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闫玉梅

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闫玉梅

闫玉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摘要】目的: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共同性外斜视并进行手术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188例,其中男性114人,女性74人。分析共同外性斜视患者发现斜视的年龄、进行矫正的年龄、临床表现等情况对患者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影响。结果: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矫正的年龄、是否伴有弱视、病程长短、术后立体视觉训练情况等对患者术后立体视的功能重建都有影响。

【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立体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105-02

共同性外斜视,是一种多发于幼儿的眼部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影响患者的视觉发育。甚至会给患者造成社会歧视的精神压力,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对于共同性外斜视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斜视眼的视力,增加双眼单视功能的机会。对于斜视已经稳定,或经非手术治疗仍有偏斜,以及交替性注视的患者,皆应及早进行手术。本文主要是研究患者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共同性外斜视并进行手术的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188例,其中男性114人,女性74人。年龄2岁11个月~44岁,病程2个月~36年。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双眼无眼球运动异常。其中有斜视家族史的患儿有21例,无家族史的有167例。

1.2 方法

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的单因素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情况对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影响

2.1.1家族史 术后立体视觉恢复情况在有无家族史的患儿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2.1.2斜视发病年龄 术后立体视觉的恢复与发现斜视年龄密切相关,术后立体视觉恢复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专家认为,婴儿在出生3~4个月时出现立体视觉,敏感期在4个月左右,2岁到达视觉发育的高峰期,4到9岁逐渐下降,直到结束。所以斜视发生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前或关键期后,其预后效果有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术后立体视觉恢复异常随发现斜视年龄的增长比率下降,且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3矫正年龄 本研究显示术后立体视觉的恢复与不同的矫正年龄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表示,视觉立体视的发育在9岁后趋于稳定。但是视觉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延长到12岁甚至更长。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就本研究而言,术后立体视觉的恢复与矫正年龄之间无直接关系。但是对于斜视角已稳定,或经非手术治疗后仍有偏斜,以及右脚提醒注视的患儿,皆应及早进行手术。可通过检查立体视觉功能的发展对斜视进行病程监测。当立体视觉功能受损,融合功能减退,斜视症状逐渐明显或变为恒定性外斜视时,则应尽早手术[1]。对暂时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首先采用采取保守治疗,如矫正屈光或及早矫正斜位,促进双眼视功能发育[2]。

2.1.4病程 本研究表明,患者的斜视病程对术后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儿童的立体视发育是从出生4个月到9岁,逐渐发育完善。在此期间,如果出现斜视的病程越长,患儿视觉发育越差,术后恢复也越差。病程超过三个月的患儿术后立体视觉功能异常的概率是病程3个月以内的4.5倍。所以病程越短,患儿恢复正常立体视功能的概率越高。

2.1.5弱视 本研究中,伴有弱视的患儿有43例。单因素比较发现,伴有弱视的患儿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的比率为85.3%,不伴有弱视的患儿145例,术后立体视功能恢复费的比率为90.1%。由此可见,是否伴有弱视对斜视患儿术后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有重要影响。弱视是由于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眼内的光线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造成的单眼或者双眼视力障碍。弱视的患者一只眼睛的视网膜像模糊时,该眼的视网膜感受细胞接受的刺激相应减少,位于视皮层中感受双眼视差的双眼性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立体视觉形成受影响[3]。而立体视觉的形成是正常的双眼的过程,单眼的弱视或双眼的弱视都影响立体视觉的功能。对于注视异常的儿童,家长要尤其注意,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验光,尽早的进行矫正,防止弱视的发生。若已经出现弱视,要尽早治疗。注重弱视眼视力的提高,加强视觉立体视训练,减少弱视对视力发育造成的伤害[4]。伴有弱视斜视的患儿,要先治疗弱视,矫正屈光,待治疗完毕后在行斜视的手术治疗。以保证外斜视手术的效果。对于弱视严重得患儿,可以先治疗斜视,再进行弱视的治疗,但需要注意不可只是单纯的满足于眼位的矫正,而忽视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2.2 术后视觉训练对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影响

根据本研究显示,患者在进行共同性外斜视手术后,术后行视觉训练的患儿立体视觉功能恢复正常的比例为96.2%,未进行视觉训练的患儿立体视觉恢复正常的比例为86.5%,所以术后进行视觉训练有助于立体视觉功能的恢复。视觉训练有多种,主要有维视顿训练系统、同视机等[5]。术后一周开始通过同视机或维视顿视觉训练系统,对患者进行同时视、融合视及立体视的视觉训练。每天40分钟,连续训练6个月。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医生的细心细致,家长的配合和坚持也十分重要。

3.结论

综上所述,斜视发病的年龄、病程的长短、是否伴有弱视以及术后是否进行视觉训练都是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患者发病年龄越小,术后立体视觉恢复率越低;病程越短,患儿恢复正常立体视功能的概率越高;伴有弱视比无弱视患者术后立体视觉恢复率要低;及时有效的进行视觉立体视训练有助于术后立体视功能的重建。

斜视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严重的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正常生活,对儿童的影响尤为严重。所以要积极的预防斜视,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2]解湘陵,卢炜,王京辉等.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于发病年龄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3,11:127-129.

[3]刘垠,戴鸿斌,宋天勤.远立体视测定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0,8(4):152-154.

[4]王志斌,张勇,周霞,郑大凤.双眼视觉训练对共同性斜视儿童术后立体视建立的疗效观察[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7,15(4):156-157.

[5]郭素梅,王超廷,刘爱勤等.成人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的重建立及手术特点[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3):210 -1.

论文作者:闫玉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功能重建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_闫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