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决策 历史性的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性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同志在与采访十六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策,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完全可以这样说,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而党的十六大则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而载入史册。学习领会十六大精神,必须认识到我们党在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党代表大会的这个鲜明特色。
一、历史性决策的主要根据
党的十六大为什么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呢?
首先,这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所决定的。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讲了“四个是”,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四个是”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时代意义、思想来源和历史地位。
其次,这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了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特别是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它深深地扎根于党和人民的实践之中。我们党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进步潮流,同1917年十月革命后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步潮流,在中华大地相交汇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和优势。因此,党在自己的奋斗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党的历史经验,2000年2月25日,他在广东考察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就说过:“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200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时,再次指出这些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这次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总结了最近这13年的10条基本经验,又一次强调,归结起来,还是“三个代表”,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尽管是2000年2月提出的,但它是以党和人民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提出来的,所以要把这一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这还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都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江泽民同志指导广东省高州市的“三讲”教育后,从那里出发在深圳、顺德、广州等地进行深入考察的过程中,最后在广州提出的。5月份在江苏、浙江、上海开展党建调研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又深入地研究了那些地方国有企业、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的经验。6月和8月,江泽民同志又分别在西北五省和东北三省进行调研,与此同时,中央又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对一批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001年的“七一”重要讲话。在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的过程中,江泽民同志一方面要求大家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领会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另一方面又根据改革开放提出的新问题,提出了14个研究课题,由胡锦涛同志组织中央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开展研究。十六大报告起草组成立后,又组织起草组同志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可见,这一重要思想凝结了全党集体的智慧。
第四,更为深刻的道理是,十六大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是有历史原因和历史必然性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方位,实际上也就是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历史方位。
所谓历史方位,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横向和内向等各种因素的交叉点,强调“历史方位”,就是强调一个新事物、一种新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特别重要性。
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方位,即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方位是什么呢?
从纵向来看,即从党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情发生了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也就是说,党的性质没有改变,但是党的地位变了,党承担的任务和历史条件变了,我们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我们党今天面临的问题都是由此而来的。
从横向来看,即从党所处的外部环境来看,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化,国内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四个多样化”。从世界范围看,不断发展的新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推动着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素。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执政党都面临着世纪的挑战和考验,因此世纪之交一批大党老党纷纷失去政权。我们党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同世界紧密联系中建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从内向来看,即从党员和党的干部队伍的结构来看,我们党已经发展为具有6635万党员的大党,其中“文化大革命”以后入党的党员已占相当大的比重,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已有1480万名,占22.3%;特别是,干部队伍开始整体性新老更替,不仅新中国成立之前成长起来的干部,而且“文化大革命”前党培养出来的干部,都陆陆续续退下领导岗位,一大批“文化大革命”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十六大前各省换届改造后,31个省区的党委书记平均年龄已降到58.16岁(十六大后再次调整,已降到57岁)。在省级班子成员中,50岁以下的超过了三分之一,十六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平均年龄55.4岁,50岁以下的占五分之一。这无疑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
从这三维坐标构成的历史方位看,我们党在进入21世纪后肩负着艰巨繁重的历史使命,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承担着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样两大历史性课题。而这样的任务、考验和要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从思想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要求来看,就是要在21世纪国内外复杂变幻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怎么样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么样进一步回答好在执政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下,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说: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综上所述,党的十六大作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历史性决策,是有充分根据的,是十分重要的。
二、历史性决策的时代意义
那么,十六大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的历史性贡献在哪里呢?
关于这个问题,十六大报告讲了两句话。一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另一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两句话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地位,为21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武装。
第一,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觉醒。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表述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表述有一个主语,就是中国共产党。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对人民群众和其他党派的要求。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同志明确地说过:“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用‘三个代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由此可见,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把它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体现了我们党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清醒和自觉。
第二,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为我们党从严治党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告诉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在实施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在新的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严治党,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坚持“三个代表”。所以,我们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三,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同时又为我们执政治国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由于我们党已经成为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落实到执政为民上来,体现在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上来。而且,根据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因此,党的建设最终要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党的理论最终要落实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同时也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四,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明确了我们评判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准,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而且错综复杂、相互交织,这就要求我们以实践为基础,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需要调整补充的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以利于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因此,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为我们评判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是否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精神,提供了一个根本标准。
第五,归根到底,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为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新形象,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根本方向。我们曾经说过,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当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到党的旗帜上的时候,“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的新形象。中国共产党也由此而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在海内外备受关注,引起强烈反响的根本原因。
三、贯彻历史性决策的根本要求
十六大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就是要求全党在新世纪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什么叫做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十六大报告,首先要牢牢把握“三个坚持”,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个坚持”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应该讲,自从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来,我们对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和贯彻这一思想的工作要求,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到江泽民同志发表“七一”重要讲话,我们认识到了“‘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到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历史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到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不能超越于时代的发展;我们所讲的先进性是与时代相适应并能推动历史前进的现实的先进性。而且这种先进性必须表现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是在这样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就是“三个坚持”,所以,我们要响应十六大的号召,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必须指出的是,根据十六大报告,把握“三个坚持”这个根本要求,必须在坚持“四个新”上下工夫。
“四个新”,一是指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二是指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三是指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四是指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这“四个新”,强调了党的理论、党的事业、党的基础、党的建设都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达到新水平。
显而易见,这“四个新”具体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这个根本要求,或者说,“三个坚持”的根本要求,只有通过“四个新”体现出来,才算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
“四个新”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即理论要创新。这是因为,党的理论能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也是因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还因为,理论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不断突破前人,还要准备后人突破我们,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清醒和自觉是难以做到的。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同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每推进一步,都要遇到多少障碍?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每推进一步,又都带来多大的变化?因此,“四个新”中,我们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
“四个新”强调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是我们党付出巨大代价获得的重要认识。前几年学习邓小平理论,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现在应该进一步把这一问题同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事实上,邓小平在1980年2月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一问题时,强调的就是执政党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地位,就必须把坚持搞现代化、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政治路线的主要内容。联系苏联、东欧共产党失去政权的经验教训,更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更应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四个新”中,一个基本的但又有许多新情况的问题,是如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说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是因为我们党历来主张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过去搞革命是这样,今天搞建设也是这样。但这一问题,在今天又碰到许多新情况,是因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了两大问题:一是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一批新的社会阶层,二是在各类社会群体中出现一些新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些复杂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第一,我们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项重大方针确立起来,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第二,同时更新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不只是体力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第三,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认识到社会财富是在劳动和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各种要素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的,要放手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第四,为此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第五,因此在政治上,我们不能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要正确认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第六,根据这样的认识和结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就应该通过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我们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节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使大家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四个新”中,关键在于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党的活力体现在哪里?毫无疑问,首先应该体现在思想理论上不僵化;但是,正确的思想理论只有转化作为制度,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战斗力。因此,只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民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才能使党的工作真正充满活力。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几个部分,从多侧面反复地论证了这一重大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加强党内民主的问题上,强调“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又比如,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问题上,对什么是党的领导、党如何领导和执政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一切,都体现了制度创新的精神和要求,给党的肌体注入了新活力。
因此,这“四个新”的实质,就是从党在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出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
四、历史性决策提出的理论任务
十六大强调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作出这一历史性决策,具有重大而又长远的指导意义和历史贡献。因此,我们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
首先,要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了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
同时,要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事实上,我们确实有许多问题要研究。比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是由哪些观点和原理构成的,内在逻辑是怎样的;执政党与没有执政的党有哪些区别,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等。因此,我们还要继续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在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特别是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