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痛8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王瑞,武金霞

王瑞 武金霞

(甘肃省陇西县第二医院 甘肃 陇西 748000)

【摘要】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耳颞神经痛,治疗组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痛。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痛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组。

【关键词】 针灸;神经阻滞;耳颞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335-02

耳颞神经痛又称耳颞神经综合征,系指以一侧耳颞部发作性头痛,并伴有皮肤潮红、出汗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易被误认为偏头痛,总结我科2012年~2014年采用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8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耳颞神经痛是诊断标准 (1)症状呈短暂阵发性烧灼样痛或刺痛,局限于一侧外耳道前壁及其深部、下颌关节区以及同侧颞部,痛剧时可向该侧的下颌乃至颈部放射。常伴有耳颞神经分布区的皮肤潮红、多汗,该侧的唾液腺分泌增加,以及颞动脉搏动增强等自主神经症状。(2)查体:耳颞部压痛明显,颞部皮肤颞浅神经分布区、耳廓上部前面及耳屏对针刺痛觉过敏。(3)鉴别诊断 ①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病因较多,常因后牙缺少、牙齿咬合不全、颞颌关节囊损伤等因素导致下颌神经支受损和疼痛发作。疼痛多在张口或嚼食过程中发生,呈持续性疼痛且以颞颌关节区为主 可伴有同侧耳鸣、耳内阻塞感等不适。②三叉神经(第三支)痛 为短暂性发作性剧痛,呈放射性刀割样。疼痛分布在下颌、下颌牙齿和下唇等处。③舌咽神经痛 疼痛可累及耳部,但发作常与吞咽有关,不是与咬嚼有关。无耳颞部多汗、皮肤潮红等自主神经症状。(4)行颅脑CT或核磁排除器质性病变。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男30例,女50例,年龄35~50之间46例,51岁~60岁20例,60岁以上14例,发病最长的15年,最短 的7天。对照组,男32例,女48例,年龄35~50之间48例51岁~60岁21例60岁以上11例,发病最长的14年,最短的4天。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评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具体方法:针灸治疗学没有专门的耳颞神经痛,可参照偏头痛及足少阳胆经头疼来取穴,针刺穴位:上关穴、耳门,听宫,率谷,头维、太阳(穴位定位以针灸治疗学教材为准)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隔15分钟行针一次,行针手法用提插法和捻转法交替进行,7天为一个疗程。耳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的分支,是下颌神经的感觉支,以两根起于下颌神经,环绕脑膜中动脉。然后又合成一支,沿翼外肌深面,绕下颌骨髁突的内侧至其后方转向上行,穿人腮腺鞘,于腮腺前缘处浅出,分布于外耳道、耳廓、颞部的皮肤。神经阻滞用药:1%利多卡因2ml +地塞米松5mg +甲钴胺0.5mg+牛豆致炎兔皮提取物1支+丹皮酚磺酸钠1支。患者取侧卧位头转向健侧使患侧朝上,或坐位头伏于桌面患侧转向上,口半张开以使颞下颌关节与外耳道之间的间隙加大。在耳前触及颞浅动脉搏动后,在血管后方,颧弓下方,紧依下颌骨髁突颈部后面与颚下颌关节囊后面在皮肤上作一指甲压迹,消毒后在此处垂直向深处进针,注射一皮丘后,向深处紧贴关节囊后面刺入,同时注入药液。进针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回抽,无回血后再推药,至此约需药液1ml。再拔针至皮下,转向上在颞浅动脉的后方触及颧弓骨骼时再注人药液2ml,应注意在骨面上神经的前方紧邻颞浅动静脉,动脉位置最前,皆不得伤及。在注射过程中,须保证药液注射到神经周围、颞下颌关节囊及髁突颈后面、颧弓下缘及外面骨膜,以消除各处可能存在的纤维织炎类的改变。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耳颞部疼痛彻底消失:有效:经针灸和神经阻滞疼痛明显减轻,无效:和原来病情一模一样。

2.结果

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见下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讨论

耳颞神经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很容易误诊为偏头痛,典型的表现为一侧耳颞部发作性疼痛伴皮肤潮红多汗,且发作与进食有关,疼痛为发作性灼痛,主要位于外耳道前壁及深部、耳前,下颌关节及颞部,严重时可向下颌及颈部放射,该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容易患病,疼痛程度轻重不等,多为中等度疼痛,少数病人疼痛剧烈,多外锥样或点击样串痛,也可为刀割样阵发性疼痛或跳痛,钝痛也很常见,用一大堆中药西药治疗可疗效不好,病人很痛苦,病人来就诊时心情很沮丧甚至很失望,轻生的念头均有,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与恼怒、紧张、风火,痰浊有关,情志不遂,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恼怒急躁,肝阳上炕,风火循肝胆经脉上冲头部;或体内素有痰浊,循肝经上冲走窜,留置头部少阳经脉,使经脉痹组不通,不通则痛[2]。针灸取穴可疏通经脉,通络止痛,但单纯针刺需要的时间较长,病人耗时较长,有的病例效果差,神经阻滞是将药直接注入病变神经局部,疗效快,很快就解决病人的痛苦,配合针灸治疗,疗效明显较单一方法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志坚.耳颞神经痛。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2月.

[2]石学敏.针灸治疗学,2011年11月.

论文作者:王瑞,武金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痛8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王瑞,武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