此同时,各企业对于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也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作为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对于一个建筑整体的质量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水平,必须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与优化。本文在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概述基础上,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介绍,并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混凝土的材料配置与搅拌,其次是浇注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再次是温度与湿度的调控,最后是混凝土结构的抗裂养护,通过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从而达到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节约成本,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推动建筑行业的整体蓬勃发展。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第一,混凝土可以被移动,再加上自身比较明显的特征以及性质,能够进行长距离的运输;第二,耐磨性比较强,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环境下会受到其他因素的伤害;第三,将一些钢筋等添加到混凝土结构中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对于建筑施工水平比较高的工程中可以将其运用;第四,用来制作混凝土结构的原材料比较丰富并且开采便捷,因此混凝土的制作比较简易;第五,由于混凝土在还未凝结的过程中呈现比较可塑性的状态,能够根据不同工程的施工要求制作成不同的形状来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
2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因为受到自身材料性能、湿度与温度、浇注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同时养护不当也会造成建筑体不平整,对建筑的整体安全性能造成隐患,为了强化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需要逐步提升施工技术,加强施工流程的质量管控,从混凝土原材料的配置、运输、搅拌、浇注、温度湿度控制、养护等多方面着手,提高混凝土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障施工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首先对混凝土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原材料的选择与配合比例,在水泥骨料的选择上,要求采用正规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原材料流入工地,水泥原料要求生产标识清晰、材质清洁干燥无杂质,没有受到风化的影响,原料直径、粗细料的配比符合建筑现场的实际要求,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在水泥骨料中加入适当的水和添加剂,充分搅拌后才能使材料符合施工建设的要求;在温度与湿度的控制上,需要注意的是控制温度的温差变化,同时在进行温度调节中将水泥的水化热列入参考;在养护方面,需要通过覆盖麻袋或者湿草的方式控制温度,并且定期洒水减少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通常情况下在14d后混凝土结构会完全凝固,此时可以拆除覆盖物。
3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混凝土配置
混凝土的配置主要包括水泥、水和砂石。首先是水泥,作为混凝土配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泥的选用要考虑到工程的特点、工程设计、环境特点等条件的影响,同时必须保证选用的水泥要符合强度等级、体积的安定性、合格硬化时间等。对于强度高、硬化速度快的工程,在水泥的选择上,就要选择硅酸盐水泥。对于普通的、浇筑面积大的建筑,往往会选用低水化热水泥。诸如此类,在不同建筑要求与设计下,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水泥类型。水的配置一般要求为饮用水和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混凝土标准用水对水的pH值、碱含量、氯离子含量、不溶物等物质的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水源不符合标准,使用至混凝土配置中,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在混凝土配置中,使用未经处理的海水,会因为水源存在过多的氯离子,使其与钢筋产生化学反应,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将得不到保证。除此之外,使用不符合用水标准的水,还会造成裂缝的出现,使混凝土结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整个建筑质量。因此,在水源的选用上,必须严格遵守用水标准。砂石的配置作为组成混凝土的一部分,与水泥、水等物质进行混合搅拌后成为一定量的混凝土,投入施工使用。砂石中的有机物、泥、硫酸盐等有害物质拌入混凝土中,除了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还会直接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造成影响,从而使整个建筑的施工受到影响。因此,在选用砂石时,必须对砂石的含有物进行检测,保证砂石中有害物质的含有量符合标准。
3.2控制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
不同的水泥的性能和用量对混凝土的功能性和结构稳定性方面有直接影响,通常情况下,尽量选择产生水化热较少,强度较高的水泥作为工程用料。在混凝土拌合前,需要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试验和检测,选择最佳的配合比,同时控制水泥的比例,适当添加外加剂,减少水泥水化热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有效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在初凝阶段,内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当内外温差超过限定值时,则内部温度应力会增加,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浇筑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避免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浇筑,在高温天气进行浇筑时,需要做好相应的降温、遮阳措施,以此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而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有效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3.3浇筑质量控制
浇筑时,需要确保混凝土充足、设备机械等状态良好,避免因设备故障或混凝土供应不足导致浇筑中断发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应尤其避免混凝土供应不足的情况发生,一旦发生此类情况,需及时降低泵送混凝土的速度,同时不能间断混凝土的搅拌。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依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浇筑过程中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避免因浇筑质量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需要对其采取强制降温的措施。在浇筑时,需要采取泵送的方式进行浇筑,并对泵送管道进行降温。浇筑前,需要对骨料、模板等进行洒水、遮阳等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温度和入模温度。浇筑完成后,需要通过不断对混凝土结构内冷却水管网注入冷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从而达到控制温度应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3.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工作对于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混凝土浇筑之前的材料养护以及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墙体养护。材料养护,顾名思义,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合理保护、保管。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材料的配比,不易存储过多的混凝土材料,因为在过长的存储时间后,材料会出现变质、损坏等情况。另外,对材料的置放环境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浇筑之后的墙体养护指的是在建筑环节结束的前段时间,首先拆除模板,其次对墙体进行有效的检查,检查是否出现裂缝等情况。在浇筑结束的两天后,对直接裸露的墙体进行保护,从而有效避免墙体损坏等不良情况的出现。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对于土木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结构的各项工序,运用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进行操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为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松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研究[J].广东建材,2015(3):59-60.
[2]成守涛.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6(4):204.
[3]滕江.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0).
论文作者:夏维祥1,李法玉2,吴星亮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温度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