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白灵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菇,原产自新疆,故又叫天山神菇,是一种栽培技术简易,周期短,适应性强、质嫩、味鲜、色泽洁白、营养价值高的珍稀食用菌。白灵菇菌丝较一般侧耳品种更浓密洁白,子实体丛生或单生,菇盖质地脆嫩,白色褶纹,条顺直;成熟时菌盖顶呈内卷状,耐远距离运输,单朵鲜重50~160克,最大可达400克。 白灵菇属于中温形菇菌类,菌丝体在3℃~32℃均能生长,能适24℃~27℃;出菇温度3℃~26℃,以12℃~22℃生长最快,质量最好,0℃左右也能缓慢生长;抗干旱能力比其他食用菌强。以冬春季栽培产量高,质量最佳。子实体生育期空气相对湿度60%就能生长,最佳相对湿度84%~95%。无论是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均需新鲜的空气,二氧化碳浓度含量超过0.5%时,易产生畸形菇。菌丝体生长不需光线,子实体生育阶段需散射光,在200~1000勒克斯光照下发育正常。现将白灵菇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培养基配制 白灵菇菌丝体浓密粗壮,穿透力很强,能充分利用和分解基质营养,发挥高产优势,最适高氮配方栽培。用棉子壳、杂木屑、甘蔗渣、稻草、麸皮、玉米粉等综合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两湖菇转化率达80%~100%。 培养基配方:(1)棉子壳40%,杂木屑40%,麦皮10%,玉米粉8%;(2)稻草57%,棉子壳10%,木屑13%,麦麸10%,玉米粉8%;(3)木屑或棉子壳、甘蔗渣78%,麸皮12%,玉米粉8%。各配方均要加红糖、石膏各1%,含水量掌握65%,pH值6~7最佳,温度偏高时可在料中加入0.5%的石灰以防治培养料酸胀。培养料配制按常规。 白灵菇采用袋栽法较适宜。栽培袋采用15厘米×32厘米×0.05厘米或17厘米×34厘米×0.0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膜薄袋。常压灭菌上100℃时保持16小时,冷却到25℃时,在无菌条件下开启扎口或拔棉塞接入白灵菇菌种。发菌培养温度25℃~28℃,空气湿度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菌袋培育期间防止强光照射。 经30~45天培养菌丝即可长满袋,当料面或侧面出现原基时,把达到生理成熟的栽培袋移到出菇棚内长菇。白灵菇可以室内架层立放式栽培,或野外阴棚路地立放罩膜栽培。野外生态条件较适,对长菇更有利。菌袋移入出菇棚后,温度控制在10℃~23℃,7天左右出现原基。菌盖长至2厘米时,加大喷水量,加强通气。前期空间喷雾保持80%相对湿度即可,后期控制光线,在微弱光照下菌柄较长、菌盖较小。也可以开袋后,用经过消毒处理的菜园土在袋内覆土2~3厘米。 白灵菇一般从原基出现到子实体成熟8~12天即可采收。采收时,手抓菌柄整朵拔起。采后停止喷水,清理袋口四周和环境。让菌丝生息养菌。5天后继续喷水、控温。一般可收2潮菇。鲜品直接上市或盐渍;也可切片加工烘成干品出口。 联系电话:0931-8826844标签:白灵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