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在一些建筑施工项目中,由于管理缺失造成的建筑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全面优化建筑施工管理,提升建筑施工质量已刻不容缓。本文从建筑施工管理的形势和特点入手,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优化措施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工程施工建设是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它需要多方面力量的统筹、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过硬的技术水平,还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要树立严格的质量观念。因此,在施工中,要从多方面着手,从技术的研发到质量的把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监测办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
一、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的基本现状
1、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结合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基本状况分析,尽管我国的建筑行业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依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施工技术运用、施工进度、成本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多个环节都不是非常的完善,从而直接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与此同时,还有可能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一定阻碍影响。
1.1 前期准备工作时间较短
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都是在距离开工较短的时间开始准备前期工作。因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因此,往往聘用那些专业技术、管理水平都偏低的人员。并且,在正式聘用后,也未组织施工人员参加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因而,施工队伍的素质与技能都不是非常高,势必会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
通常大多数建筑材料的采购者都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并不了解建筑工程对材料的要求。这样,在采购过程中,为尽可能消耗最少的成本,首要选择价格较低的原材料,而且不重视材料中是否存在规格不符或是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这样一来,因在材料中混有恶劣产品,直接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1.3 对施工材料管理不规范。
在对原材料质量进行验收时,相关人员并未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导致部分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直接运送到施工现场并使用。此外,在材料保管方面,往往是把多种材料混合在一起放置,有时会造成不同材料间出现化学反应,或出现材料误用现象等。而上述问题也能直接对建筑工程施工整体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2、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多数为人工操作,而很少使用到机械设备,这样导致建筑生产率偏低。再加上,因大多数先进的设备还未真正投入到施工过程中,因此,大大降低了机械运作水平,从而造成延长了施工周期或增加了施工成本的后果。
3、施工进度管理问题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偏低,主要原因是未组织他们参加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以至于出现了大量违规操作现象。再加上,具有高素质的安全管理者数量少之又少,这样难以将安全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因此,上述问题的出现直接对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全过程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实施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
准备阶段质量的控制也就是施工前对于其质量进行控制,其控制的重点的工作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的工作,施工的准备工作要贯穿与整个施工的过程。施工的准备工作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前奏,其准备工作的好坏,将对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会对于施工项目工程的质量有一定的预防和预控的作用。
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首先是组织的准备工作,建立项目的组织机构以及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对要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的工作,提高其专业素质进而对于质量的认识,建立保障质量的责任制等。其次是技术准备的工作,要熟悉将要施工项目的施工的图纸和项目相关的资料,对于施工项目施工的地点和其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编制项目施工组织的设计指导书,确定项目工程质量的保障措施,做出其计量方法和质量检测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3.1 编制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方法
要求所有施工人员统一穿着工作服、佩戴安全帽,而且要求他们必须由施工专用通道出入。在施工时,必须按照施工时间进行,不能盲目施工。除此之外,所有施工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施工管理者的安排,并在施工现场周围摆设警示标语、安全标志等。保证每完成一道工序后,及时清理干净。
3.2 不断优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发展脚步,首先要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优化。除此之外,针对有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要事先制定好应对措施,以防质量事故的发生。
3.3 认真检查施工原材料质量
每一批进场的施工材料,都必须继进行检验。同时,还要重视进场的施工材料的型号、批次、厂商等是否与检验书标明的相一致。对于监理机构来说,应对检测结果进行实时跟踪,再和试验评定结果相互比较,一旦发现任何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
3.4 严格按要求进行平行检验。此项检验工作指的是作为监理机构通过先进的检测手段与方式,在施工方自检的基础上,根据相应比例对建筑工程进行检验。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检测施工标准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平行检验都是在施工企业完成自检工作之后,再由监理机构进行独立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在建筑工程完工之后,要对其进行验收。同时,对于施工质量存在缺陷的要予以纠正,在纠正之后进行再次的验证,以此来证实其符合性。一旦有返工重做的,必须进行重新的验收工作;进过验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应该进行验收;经过检测未达到设计要求的,但是经过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的检测,可以进行验收;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不能给与验收。
三 优化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3.1 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在建筑施工中,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重要基础。应将施工质量意识的传导和教育摆在企业的突出位置。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宣贯,进一步增强广大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实际质量控制水平。不断灌输质量就是品牌、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的理念,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人为性质量问题,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发挥人员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使广大人员充分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也会形成间接的社会效益,对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2 全面落实好建筑施工质量责任管理制度
不断优化和完善建筑施工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各自的职责,做到责任细化到任,对材料、工艺、设备、技术等各个涉及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环节进行全面落实,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对质量负责的制度。对与所有参加建筑施工的人员,需要承担起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必要的岗位应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对相关责任进行细化落实。应从基础着手,从基层入手,将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目标和安全规划进行细化拆分,结合技术难度,进行规范的技术交底,结合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多发部位,加强管控,努力将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3.3 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人员素质
建筑施工质量的优劣和工程负责人本身的素质具有密切关系。在各种建筑技术趋同,并日益成熟的今天,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与项目经理本身的素质有关。作为建筑项目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建筑施工中应树立质量理念。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对于建筑质量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建筑施工的实际操作者,其自身素质也是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建筑施工管理层和执行层应同步加强科学管理,推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标准,规范日常行为,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自身素质。
3.4 进一步加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建筑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运用规范的管理手段,将建筑企业各项质量管理职能有机的统一起来,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有机整体,优化和转变建筑施工管理项目的相应职能,将宏观质量控制和微观质量管理进行区隔,充分利用建筑企业资源配置,实现施工质量管理项目的优化。在具体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制定主规范的治疗管理办法,为建筑施工规范、高效管理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要不断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施工质量主体的各种质量行为,对多有工程施工现场都应按照规定配备高素质的质监人员,严格监督管理施工质量控制,并应通过联合质量大检查等措施,重点检查施工监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施工、监理等各方对质量管理工作都能够常抓不懈。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人们的切身的利益,同时也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所以,建筑企业单位必须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其对于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要将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工作,严格的按照建设工程的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工作,最大程度上保障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梅桂.浅议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J].房地产导刊,2013,12(8):118-119.
[2]谢艳艳.浅议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23):145-146.
[3]刘军.浅议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7):149-150.
论文作者:蒙柳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