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名”对“S比N1还N2”构式的压制作用论文

·语言文学·

“副名”对“ S比 N1还 N2”构式的压制作用

李 瑛 肖 谧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 610039)

摘 要: 有关“副名”和“S比N1还N2”构式的研究较多,但几乎没有涉及两者之间的压制研究。鉴于此,文章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分析“副名”对“S比N1还N2”构式的压制作用。研究发现:当“副名”压制“S比N1还N2”时,后者对前者的信息既有传承,也有阻断。在句法方面,传承了名词形化和增强语的特征,传承了名词的部分特征。在语义方面,传承了名词表典型意义的特征,但阻断了表典型意义的突显方式;传承了增强语表主观性的特征,但其主观性比“副名”更强;传承了抽象名词和指人名词具有语义对立关系的特征,但其具有的语义对立关系名词比“副名”构式更多。

关键词: “副名”构式; “S比N1还N2”构式;压制;传承

“副名”构式由程度副词和名词构成。如例1中的“太瘪三”,“太”为程度副词,“瘪三”为名词。“S比N1还N2”构式中的S为比较主体,N1为比较客体,N2为结论项,“比”为谓语,“还”为副词,修饰结论项N2。如例2中的“他的思想”为S,“中国人1”为N1,“中国人2”为N2

例1:老教师们已经开过几门课,他们很快接过一些课目,……我也不能太露怯、太瘪三 ,我接受了自己比较熟悉和喜欢的两个剧目

总有人喜欢津津乐道于张无忌和妹子们的感情生活,甚至对张无忌究竟选谁而争论不休,然而这未免太小瞧了赵敏。她所得到的,靠的不是好运,更不是谁的施舍,是她选择了张无忌,所以一路走到了最后。无论张无忌心里放的是谁,那都是张无忌的故事,而赵敏永远是那个自由的赵敏,毫不畏惧,勇敢向前。

例2:他的思想意识比中国人 1 还中国人 2

有关“副名”和“S比N1还N2”构式的研究较多,尤其是前者。研究前者的主要有邢福义[1]、于根元[2]、胡明扬[3]、邹韶华[4]、原新梅[5]、储泽祥和刘街生[6]、施春宏[7]、王寅[8]、黄洁[9]等学者。研究后者的主要有宗守云[10]、唐依力[11]、王霞[12]、刁晏斌[13]、尤庆学[14]、杨玉玲[15]、马伟忠[16]等学者。他们为两构式的研究作出了很多贡献,但有关两构式之间的压制关系未见分析。鉴于此,我们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分析“副名”对“S比N1还N2”构式的压制。

从例10我们能感受到“高岗”的“模样”与“广东”的比较。当“很”与“广东”结合时,“广东”从地名转向广东人典型的内涵意义,包括颧骨突出、皮肤黝黑、嘴唇厚、大嘴巴、塌鼻梁等。从范畴的隶属度看,“很广东”就是具有较多广东人的典型特征。若典型的广东人具有以上五个典型特征,那么,“很广东”就可能具有广东人的四个或接近广东人的五个典型特征,但不可能超过其五个典型特征,因为“很广东”只是表达了“很像广东人”的意思。据此,“很广东”的量度处于“广东人的典型特征”两极中的某个点,接近极值。虽然“高岗”的“模样”具有很多广东人的典型特征,但一般不可能超过广东人,因此,“很广东”只是表达了言者较强的主观评价方式。这种隐性比较也说明带有增强语的“副名”构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特征。黄洁[9]也认为,当言者说“A很B”时,就是说A达到了B某种特征的程度。

一、“副名”与“ S比 N1还 N2”构式的压制关系

Goldberg[17]认为上位构式与下位构式之间有四种连接关系,即多义性连接、隐喻扩展性连接、分部性连接和例示性连接。多义性连接就是由构式的原型意义延伸出一些非原型意义,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多义构式家族[17]。隐喻扩展性连接指的是两个构式通过隐喻映射而产生连接关系[17]。分部性连接指下位构式在句法和语义特征方面是上位构式的一部分[17]。例示性连接就是一个构式是另一个构式的具体体现,且在句法和语义上有联系[17]。此外,Goldberg还认为“当且仅当构式B从构式A传承其特征,那么构式A就为构式B提供了理据”[17]。根据Goldberg构式之间存在的例示性连接关系和上位构式为下位构式提供理据的观点,我们认为“副名”与“S比N1还N2”构式之间存在例示性连接关系,即前者压制后者,并为后者提供理据。因为“副名”是一个抽象构式,其副词有多种形式,如“很”“最”“够”等,而“S比N1还N2”构式中的“还N2”正是由具体的副词“还”和名词构成,是“副名”构式的具体化体现,它们在句法和语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这样两者之间就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副名”就会对“S比N1还N2”构式中的“还N2”形成压制,并为其提供理据。此外,“还N2”是“S比N1还N2”构式的一部分,那么“副名”自然就会对“S比N1还N2”构式形成压制,这样“S比N1还N2”就会传承“副名”构式的特征。“副名”对“S比N1还N2”构式的压制关系可图示如下:

教育部2011年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四基”,即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本次修改相对于2001年的实验稿有了一个重大变化,即是在 “双基”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图 1“副名”对“ S比 N1还 N2”构式的压制

如图1所示,两构式由两条虚线连接,一条连接“副名”和“S比N1还N2”构式中的“还N2”,表示“副名”对“还N2”有压制作用;另一条连接“副名”和“S比N1还N2”构式,表示前者对后者有压制作用。虚线表示为当“副名”压制“S比N1还N2”构式及其中的“还N2”时,前者传承给后者的信息会有所阻断。

二、“副名”对“ S比 N1还 N2”构式的压制分析

(一)句法方面

例5:本来花开花落都是天命,现代社会不再林黛玉 ,植树养草都是为了环保和养眼,一切自然而然,无须感叹。

“S比N1还N2”构式中的“还N2”属于“副名”构式的一个具体例示。该观点可从两方面加以佐证。首先,从研究文献看,邹韶华[18]、桂诗春[19]、施春宏[7]、邵敬敏和吴立红[20]等都将“S比N1还N2”构式的例句纳入“副名”构式的研究中,这表明“副名”成为人们关注的显性构式早于“S比N1还N2”构式。其次,“S比N1还N2”构式中的“还”字不能去掉,否则该构式不成立[11][16];若去掉副词“还”,其中的副名构式“还N2”就不存在,这也就直接导致“S比N1还N2”构式的不存在。因此,“副名”构式确实对“S比N1还N2”中的“还N2”有压制作用。换言之,当“副名”对“S比N1还N2”构式中的“还N2”进行压制时,N2会在“副名”构式的压制下做出调变,即从名词的指称变为内涵特征,从而获得形容词句法功能。据此,“S比N1还N2”构式中的N2就传承了“副名”构式名词形化的特征。

b.哦,他可不奶油 。

副词有等级和非等级性之分,等级性副词是评价事物等级的词语,大致分为增强语、减弱语和负端语。“副名”构式中增强语使用较多,减弱语和负端语使用较少[8]。例如:

(3) 随外部加载力的增大,超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为三个阶段:缓慢变形阶段、剧烈变形阶段和严重变形破坏阶段。巷道围岩产生大变形非对称性破坏,且破坏范围较大,顶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达到34mm,巷道围岩失去承载能力,巷道空间完全封闭。

由图13可知,FCB梁组和PCB梁组在不同栓钉损伤情况下,跨中动挠度变化规律及其数值大小基本相同,这说明栓钉的局部损伤对结合梁整体动力性能影响不大。

例4:何炅比较儿童 。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深化国企改革、国有经济不断壮大的40年。截至今年10月底,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含国有独资、控股、参股)资产总额21543.72亿元,同比增长11.69%,净资产5 9 0 0.2 7亿元,同比增长19.04%;今年1月至10月,累计实现收入5576.98亿元,同比增长0.85%,实现利润117.28亿元,同比增长9.25%。其中,省属企业非重化产业营业收入占比达61.79%。

1.名词形化:“副名”构式对“还N2”的压制

例3中的程度副词“很”为增强语;例4中的“比较”为减弱语;例5中的“不再”为负端语。邹韶华[18]和张谊生[21]都研究了“副名”构式中程度副词的使用频率,其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四个词都属于增强语,依次为“很” “最”“太”“非常”。储泽祥和刘街生[6]指出,“副名”构式中的程度副词一般是表示程度深的副词,其作用是突显事物的性质。肖奚强[22]也认为“副名”构式中使用的程度副词都是表示程度深的绝对程度副词。综上所述,“副名”构式在促使名词形化时,增强语的使用多于减弱语和负端语。

肖奚强[22]认为“S比N1还N2”构式中的“还”属于相对程度副词。马真[23]、高增霞[24]、文全民[25]等认为“还”在“S比N还A”构式中表示程度深的意义。“S比N1还N2”同“S比N还A”构式一样,都属于比较构式,且受到后者的压制[15][26],前者中的“还”也表示程度加深的意思。因此,我们认为“S比N1还N2”构式中的“还”应属于增强语的范畴。由于“S比N1还N2”中的“还N2”直接受到“副名”的压制,因此,“S比N1还N2”构式就传承了“副名”构式使用增强语的特征。

我们对“副名”和“S比N1还N2”构式使用的名词做了调查。“副名”构式的调查是基于有出处的研究文献。“S比N1还N2”构式的调查是基于有出处的研究文献、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语料库在线、电视以及日常使用中的语料等。从语料统计看,“副名”构式使用的名词共有235个,其中抽象名词130个、指人名词52个、专有人名13个、指物名词13个、动物名词9个、地域名词18个,它们各自的比例分别为55.32%、22.13%、5.53%、5.53%、3.83%、7.66%。“S比N1还N2”构式名词使用数量共有711个,其中抽象名词76个、指人名词297个、专有人名57个、指物名词206个、动物名词57个、地域名词18个,它们各自的比例分别是10.69%、41.77%、8.02%、28.97%、8.02%、2.53%。两构式共同使用的名词有52个。

3.名词方面

通过对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实施CT诊断后,取得显著效果,部分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失语、肢体瘫痪等情况,患者自身血糖难以控制,其病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病情严重,高血糖患者自身脑水肿情况十分严重,应对患者饮食密切注意,严格对饮食中糖类摄入有效控制,才能显著降低脑梗塞死亡性,通过控制患者血糖,对原发病实施积极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改善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预后[4] 。

满足结合律和分配率的运算符号函数π,可以选取为多边矩阵⊕本身,此运算也与矩阵的阶数没有限制,但是在结果张量矩阵不能进行加法运算时,可以取运算符号函数π,的所有元素的和,所有数值是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的。

虽然两构式的语料收集在广度上存在不平衡性,但我们仍能发现两者在名词使用上的不同。在此,为避免语料统计上的不平衡所带来的不具可比性的弊端,我们只对两构式中的抽象名词作横向比较。因为,在语料收集不平衡的情况下,两构式在抽象名词的使用方面仍存在很大差异。“副名”构式使用的抽象名词有130个,其比例达到了55.08%,居第一位;而“S比N1还N2”构式使用的抽象名词只有76个,其比例为10.69%,居第三位。其中,两构式共同使用的抽象名词有12个。由此可见,“副名”构式使用的抽象名词数量最多,如“母性”“暴力”“女人味”等,其数量比“S比N1还N2”构式多得多,而“S比N1还N2”构式使用最多的名词为指人名词,如“女人”“男人”“老人”等。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副名”和“S比N1还N2”构式属于不同的构式,前者中的名词仅受到副词的修饰,更容易使用性质意义突显的抽象名词;后者中的N2除受到“还”修饰外,还受到N1的限制,更倾向于使用指称性强的指人名词[26]。据此,当“S比N1还N2”在受到“副名”压制时,前者并没有完全传承后者名词使用的信息。

(二)语义方面

1.名词的典型意义及其突显方式

储泽祥和刘街生[6]认为,某些名词本是指称人的,但在进入“副名”构式后,也表示某种具有共知性的性质细节。肖奚强[22]也认为“副名”构式中的名词表示的内涵意义不是某一概念的总和,而是本质属性中所共识的特质的突显。王寅[8]指出,“副名”构式的语义主要表达的是名词典型的性质特征。他们的观点表明,“副名”构式中的名词表示类指意义,且具有典型性。类指的核心语义不指具体个体,而指一个类或集合,它重内涵、轻指称[27]。“副名”构式中的名词所表示的内涵意义,是人们通过人与人、人与外界之间的接触、体验产生的,或从文化、历史故事中提取出来的,是某一文化群体共同认可的认知概念结构。这个概念结构本是名词所指某类对象及其内涵意义的集合,但在“副名”构式的压制下,将其典型内涵意义突显出来。

例6:爸很绅士 地点点头,问我:“小姐游泳衣带了吗?”

例6中的“绅士”在“副名”构式的压制下,从表示指称意义的“绅士”变为表示“绅士”的内涵意义,其内涵意义有“彬彬有礼”“穿着得体”“性格内敛”等,其中,“彬彬有礼”最突显、最具典型性,听者不需要解释就能提取出“绅士”“彬彬有礼”的典型意义。

“S比N1还N2”构式中的N1具有指称意义,也属于类指名词;N2一般表示N1的典型内涵意义。

例7:王晓丽这个犟脾气,简直比驴 1 还驴 2

例7中“驴2”的典型内涵意义是“倔强的”。虽然“驴2”也从名词的指称意义转变为其内涵意义,但其内涵意义不是自身突显出来的,而是在“驴1”基础上突显出来的,即“驴2”表示的典型内涵意义是通过“驴1”投射给它的,虽然“驴1”表示指称意义,但它是集指称和内涵意义一体的名词。因此,“S比N1还N2”中的N2所表示的内涵意义不是某一概念的总和,而是本质属性中共识特质的突显[22]

根据以上分析,“副名”构式中的名词是内涵意义的集合,其典型的内涵意义是通过自身得到的突显。这个认知过程为,当名词进入“副名”构式后,其指称意义向内涵意义转变,然后再从自身具有的内涵意义突显出其典型内涵意义。而“S比N1还N2”构式N2的认知过程则是,N2突显的典型内涵意义是由兼有指称和内涵意义的N1投射给它的,N2受制于N1。据此,虽然“副名”中的名词和“S比N1还N2”中的N2都表示典型的内涵意义,但两者典型意义突显的认知过程完全不同。因此,当“副名”压制“S比N1还N2”构式时,后者的N2传承了前者名词典型内涵意义的特征,但在突显方式上,后者却没有传承前者的信息。

例3:女人与读书会——“很女人 的读书会”。

2.主观性

“副名”构式表达的主观性强[21],其强的主观性主要通过程度副词增强语和名词的结合呈现出来;只有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副名”构式时,其强的主观意义才能被构式压制出来,程度副词增强语具有主观标记的作用。但若构式中的副词是减弱语或负端语,其主观性则没有那么强。

②教师地位的转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学生的获取方式与传播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不懂问百度”以成为学生的口头禅,学生通过网络可轻松获得答案,教师的地位也逐渐由权威转变为参考。网络公开课目前呈现爆炸式发展趋势,学生在网上就能与名师名校的距离拉近,在知识的获取中,语文老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而变得日益下降,“传统课堂-满堂灌”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知识日益增长的获取方式。

例8:a.这人太奶油 。

2.增强语

例9:他稍微现代 了点。

作为世界上活动的主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反过来,自然界的环境受到破坏会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建设生态林业时,技术人员要树立高度的思想认识,意识到林业技术推广对于生态林业建设来说产生了不容小觑的积极意义。只有在思想上形成积极的态度,才能更好地与行动结合,从而落实好生态林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体水平上提高建设水平。因此,要做好对技术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培训,通过宣传片的方式来呼吁大家要在思想上对林业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付诸于实际操作,使林业技术水平达到很高的水准,才能够在生态林业建设中更完美地应用林业技术。

例8中的“太”是增强语,“不”是负端语,例9中的“稍微”是减弱语。从这三种程度副词与名词构成“副名”构式来看,“不奶油”和“稍微现代”的主观性都较弱,不如“太奶油”的主观性强。从“太奶油”看,作者用程度副词增强语“太”使“具有奶油的典型特征”更加突出,所表达的情感更极端,表达了作者较强的主观态度。储泽祥和刘街生[6]也发现“副名”构式有时能表达情感更极端的这一特征。再者,从“副名”构式表达的隐性比较过程看,该构式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例10:学员高岗,籍贯广东,模样长得也很广东 。

我凝视着这棵神奇的树,突然发现有无数双手臂正朝我张开,它是在呼唤我吧?是的,一定是,一种久违的、怦然心动的感觉开始让我坐立不安。

“S比N1还N2”构式具有主观性[10][16]和反预期意义。该构式的意义为,S不仅具有N1所具有的N2特征,而且还超过N1特征。事实上,N1本身已处于最高极值,S不可能超过N1,但言者却认为其程度超过N1,因此,该构式带有言者强烈的主观性和反预期意义。如例7,“驴1”的脾气很犟,处于犟的极端,但言者认为“王晓丽”的犟脾气超过“驴1”。

虽然带有增强语的“副名”构式也表达了言者较强的主观性,但由于不像“S比N1还N2”构式那样具有超过最高极值和反预期意义的特征,其主观性就不如“S比N1还N2”构式那么强。另外,根据语言象似性的观点,语言的重叠形式表达最显著的意义就是量的增加[28],形式越多,所表达的内容就越多[29]。“S比N1还N2”构式中两个名词的重复有数量叠加的意义,因此,在主观性表达方面就比“副名”构式更强。

Corvis ST 3次测量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P=0.428),由Bonferroni矫正结果显示第1次测量与第2次测量的差值为(0.295±1.222)μm(P=1.000);第1次测量与第3次测量的差值为(-1.136±1.121)μm(P=0.940);第2次测量与第3次测量差值为(-1.432±1.118)μm(P=0.620),两两测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虽然“S比N1还N2”传承了“副名”构式增强语表主观性的特征,但其强度超过后者。“还”在比较构式中只表达程度加深的意义[23]-[25]。因此,“S比N1还N2”构式阻断了“副名”构式减弱语和负端语表示主观性不强的特征。

3.比较意义与语义对立关系名词

“副名”构式中的名词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大的语义场,具有描述性语义的特征。这些名词还可进一步划分出小的语义场,构成一个相反的语义场的名词[7],如“悲剧—喜剧”“内行—外行”“古代—现代”“男性—女性”等,这些语义对立关系词体现了它们语义区别的特征。从认知语义的角度看,“副名”构式中的名词构成了大的认知域,其中有的名词又构成了小的认知域并形成了其语义对立关系。这种语义对立关系主要体现在抽象和指人两类名词中。类似的语义对立关系词语在“S比N1还N2”构式的抽象名词和指人名词中也存在,如“主人—客人”“农村人—城里人”“平民—贵族”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两构式中名词的典型意义容易激活,成为与其对立、具有典型意义的反义词;二是两个构式都具有比较意义,只是“副名”的比较意义不如“S比N1还N2”的明显。

例11:这位信通集团二公司的总经理,金燕静——这名字很女性 !轻盈、文雅。

例12:你一个大老爷们儿,怎么多愁善感起来,比女人 1 还女人 2

例11中,虽然只有“女性”这个词,但当与“很”结合形成“副名”构式后,构式就压制“女性”突显其典型意义,与“男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就容易在“很女性”的基础上类推出“很男性”这样的说法,这样就形成了“女性—男性”语义对立关系的词语。例12中的“女人2”也具有典型意义。由于句中的“大老爷们儿”是通过“女人1”来喻说的,因此,“大老爷们儿”与“女人1”就形成了语义对立关系。由于“副名”中的比较意义是隐性的,而“S比N1还N2”是显性的,这就导致前者在构式内不能形成语义对立关系,而后者却能在S与N1之间形成语义对立关系。

当然,并非所有的名词都有其语义对立关系词。因此,有的名词只需要强调对立关系,而不出现对立词语,而用“非”表示其对立关系,如“专业—非专业”“情感—非情感”[7]。“S比N1还N2”同“副名”构式一样,也存在用否定名词的形式来表示语句中名词的语义对立关系。

云南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云南省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437个,总投资10856亿元,示范项目86个,投资额2983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均位居全国第一位。下一步,省财政厅将加强PPP项目规划、方案设计、规范实施和督导检查,强化绩效管理,加快落地实施,更加规范、有序地开展PPP工作,发挥好PPP项目拉动投资、弥补短板、提质增效、防范风险的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当“副名”压制“S比N1还N2”构式时,后者不仅传承了前者名词的典型语义特征,而且还传承了伴随名词典型意义而形成的语义对立关系。因此,“S比N1还N2”传承了“副名”构式抽象名词和指人名词具有语义对立关系的特征,但前者显性的比较意义导致其语义对立关系词语的数量比后者多。

结语

本文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分析了“副名”对“S比N1还N2”构式的压制,后者对前者既有传承,也有阻断。在句法方面,“S比N1还N2”传承了“副名”构式名词形化和增强语特征;传承了“副名”构式名词的部分特征。在语义方面,“S比N1还N2”中的N2传承了“副名”中名词表示典型内涵意义的特征,但没有传承其突显方式;传承了“副名”构式增强语表主观性的特征,但其主观性比后者强;阻断了“副名”构式减弱语和负端语表示主观性不强的特征;传承了“副名”构式抽象名词和指人名词具有语义对立关系的名词特征,但其语义对立关系名词比“副名”构式多。

40年来,云南省银行业各项存款快速增长,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不断增强,资金转化运用效率不断提高,各项贷款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数据显示,2017年,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个数达5641(不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从业人数达78141人,资产总额合计39847亿元。

注释:

① 本文中的语料来自有出处的研究文献、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语料库在线、电视以及日常使用中的语料,不一一标明出处。

②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和“语料库在线”的网址分别为: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jsp?dir=xiandai,http://bcc.blcu.edu.cn/, http://www.cncorpus.org/ 。

参考文献:

[1] 邢福义.关于副词修饰名词[J].中国语文,1962(5):215-217.

[2] 于根元.副+名[J].语文建设,1991(1):19-21.

[3] 胡明扬.“很激情”“很青春”等[J].语文建设,1992(4):35.

[4] 邹韶华.试说语法里的临界现象[C]//语法研究和探索(七).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5:312-319.

[5] 原新梅.试论“程度副词+N”[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2):36-38.

[6] 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J].语文建设,1997(6):15-19.

[7] 施春宏.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N组合的可能性[J].中国语文,2001(3):212-224.

[8] 王寅.汉语“副N构造“的认知构造语法分析法[J].外国语文,2009(4):1-8.

[9] 黄洁.副名结构转喻操作的语义压制动因[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9-13.

[10] 宗守云.“还N呢”与“比N还N”格式试析[J].张家口师专学报,1995(2):19-23.

[11] 唐依力.析“比N还N”句式[J].修辞学习,2001(1):22-25.

[12] 王霞.“比N还N”[J].逻辑与语言学习,2001(6):42-44.

[13] 刁晏斌.当代汉语中的“比N还N”式[J].语文学刊,2001(3):49-50.

[14] 尤庆学.“比N还N”的结构特点和修辞功能[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1):62-64.

[15] 杨玉玲.“比N还N”构式探析[J].浙江学刊,2011(4):105-109.

[16] 马伟忠.试析“比N还N”及相关句式的句法、语义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6):65-73.

[17] GOLDBERG A E.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75-81.

[18] 邹韶华.名词性状特征的外化问题[J].语文建设,1990(2):21-26.

[19] 桂诗春.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24-28.

[20] 邵敬敏,吴立红.“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12-22.

[21] 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续)[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135-142.

[22] 肖奚强.从内涵角度看程度副词修饰名词[J].修辞学习,2001(5):26,22.

[23] 马真.程度副词在表示程度比较句的句式中的分布情况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 1988(2):81-86.

[24] 高增霞.副词“还”的基本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2002(2):28-34.

[25] 文全民.“更”和“还”在肯定与否定比较句中的差异[J].世界汉语教学,2008(1):58-67.

[26] 李瑛.现代汉语“副名”和“比N还N”构式名词的异同分析[J].外国语文,2016(5):77-81.

[27] 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J].中国语文,2002(5):411-422.

[28] MORAVCSIK Edith A.Reduplicative constructions[C]//GREENBERG J H,FERGUSON C A & MORAVCSIK E A.Universals of human language.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3):297-334.

[29]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On Coercion of “Adverb +Noun ”Construction on “S bi N 1hai N 2”Construction

LI Ying XIAO M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hua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39,China )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f “Adverb+Noun” and “S bi N1hai N2” constructions,but few of which involve coercion between them.Therefore,the coercion of the “Adverb+Noun” construction on the “S bi N1hai N2” construction is analyzed in this thesis at syntactic and semantic levels.The analysis finds that when the “S bi N1hai N2” construction is coerced by the “Adverb+Noun” construction,some information of the latter is inherited or blocked by the former.In syntax,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uns as adjectives,adverb amplifier and part of characteristic of nouns are inherited.In semantics,the characteristic of noun with prototypical meaning is inherited,but its highlighted way is blocked;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dverb amplifier expressing subjectivity is inherited,but its subjectivity is not so strong as the “S bi N1hai N2” construc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tonymy in abstract nouns and nouns referring to people are inherited,but there are more antonyms for the “S bi N1hai N2” construction than the “Adverb+Nou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Adverb+Noun” construction;“S bi N1hai N2” construction;coercion;inheritance

中图分类号: H14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8505(2019)06-0030-06

收稿日期: 2019-02-22

基金项目: 本文由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cjj2018150)。

第一作者: 李瑛(1965—),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引用格式: 李瑛,肖谧.“副名”对“S比N1还N2”构式的压制作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6):30-35.

doi: 10.19642/j.issn.1672-8505.2019.06.004

[责任编辑 肖 晗]

标签:;  ;  ;  ;  ;  

“副名”对“S比N1还N2”构式的压制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