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隐痛 瘦身难消资本空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紫光论文,隐痛论文,瘦身论文,空虚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与众多拥有高校概念的上市公司一样,在2001年经历了一场亏损的凄风冷雨之后,作为清华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清华紫光(000938)也遭遇到了1999年上市以来最大的财政危机,迫不得已在资产结构和高层人事上作出重大调整。
清华大学企业集团董事长荣泳霖在预感到紫光要亏损时,就开始酝谋整改紫光:“我们准备换一个年轻人去。”于是,2002年3月,老总裁张本正退居后线,39岁的新总裁徐井宏走马上任。
面对外界对紫光“究竟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提问,徐井宏至今三缄其口。
置换资产乾坤挪移
清华系有着庞大的产业,其中不乏优良资产。然而,置换就意味紫光股份公司将剥离不良资产和与公司产业方向不相一致的产业。这一出一进,由谁来买单,如何保证利益均衡是首要问题,在清华内部也颇为敏感。对于紫光来说,要解眼前业绩之危;对于清华企业集团来说,则要通盘考虑各方利益。
“要找到合适人统领,不然置换之后也是麻烦。”清华的内部人士讲到,“徐井宏年轻有为,并且在校产、后勤方面工作多年,校内人脉畅通”。更重要的是,注入的资产来自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旗下的启迪控股,徐井宏曾一度作为清华科技园的副董事长、总经理,因此置换操作起来轻车熟路,掌控紫光股份重组的合适人选非他莫属。
徐井宏动手了。清华紫光要在2002年中报前迅速完成置换,首先要对股东和二级市场上备受煎熬的股民有个交代。
清华紫光在对自己统辖的事业部合并编制的同时,把土木事业部、环境工程中心以及自身控股参股的10家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置换了出去,注入了启迪控股这个以经营电子通讯消费产品为主、业绩不错的“资产”。公告显示:置出部分在2002年1~6月净亏1062万。
“其实紫光注入的是启迪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上海清华科睿”,紫光董秘齐联告诉记者。按“辈份”排,科睿是紫光的孙公司了。
科睿是谁?清华科技园的负责人讲起了科睿的来龙去脉:联通组建新时空公司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首批14家公司做一级总代理商,科睿是其中之一。但科睿缺品牌,也缺乏技术背景,于是清华科技园就身参股科睿,注入清华品牌。
在公司成立初期,清华科睿曾一口气代理了包括摩托罗拉、LG、三洋、海信在内多家知名通讯厂商的CDMA手机,在业内“小有名气”。
而有资料表明:在启迪控股2002年近10亿人民币的营业额里,有一半以上的业务额来自清华科睿。
由于联通公司以及CDMA手机终端厂商发力愈来愈大,清华科睿业务一直处于增长趋势,这使得科睿已主导启迪控股发展方向朝着通讯业倾斜,也使得贫血的紫光通过置换得到了这份优良资产,基本面上得到初步缓解。
在2002年1~6月的半年时间内,清华紫光利润总额仅为237万,而到第三季度,其利润总额就达到了646万人民币。季报还显示,在清华紫光的应收款中,启迪控股贡献了7803万人民币。
一系列重组带来的结果是,2002年1~9月的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1.92%,实现的净利润金额为505万。2002年清华紫光中报显示扭亏。而这正值启迪控股注入紫光之际。
产业专注延伸发展
通过对环保等非IT业务的剥离,紫光初步完成瘦身。而通讯业务的加盟,紫光重新选择了以信息电子和相关业务为主体,产业方向初露端倪。
“紫光介入通讯不是新闻。”齐联对记者说,“说我们要推出,‘紫光牌’手机,这可是假新闻,这要信息产业部批准才能可行,哪能说推出就随便推出。”
然而,紫光公告确实显示,董事会提议“启迪控股“易名”紫光通讯”。显然,清华紫光剥离诸如环保等多元产业所留下业务空白需要填补。同时,通讯业始终是清华产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所以,人们猜测易名提议背后酝酿着清华紫光的业务转向。
紫光股份公司资产置换图
也许输血容易造血难,徐井宏不会满足于简单业务改造。在资产置换过后的战略路口上,决策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据紫光内部高层人士称,从前紫光最急切的是注入具有成长性的IT业务,改善赢利能力。然而,IT产品进入微利时代的现实如悬在头上的冰冷宝剑,正像紫光的系列扫描仪在市场份额名列前茅,紫光人心里仍然有风雨飘摇的感觉。而今,电信领域内惟一保持强劲增长趋势的终端市场机会和启迪控股的注入,使紫光赢利能力再获增长的愿望又现曙光。
清华紫光对通讯产生的好感,来自于自己新的子公司启迪控股。而从紫光内部得到的消息称,我们学习的对象就是摩托罗拉。有消息称,清华已成立了一个“移动互联”的研发中心专门来操作这一计划,而这个中心的归属很有可能在紫光。“我们要学摩托罗拉那样说:‘不要到全球去争了,赢得中国市场就赢得全球市场。’”赞同走通讯产业的路子,在紫光大有人在。
一位分析者称,清华紫光将愈来愈像国内联想公司那样去发展业务,从IT产品出发打通到消费电子领域。
目前紫光有什么启迪控股的渠道优势?记者就这个问题电话采访了清华校企集团的顾问白洪烈教授。白教授说:“技术加资本,是清华企业的优势,这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紫光是中关村的第一代企业,品牌是宝贵的,如何用好这个品牌,我相信徐总他们有办法。”
同时他又说:“市场机会不是一家能看到,你看到了,人家也能看的到。至于说风险,总是有的,但要想办法规避,不能说可能有风险就不能去尝试。”
资本掉链紫光之痛
有清华内部人士说,技术加资本是清华系的看家本领,而紫光恰恰在资本上掉了链子。
清华紫光的公司创建和品牌建立都走在同门兄弟清华同方的前面,而在发展中却输给了同方,即使是上市同方也领先一步。有机构作过统计,在清华校产里,有一半资产贡献来自同方,四分之一左右来自紫光。
有人说在资产配置上清华照顾了同方,而紫光起步时就非常困难。白洪烈教授断然否定了这种说法。言称清华决无厚此薄彼。
“两家都是以技术为先导的企业,都要以资本作支撑,这是能否发展的重要原因。”白教授说。“紫光上市的时机不好,1999年上市,后来大形势已经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配股不成,再融资困难,后续研发就受到制约。”
荣泳霖董事长认为,紫光在产业布局上,一个是信息产业,主要是做笔记本电脑,另一个是做扫描仪,紫光在这个市场上保持很强的优势。但是市场竞争格局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在这种不断的变化中,紫光没有安排好短、中、长期产业的布局,缺乏一个持续发展的战略。
2001年,紫光全力打造紫光路由器,无论从设想还是从技术上,紫光对路由器的推出都充满了很大的信心。中国庞大的网络设备需求,如果都靠进口,那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安全极不利,必须开拓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但路由器是一个高端的技术设备,紫光要拿出一个能与国外先进技术竞争的产品,不仅研发、生产、投入市场的周期长,而且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这个项目上,紫光在1年就投入了5000多万元。庞大的投入必须要有其他资金来支持企业的运转,路由器开发需要5000万元,紫光就必须要有其他项目能盈利5000万元来支持。否则,在资金全部投到一个项目,又没有其他项目给紫光带来利润的情况下,企业就很难正常发展下去。“而紫光现在恰恰是短、中期项目获得的利润,不足以支持紫光去开发这个周期长、需要巨额资金的路由器项目,这也是导致紫光亏损的一个必然因素。”荣泳霖感叹道。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紫光新产业计划的实施,能在多长的时间内调整完产业的时段布局呢?这无疑是徐井宏面临的又一道难题。
技术加资本之外的欠缺
荣泳霖喜欢向媒介陈述其“技术加资本”的孵化器思路。
有金融界的人士指出:“技术加资本,它更适合于一个创业型企业的发展模式。然而针对紫光这样一个发展了10年的上市企业,显然成熟企业的技术加资本可以说已经运用到了一定极至,技术和资本依靠什么维系,还有管理。”
清华内部人士曾笑言,清华企业教研室习气太重,企业普遍重技术轻管理,话虽言重,但现象存在。
退居后线的张本正坦陈自己的执政得失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清华紫光业绩下滑的一个原因就是,公司规模扩大后管理能力没能跟上,管理层不适应。紫光上市后,资产从1个亿骤然增加到6个亿,从领导班子到业务骨干管理能力没有跟上,就像县长一跃成为省长,市场机会的把握、公关能力都跟不上。紫光面临的已不是业务规模的简单放大,而是在市场渠道、物流管理、资金控制、产业发展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抉择,管理队伍的水平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得到飞跃。一次圈来巨额资金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融了资就要作出业绩,否则不好对股民交代,也会导致其他一些问题。这是很多上市公司大笔融资、急剧扩张后,普遍面临的问题。”
古汉山庄投资的失败,还显示出紫光对投资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紫光投资1606万元兴建的古汉山庄,因不符合湖南省武陵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而被作为违法建筑拆除,紫光的巨额投资一下子化为泡沫。
徐井宏对紫光的问题并未熟视无睹。他请来毕马威公司的顾问为紫光做诊断和梳理,以期利用外脑“跳出画面看画”,客观分析,重新厘定各个层面管理流程。
清华企业过去扮演的是一个资本的角色,再加上高科技的概念,这是清华系一度招人眼球的法宝。而股东不论你打出多少眼花缭乱的“组合拳”,最终看的是业绩,企业要挣钱。
徐井宏自2002年3月上任至今,没有公开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甚至在紫光的内刊上也难觅其只言片语。“有了结果才好说话”是紫光内部传递给记者的信息。徐井宏在静默观察,一方面要保持一家上市公司总裁的稳健与谨慎,同时,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之后,心里确实尚无定数。
年报将近,徐井宏依然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