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论文_徐建敏

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论文_徐建敏

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中心小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一、农村小学影响语文素养培养的因素

1.应试教育的束缚。孩子从进入一年级开始,便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好孩子的标准。然而,成绩好并不意味着能力一定得到提升。单方面的成绩好易使教师忽略对于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成绩与绩效工资相挂钩,这使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厌学,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应试教育”是“淘汰式”教育,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被忽视,所有学生几乎被同等要求,有些发展稍慢的学生就被批评,最终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

2.教师的专业素质。语文是极富内涵的学科,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修养,言传身教,才能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自身行为不能成为良好示范的教师依旧存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语文课堂的生动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3.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学生的发展受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影响。农村的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溺爱孩子,忽视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造成孩子不爱读书、痴迷电脑游戏。家长常常以管不住孩子为由,把对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带来一系列难以弥补的后果,由此造成严重依赖学校教育;而在课堂上学生所能探索的知识又是极其有限的,因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4.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孩子的积极性以及对于知识的渴求程度也影响着他对知识的获得。一个具有丰富语文素养的孩子总是更令人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乐于探索某一项事物,能使他更加专注地学习。

二、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环境,注重兴趣培养。孩子们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专心致志。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他们喜欢什么,然后将其与教学相结合。在具体的实施中,合理的赏罚制度、有趣的班级活动、生动的教学课堂是必不可少的。采用生动的语言,结合图片、视频、表演的形式寓教于乐,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爱上学习。

在养成教育方面,要培养孩子按时读书、按时练字、勤学奋进。比如利用好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诵读经典,每星期背诵一首唐诗等。“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体现出环境创设的作用,丰富的班级文化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每堂课要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课本和学习用品,放于桌面的左上角;预备铃响后,应立即入位,预习课文或集体朗诵诗文。上完一课要主动预习下一课。再者,要学会倾听,要听清老师和同学说的每句话,不随便打断别人,等其他人发言完毕再举手回答问题。评价他人的发言时,能做到不重复、有自己的看法。最后,要养成认真书写和自主读书的习惯;乐于读书,与书交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坐姿准确,认真书写,全神贯注。

3.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一个人的灵魂不在于他有多么的伟大,而在于他的思维有多广。作为教师,应以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索。首先,创新思维。创新是一种观念,启发学生用一种创新的态度识记汉字,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其次,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比如让学生用“一边……一边……”造句时,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让学生懂得在同一时间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情能够同时进行,这样学生就能说出“我一边走路一边看花”“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说话”等,这就是知识的延伸和巩固。

4.注重对学生观念的培养。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非常不成熟,而他们受教师的影响又非常大,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观念灌输还是必要的。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缺乏动力。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知识,有了知识才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5.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是不成熟的个体,教师的行为往往影响着他们,我们应该教育他们长大以后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帮助他们确立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又该怎么做,鼓励他们进行知识的积累。

6.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读书,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化内涵。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对于成语、句子信手拈来,对于朗诵能给予学生恰当充分的指导,对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能制定合理的计划,对软文化的创设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对于要把自己班级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对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有充分的了解。

7.密切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然而农村家长大都对孩子管教太少,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修养。对此,教师应紧密联系家长,提高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了解教育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要相互合作。要让他们时刻了解孩子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家长多买书,多为孩子讲故事,多和孩子交流,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和阅读能力。

8.注重知识积累,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学生需要长期地把字、词、句、段落进行积累,积少成多;再通过一些语法、写作方法的练习融会贯通,把积累的点滴形成体系。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格外注重一些新字、优美词汇、华丽段落等,提醒学生通过做笔记的方式积累下来。

9.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丰富的文化活动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应该给予孩子充分展示自己、运用知识的机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比赛、文艺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知识带来的成就感。

论文作者:徐建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素养论文_徐建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