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登县新城区幼儿园 730300
摘 要:幼儿园区角教学通过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方式进行探索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达到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区域 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绝好机会。
一、现状及成因
1.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的很大一部分是保育,保育工作细小、琐碎,再加上公办园班额较大,老师分身无术,无暇顾及。
2.科学区域天地广阔,内容丰富多彩,教师没有很好地寻找挖掘创作素材。如:物体的沉与浮;磁铁的魅力;灯泡亮了;凹凸镜;天平;钥匙与锁;溶化现象;树叶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等等。
3.在实施区域活动时易产生烦躁情绪,对幼儿的有效指导可能会过于平淡。再加上教师害怕幼儿把操作材料弄坏、打碎,多次提醒,这些加重了幼儿操作的恐惧心理,扼杀了其进行下一步尝试和努力的信心与激情。
4.孩子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很感兴趣,而科学区域每次投放项目只有一种,众多的参与者使小小的科学区无法承载。其次,每组孩子们进区的时间有限,这样就使科学区域活动的主体存在局限性并且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思维。
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引导性、探究性原则。引导性,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
2.应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原则。操作探索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科学区必须提供能反映该科学知识的直观形象的教玩具和具体事物,提供有趣的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材料,如在区角活动“沉与浮”中,让幼儿尝试将沉下去的东西想办法浮上来,让浮的东西想办法沉下去,这样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更易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3.生活性、层次性、安全性原则。“生活即教育”。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 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幼儿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下,自发地思考,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科学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的生活。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材料对应相适应的年龄段,同时,操作方法也根据个体因人而异。如在设置“会亮的灯泡”时,刚开始,只投放电池、灯泡,让幼儿想办法将灯泡变亮;之后又投放了钟表,让幼儿想办法将这些不走动的秒针和分针动起来,并教给幼儿区分正负两极的方法,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而且又随机将一个高结构的活动转化成了低结构的活动。最后,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三、解决策略
1.量身定做,创设适合本班幼儿的科学区域,适时投放相应的区域材料。对于所处城乡结合部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城市孩子高档的玩具材料,但他们更接地气,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失败,胆子更大,什么事都敢于动手尝试。例如,在小班,投入各种水果探索水果浮沉,观察其初期与后期的变化,在种植区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中班时浮沉实验时投入的东西将增多,如泡沫块、铁钉、木块,并要求幼儿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大班在浮沉试验中投入的材料将更多要求更高,需要幼儿会观察图并用简图和语言表达结果。
2.充分挖掘教材、挖掘本土资源,创设科学区域活动新内容。教师要积极主动充分地挖掘教材,发现一点、创造一点、应用一点,孩子们的生活就会更加丰满生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发现观察素材的源泉,如观察小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过程;树叶的变化,水的变化,摩擦发热,奇妙的静电,等等。
3.转换方式,班级科学区与年级科学区齐头并进。在各个班设立科学区的同时,在各年级楼道另辟一块较大的地方进行科学区的创设,这里设置一些如机械的转动、水泵的工作原理等大型的装置,既可以参观亦可动手操作,又可避免地方过小的弊端。
4.丰富区角内容,分散注意力,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积极创设各类区角,如表演区、超市、医院,分散幼儿注意力,使各个区域中的活动更加积极有效。
总之,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使幼儿主动、活泼地学习,强调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科学区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材料,既能激发幼儿自主创作、探索和学习的能力,也能培养他们自立、自信和自强的性格品质,促进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福建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孙亚琴 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自主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
论文作者:王好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幼儿论文; 科学论文; 材料论文; 区域论文; 孩子们论文; 操作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