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实践论文_孙书娟

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实践论文_孙书娟

孙书娟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一中学 251700

摘 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实现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 民族精神 培养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在继承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的同时,发展形成了延安精神、大庆精神、抗洪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如何将这些精神持之以恒地继承和发扬,这是摆在国家、社会、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在教材资源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以社会责任和爱国主义教育为起点,使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操。如在讲《正确对待金钱》这一课时,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设计这样一个话题:金钱用在哪里才会更有意义?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用在买食品、衣服上,有的说用在读大学上,有的说要捐给汶川灾区的灾民,等等。虽然有些学生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有思想,大多数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了道理。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金钱是财富的代表,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获取金钱必须以劳动为基础,任何公民只有遵纪守法,通过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才会利国利民。金钱虽很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民族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最终引导学生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要拥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民族建设,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统一的教育。民族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是处理国家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令世人为之瞩目的这一片热土,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民族团结尤为重要。中国从秦始皇统一为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有分裂,但总的来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高度的整体感、责任感,在于各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的优良传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倡导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互助、共同发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民族分裂行为。对中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体现,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我们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颠覆祖国的活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尤为必要。在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学习教材内容,让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团结、互相帮助、互相融洽,谁也离不开谁。民族团结进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要靠各族人民其中包括青年学生的共同努力。可见,维护民族大团结,谁也不能置身事外。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针对学生对加强民族团结持怀疑态度,如果在教学时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不但不能说服学生,反而会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教师应该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力求做到使学生心服口服。

三、正确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发展民族精神内涵,富有培育意识的政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等。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民族精神的培育须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而开展,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发扬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自立精神、开放精神、竞争精神、效率意识、兼容精神、民主法制精神等等,培育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科学精神,要求去除传统的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旧习,使民族精神富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气派,这都是中国共产党增添民族精神新内涵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中华民族正是在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民族精神的激励下,克服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防止和反对腐败,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一是要靠教育,二是要靠制度。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教学中,渗透党开辟了培育民族精神的新境界,增添了民族精神的新内涵,使民族精神焕发了新生机,以及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智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教育导刊,2007,11。

[2]李茜雯 《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论文作者:孙书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1月总第1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实践论文_孙书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