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与主体合力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力论文,深化改革论文,主体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也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涉及利益关系十分复杂,面临矛盾和问题比较尖锐,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发挥改革主体整体合力作用,寻求共识,凝聚力量,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开展,推动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必须广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改革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与以往一切社会制度根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她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社会发展进步方向的。马克思精辟指出,人类历史上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在内的过去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①。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共产主义理想制度的低级阶段,“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②。因此,“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的改革的社会”③。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基础上建立的,必须顺应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因时而变,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不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推动国家的不断发展完善。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发展主体,也是改革事业的主体力量。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各项事业的主体和发展动力源泉。列宁强调:“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④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⑤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要走出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绝不是要走“西化”邪路和僵化老路。正因为始终有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才取得了今天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在新的历史阶段,只有广泛动员群众继续积极参与改革,进一步发挥他们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才能保证全面深化改革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顺利进行。 二、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必须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持续发展,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大量存在,群众对一些公共事务参与热情不高,思想道德领域比较混乱,社会建设滞后、城乡相当数量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环境污染严重、许多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需要改变……与此相关,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比如:发展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发展的质与量的矛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落后问题等等。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他强调:“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⑦ 毋庸置疑,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谓“攻坚期”和“深水区”,意味着改革已经很难像初期那样能够让所有人受益,而必须要突破利益固化的樊篱,必须要触动有些人视为自己“理所当然的奶酪”才能深化下去;意味着改革不仅要在一个领域内展开,而且要在多个领域内协同并进才能深入继续推进;意味着改革已经不能局限于浅层次改革,必须敢于向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挺进才能见到效果;意味着处在矛盾多发期的改革,其推进的广度、深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前进中的代价可能会增长……全面改革的难度可想而知。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全面启动第二次改革大幕。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宗旨,就是要在动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情况下,统筹推进各领域的配套改革,深层次解决各领域的矛盾,协同推进各项建设事业,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这是一项需要亿万群众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的伟大系统工程。列宁指出:“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⑧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⑨在中国发展面临复杂国内外形势的情况下,要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推向前进,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改革主体的重要作用。鉴于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⑩ 三、形成改革整体合力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1)中国正在深入开展的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前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阶层。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把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为“十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12)作家梁晓声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则把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为九个:当代资产者阶层,当代“买办”者阶层,当代中产者阶层,当代知识分子,城市平民和贫民,农民,中国农民工,中国当代“黑社会”,以及中国“灰社会”。(13)尽管人们的意见、观点不尽一致,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个相对稳定的阶层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利益,并与其他阶层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不一致性。在此情况下,如何广泛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各个阶层积极参与改革,协同并进地推进改革,需要中央高层和执政党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方法指引和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 1.充分发挥中共决策层总揽全局作用,通过科学“顶层设计”有机整合各改革主体力量 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的各种意志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恩格斯早在1890年9月写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深刻阐述了社会发展的意志“合力”思想:“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就是说,社会发展的整体结果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但社会发展的结果包含了每个人的作用在里面,尽管每个人作用方向不尽一致,作用大小不尽等同。今天,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完全可能在执政党的有效整合下,协调一致地发挥出积极正能量,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有机合力。 在总结我国30多年改革经验基础上,中共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亲自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对改革进行总体布局、统筹谋划、组织协调和全面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方向、总目标和方法论原则。总方向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法论原则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组织方法和领导方法。中共决策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思路上有了新的突破,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注重“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向纵深拓展:在改革的组织领导上,从各部门引导转向国家整体推进,改革的领域从经济扩大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建的全方位领域;在改革的路径上,力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行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这些思路和举措,有利于调动和整合各阶层、各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合力。 2.充分发挥执政党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保障对各项改革事业的正确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核心。中共作为国家的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但其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中共要继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牢牢抓好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继续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习近平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14)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5)笔者以为,中共要保证对各项改革事业的正确领导,当前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不断加强宗旨意识,增强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毛泽东深刻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6)形势在发展,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对物质文化等方面的要求在不断增长,对执政党的要求和期待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中共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真正代表群众,真心相信群众,真诚依靠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解困难谋利益,才能得到群众真心拥护。 二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履行好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中共的历史方位早已发生巨大变化,已经从革命党转变到执政党,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可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履行好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三要切实加强纯洁性建设,以风清气正的党风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党的作风是党性由内而外的表现,反腐倡廉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必须下大力气抓好。习近平深刻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17)因此,作为执政党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强力推进反腐倡廉,取得了明显效果,在群众中威信有了很大提高。 四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共不是一般的群众组织,而是担负崇高历史使命的先锋队。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他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18)中国共产党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率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人格魅力,以良好党风引领和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3.充分激发各个改革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活力,形成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合力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全面深化改革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广大群众是舞台的主角。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发挥群众参与改革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热情。 一要正确处理好不同阶层的物质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群众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受益者。马克思深刻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9)他说:“这个世界之所以充满危险,是因为世界……是许许多多利益的天下。”(20)要让这个世界变得不再危险,而是美好和谐起来,就必须处理好不同群体的复杂利益关系,把人们的利益协调一致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收入差距有了很大变化,不仅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加之有的人钻政策空子,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暴富”,引起了许多群众的不满。调查显示,收入差距过大,是近年来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毛泽东深刻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21)邓小平明确提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22)我们的改革要赢得老百姓的支持拥护和积极参与,就必须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让他们持续地享有改革“红利”。为此,党和政府要根据形势变化,正确调整不同阶层、群体、组织的利益分配格局,处理好个人、群体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坦率地指出:“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的一个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23)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不同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24)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正确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维护收入分配公平与福利保障公平,保证各阶层、群体的各种合法权益,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二要充分尊重各个主体的政治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参与改革的能动性。全面深化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改革是重点,政治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随着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他们对各种政治权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5)党和政府要适应广大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扩大民主渠道,让群众广泛参与国家的政治事务,以主人翁精神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 三要积极营造鼓励创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努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创造活力。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宏伟,普惠民生。通过各项配套改革的深入推进,将会使我国的各项事业达到可喜目标: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政治民主更广泛,更健全,更充分;思想文化更先进更繁荣,公民更道德、更文明、更诚信;社会方面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方面,初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改革开放作为新的伟大革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为了深入推进全面改革,习近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承发展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了衡量改革得失成败的“四条标准”:“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就要坚决破、坚决改。”(26)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和激发各个改革主体的创造活力,汇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浩荡大军,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43页。 ④⑧《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页;第57页。 ⑤《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7页。 ⑥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页;第7页。 ⑦《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4页。 ⑨(16)《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第79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1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3页。 (13)梁晓声:《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目录第1~3页。 (14)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0月9日。 (15)《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119页。 (17)(18)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19)(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第164~165页。 (21)《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2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23)《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206页。 (24)《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26页。 (25)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12月5日。 (26)《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42页。标签:全面深化改革论文; 合力论文; 阶层固化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习近平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深化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