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投资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工业制造业28个产业的实证分析_国有经济论文

国有经济的投资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工业制造业28个行业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中国论文,制造业论文,国有经济论文,效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及国家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有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并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平稳运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如此,社会各界对国有经济的“进”与“退”仍然争论不止,其中国有经济应从哪些领域退出更是争论的焦点和热点。应该说,从历史渊源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来看,中国的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发达国家的国有经济有着显著的差别(黄速建,余菁,2006),因此不应以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功能作为中国国有经济“进”与“退”的判断准则。本文认为,除了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外,国有经济的“进”、“退”原则应依据国有经济的投资效应,即加大国有经济投资是否能够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带动效应)及拉动行业的增长(拉动效应)。

在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带动效应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挤出”、“挤入”效应上,并得出了国有经济投资要么“挤出”非国有经济投资(Odedokun,1997;Ahved,Stephen,2000;庄龙涛,1999;田棠杰,2002;梁学平,2003)要么“挤入”非国有经济投资(Aschauer,1989;郭庆旺,赵志耕,1999;刘溶沧,马栓友,2001;王小利,2005;汪伟,2009;周耀东,余晖,2012)的结论。而关于拉动效应,绝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国有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上,并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国有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Easterly,Rebelo,1993;于长革,2006;钱谱丰,李钊,2007),二是国有经济投资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Barro,1991;Wang,2002;孙群力,2005;郭庆旺,贾俊雪,2006)。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几乎所有关于国有经济投资效应的研究都是基于宏观总量的视角,缺乏行业视角的研究。本文认为,不同行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国有经济投资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不考虑行业差异的影响直接对总量特征进行分析不仅无法看到不同行业国有经济投资效应的差别,也很有可能将不同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可能存在的正、负两个方向的作用对冲,从而无法观测到准确而显著的结果。为此,本文将使用1999-2010年中国工业制造业28个行业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投资及行业产出的相关数据,应用变系数的面板数据模型,从两个层面开展国有经济投资效应的研究:首先研究不同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带动效应,以期揭示不同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作用机制的动态性和阶段性变化特征;然后研究不同行业国有经济投资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行业增长的拉动效应,并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揭示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之间的作用关系,为国有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及确定国有资本的投资方向提供现实依据。

二、计量经济模型建立与数据指标选取

1.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本文将使用中国工业制造业28个行业投资和产出的相关数据从两个层面开展国有经济投资效应的实证研究。首先,从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视角研究不同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带动效应;其次,基于行业发展的视角来比较研究国有经济投资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行业产出的拉动效应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并通过综合分析两种效应来深入揭示国有经济投资在不同行业的发展特征。

为研究不同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带动效应以及不同行业国有经济投资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行业产出的拉动效应,本文将建立如下形式的两个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影响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技术、资本、劳动、政策以及历史文化等,而本文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分析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及行业发展影响的净效应,故在实证模型的建立时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本文所使用的面板数据模型计量工具恰恰能够克服由于遗漏变量问题而造成的对模型估计量无偏性和一致性的影响,同时也能极大地提高模型估计结果的可信度。

2.数据指标的选取及说明

对模型(1)式和(2)式进行相关的面板数据研究,本文将使用1999-2010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年度数据,其中国有经济的投资水平数据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反映,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水平数据则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去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反映,行业的产出水平数据用工业总产值来表示。

由于本文使用的是1999-2010年的跨年度数据,故价格因素的波动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将对模型的估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为避免这些问题,本文将采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工业总产值进行可比性的平减处理、采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可比性的平减处理,即将历年的工业总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转变为以1999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值。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数据以及1999-2003年和2005-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总产值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而200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总产值数据则来源于2004年的《中国经济普查年鉴》。

此外,通过HP滤波方法对国有经济投资进行分解,本文发现国有经济投资的波动成分在2007年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波谷,而在波谷的前后国有经济的投资趋势存在着显著性的结构变化。因此,为深入研究国有经济投资效应的阶段性和动态性变化特征,本文将以2007年为分界点,将1999-2010年的样本数据分为两组分别对模型(1)式和(2)式进行估计,即将模型(1)式和(2)式分别分解为1999-2006年的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和2007-2010年的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

三、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1.模型的设定性检验分析

在应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之前首先应对所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设定性检验,以判断模型估计的具体形式。尽管本文在建立模型的最初就选择了变系数的面板数据模型形式,但在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之前,我们仍将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协方差分析思想的F检验方法来对模型进行设定性检验和分析,以判断本文关于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是否合理。表1给出了两个模型选取的F检验结果。

根据表1的F检验结果可知,对于两个模型而言,无论是在1999-2006年还是在2007-2010年的时间段内,由样本所计算出的统计量均不小于5%水平下的相应临界值,且由样本计算所得的统计量也均不小于5%水平下的相应临界值,故两个模型应该选择变系数的面板数据模型形式,这一结果也说明了本文最初实证研究模型的设定完全合理。

2.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根据模型的设定性检验分析结果,本文对两个模型在两个子样本区间上采用了变系数的面板数据模型形式进行了估计。表2和表3给出了1999-2006年和2007-2010年不同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带动效应的估计结果,表4和表5给出了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不同行业产出拉动效应的估计结果。下面我们来对两个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1)不同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带动效应分析。根据表2和表3的估计结果可知,就本文所研究的工业制造业28个行业而言,在1999-2006年,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具有正向带动作用的行业有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个行业;而在2007-2010年,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具有正向带动作用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7个行业。这样的结果表明,在恰逢金融危机冲击的2007-2010年,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将从整体上全面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跟进,从而保障了金融危机期以及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

为进一步揭示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带动效应的动态性和阶段性变化特征,我们根据两个阶段各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估计系数及显著性程度的变化情况,对28个工业制造业行业进行如下的分类:

第一类,两个阶段的国有经济投资均未对非国有经济投资产生影响的行业,包括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个行业。根据回归结果各行业估计参数的显著性程度可知,无论是在1999-2006年还是在2007-2010年,这5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均未对非国有经济投资产生任何影响。

第二类,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由无影响到正向影响的行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7个行业。在1999-2006年,这7个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影响的估计系数并不存在着一定的显著性,表明国有经济投资并未对非国有经济投资产生影响;而在2007-2010年,这7个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第三类,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正向影响由小到大的行业,包括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个行业。由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在1999-2006年,这5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影响系数分别为1.1482、0.8577、0.7918、0.9510和0.6011,且分别在1%、10%、1%、5%和5%的水平下显著;而在2007-2010年,这5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影响系数则分别增加到2.2668、1.1319、1.1340、1.2920和0.8227,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

第四类,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由负向影响到正向影响的行业,包括烟草制品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个行业。其中,烟草制品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影响系数从1999-2006年的-13.6724(1%的水平下显著)转变为2007-2010年的0.8464(1%的水平下显著);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影响系数从1999-2006年的-1.0233(5%的水平下显著)变为2007-2010年的0.9901(1%的水平下显著)。

第五类,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由正向影响到无影响的行业,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2个行业。在1999-2006年,这2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7765和1.8560,且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在此期间,这2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分别增加0.7765和1.8560个百分点;而在2007-2010年,这2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影响系数均不存在着显著性,表明在此期间这2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未产生影响。

第六类,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正向影响由大到小的行业,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3个行业。这3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影响系数分别由1999-2006年的1.9698、2.2722和2.0670下降到的2007-2010年的1.0715、1.1593和1.9225(各估计参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

第七类,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由正向影响到负向影响的行业,包括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等2个行业。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影响系数从1999-2006年的0.6868(1%的水平下显著)转变为2007-2010年的-1.8327(1%的水平下显著);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影响系数从1999-2006年的0.1533(5%的水平下显著)转变为2007-2010年的-0.6454(1%的水平下显著)。

第八类,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由无影响到负向影响的行业,有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2个行业。在1999-2006年,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这2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影响的估计系数并不存在着一定的显著性,表明国有经济投资并未对非国有经济投资产生影响;而在2007-2010年,纺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7552和-0.3645(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

从行业的分类结果不难看到,第二、三、四类的14个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在2007-2010年对非国有经济的投资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带动作用,因此可以说,在此期间,加大这14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将极大地刺激和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这一结论也验证了王文成(2011)的研究结果,即刺激国有经济先行启动发展,可以带动其他所有制形式经济快速跟进,从而发挥了国有经济“牵引器”的功能。虽然第六类的3个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在2007-2010年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具有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但是相比于此前的效应,应该说加大这3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将“挤占”部分非国有经济的投资。对于第五、七、八类的6个行业而言,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无益于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跟进,特别是对于第七类和第八类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业这4个行业来讲,现阶段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非但不能起到促进非国有经济投资增加的作用,相反还将极大地“挤出”非国有经济的投资。

综上可知,在现阶段,意欲通过加大国有经济投资以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应从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和第六类行业入手(虽然第六类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带动效应减小,但仍然为正向带动作用),而对于第一类、第五类、第七类和第八类行业则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分析国有经济投资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行业增长的拉动效应。

(2)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不同行业产出的拉动效应分析。首先来分析1999-2006年各行业国有经济投资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行业产出的拉动作用(见表4)。

在1999-2006年,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值具有明显拉动作用的行业仅有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个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值没有拉动效应的行业有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个行业;而对于其他16个行业而言,国有经济的投资非但没有对工业总产值产生任何贡献,相反,增加国有经济的投资还将显著地抑制这些行业的产出增长。而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值的拉动作用来看,在1999-2006年,除了烟草制品业外,其他27个行业的非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值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拉动效应。

我们再来分析2007-2010年国有经济投资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各行业产出的拉动效应(见表5)。在2007-2010年,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值具有明显拉动作用的行业由1996-2006年的9个行业增加到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在内的19个行业;而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值产生了显著的负影响;其他5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值则未产生影响。而对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值的拉动作用,在2007-2010年,所有28个行业的非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值均具有非常明显的拉动效应。

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各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和非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效应及其变化特征。根据表4和表5的回归结果可知,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效应明显增强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的贡献程度由1999-2006年的显著负影响转变为2007-2010年的显著正影响)、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的贡献程度由1999-2006年的无影响转变为2007-2010年的显著正影响)11个行业,这一结果表明现阶段加大这11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将显著拉动产出的增长。

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效应呈下降态势的行业(但仍呈正向拉动作用)有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个行业,这8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在2007-2010年对工业总产出的贡献程度较1999-2006年出现了较大的下降,但仍表现出了显著的拉动作用。这一结果表明,现阶段虽然拉动效果减弱,但是加大这8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仍能拉动行业的增长。

医药制造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由1999-2006年的显著正向拉动作用变为了2007-2010年的无影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则一直未体现出拉动作用,而虽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塑料制品业这3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在2007-2010年不再表现为抑制作用,但也未体现出正向的拉动作用。因此,对于这5个行业而言,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无益于刺激行业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这3个行业而言,在两个时间段上,其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一直呈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即加大这3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将显著地抑制各行业的产出水平。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不能通过加大这3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来拉动行业的增长。

对于非国有经济而言,除了烟草制品业的非国有经济投资在1999-2006年对工业总产出表现为负向影响外(在2007-2010年则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他行业的非国有经济投资无论是在1999-2006年还是在2007-2010年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但各行业的拉动作用存在着明显的变化特征。具体而言,在2007-2010年,非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作用具有明显增强的行业有烟草制品业、纺织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医药制造业、橡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个行业,而对于其他20个行业而言,非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效应呈一定的下降态势。

从上述的实证分析结果我们不难看到,国有经济投资在1999-2006年对工业总产出具有显著拉动作用的9个行业到2007-2010年其拉动效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弱甚至消失,而对于非国有经济而言,其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效应在2007-2010年也有20个行业出现了下降,应该说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此阶段正值金融危机时期,而这些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为明显。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金融危机期间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效应明显增强的行业达到了11个(而这11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在1999-2006年对工业总产出要么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要么无影响),这一结果则表明,面对外部恶劣经济环境的冲击,迅速调节这些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可极大地刺激行业增长,缓解经济的下滑态势。

3.对实证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根据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带动效应及国有经济投资与非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产出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按照国有经济投资效应的动态性变化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将中国28个工业制造业行业归纳为六大类(见表6)。

在第Ⅰ类17个行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8个行业,相比于1999-2006年,在2007-2010年其国有经济投资不但对非国有经济投资产生了积极带动作用的效果变化,而且对工业总产出也产生了积极拉动作用的效果变化,因此,对这8个行业而言,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不但可以进一步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而且可以进一步拉动产出的快速增长,故现阶段最应加大国有经济投资的是这8个行业。对于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个行业而言,虽然各自的国有经济投资相比于1999-2006年,在2007-2010年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效应有所减弱,但对于各行业的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带动作用则明显增强,因此说,虽然加大这6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不能进一步拉动产出的快速增长,但却可以进一步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从而间接拉动行业的产出增长。对于金属制品业而言,虽然其国有经济投资相比于1999-2006年,在2007-2010年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带动效果减弱,但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作用则更加明显了。而对于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2个行业而言,相比于19992006年,在20072010年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带动效果和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效果则均呈减弱的趋势,但即使如此,在2007-2010年这种带动效应和拉动效应也均呈现着正向的显著性。因此,从本文的研究视角出发,对于第Ⅰ类的17个行业而言,可以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因为这样要么可以进一步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但不抑制产出增加),要么可以进一步拉动工业总产出的增加(但不抑制非国有经济投资增加),要么兼而有之。对于第Ⅱ类的2个行业而言,加大国有经济投资尽管未带动对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但却可以拉动行业总产出的增长,从促进行业发展的角度可以加大这2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虽然未对非国有经济投资产生明显的带动效应,但也没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对于第Ⅲ类的4个行业而言,加大国有经济投资既未能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增加又未能拉动工业总产出增长,因此对这4个行业而言,现阶段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无益于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和工业总产出的增长。对于第Ⅳ类的2个行业而言,现阶段加大国有经济投资不但未对非国有经济投资产生任何影响,而且对工业总产出却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因此对于这个行业而言,从刺激非国有经济投资和工业总产出增长的角度来看,不应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对于第Ⅴ类的化学纤维制造业而言,现阶段加大国有经济投资不但未能拉动工业总产出的增长,而且还严重地抑制了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因此对于这个行业而言,也不应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对于第Ⅵ类的3个行业而言,现阶段加大国有经济投资既抑制非国有经济投资增加又抑制工业总产出增长,因此对于这类行业而言,无论如何都不该继续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力度。

四、基本结论及启示

本文利用1999-2010年中国工业制造业28个行业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投资与产出的相关数据,应用变系数的面板数据模型,从带动非国有经济发展和促进行业增长两个方面实证研究了国有经济的投资效应及相关的动态变化特征,得到的基本结论如下:

第一,厘清了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中国的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模式”及“中国经济奇迹”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协同共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及相对比较优势,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说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并非互不相容,也非此消彼长,更不是“零和博弈”。通过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将极大地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是非国有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推动者。特别是对于第Ⅰ类的17个行业而言,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非但不会“挤出”非国有经济投资,相反还将进一步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跟进,表明在这些行业中国有经济的存在极大地促进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和谐共进与协同发展,有力地驳斥了2012年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2030:建设一个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中关于国有经济应退到公益性领域的论调。但是国有经济并不是在所有的行业和领域都能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有经济应根据所在行业的发展特征主动进行结构与布局调整,即国有经济一定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终实现“国民共进”。

第二,明确了现阶段国有经济“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国有经济对行业的发展以及行业内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同作用,因此应以动态性和阶段性的思维来评价和调整国有经济。对于第Ⅰ类和第Ⅱ类的19个行业而言,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要么可以拉动整个行业经济的增长要么既可以拉动整个行业的增长又可以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因此对于这些行业来讲,国有经济应进一步“有所为”;对于第Ⅲ类、第Ⅳ类、第Ⅴ类和第Ⅵ类的9个行业而言,特别是第Ⅳ类、第Ⅴ类和第Ⅵ类的5个行业,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不但不能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加和拉动行业经济增长,而且还将或“挤出”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或抑制行业的增长或二者兼而有之,因此对于这些行业来讲,国有经济应“有所不为”。国有经济应根据其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征,主动迎合经济发展与行业发展适时地做出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在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的同时,充分发挥非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揭示了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特征。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国有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逐步显现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部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非国有经济投资在现阶段均对行业的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表明非国有经济在各个领域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国有经济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进一步说明国有经济对非国有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是不可替代与磨灭的,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与国有资本的投向,可以更好地促进非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非国有经济受所有权性质及发展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有20个行业非国有经济投资对行业增长的拉动效应呈现下滑趋势,反映了非国有经济对外部冲击承受能力较差的特征,也充分展现了非国有经济“理性人”自利和逐利的特征(这一点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完全一致)。因此说,尽管非国有经济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中国经济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平稳地发展一定离不开国有经济,特别是在经济受到外部冲击的时候,国有经济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的这一结论也即表明了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及增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具有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离开国有经济的拉动和带动作用而仅仅依靠非国有经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非国有经济自身的发展会受到严重制约。

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论证了国有经济参与经济和干预经济的功能(王文成,2011)。一是从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视角出发,对于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烟草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14个行业而言,当经济陷入低谷后,通过加大国有经济投资、刺激国有经济先行,将极大地带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快速跟进并促进全社会总投资的不断增加,确保经济危机期间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增长,即国有经济发挥了“牵引器”的功能。二是从拉动行业增长的视角出发,对于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11个行业,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呈现正向拉动作用;此外,对于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8个行业而言,尽管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的拉动作用变小,但仍表现着正向的拉动作用。而对于绝大多数行业的非国有经济投资而言,在2007-2010年,其对工业总产出的贡献程度较1999-2006年有着极为显著的大幅下降态势。因此,对于这19个行业特别是前11个行业而言,当经济陷入低谷时,面对其他类型经济形式投资对产出贡献程度大幅下降的局面,加大国有经济的投资将拉动产出的增加,起到阻止经济快速下滑的作用,即国有经济发挥了“制动器”的功能。三是在经济景气时期(1999-2006年),除烟草制品业外的其他全部27个行业的非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都有着正向拉动作用,而只有包括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内的9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工业总产出产生了正向拉动作用,表明在经济景气时期,非国有经济是拉动经济快速上涨的主要动力;同时,在经济景气时期(1999-2006年),有包括饮料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内的12个行业的国有经济投资对非国有经济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带动作用。这样的结论表明,在经济景气时期,国有经济虽未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直接的拉动作用,但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投资,促进了其他类型经济形式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即国有经济发挥了“助推器”的功能。

标签:;  ;  ;  ;  ;  ;  ;  ;  ;  ;  

国有经济投资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工业制造业28个产业的实证分析_国有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