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林艳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实践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6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根据随机分表法分为观察组(整体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每组各33例。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实践效果显著,可改善不良生活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模式;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不良生活行为及心理状况关注较少,多认为此需要患者自身调节,难以对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整体护理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整体护理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1月6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根据随机分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纳入标准:无精神疾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均知情同意;经颅脑CT诊断确诊,为初发病。排除标准:有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49-65岁,平均(56.34±2.64)岁;对照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49-68岁,平均(56.46±2.8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密切观察各项指征,行常规健康宣讲、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及康复训练,出院后叮嘱定时复查。

观察组:行整体护理模式,具体为:强化引流管护理,增加检查频率,密切观察引液情况,重点观察引流管是否发现堵塞、脱落以及折叠现象。做好再出血预防工作,对各种可能引起颅内压上升因素进行排查并消除,避免发生术后在出血。定时翻身,避免压疮,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插拔导尿管,避免感染。定时指导家属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按摩,行被动康复活动,避免肢体萎缩。平卧下将下肢垫高15-30°,加下肢静脉血回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可能出现的后遗症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尽最大可能减少后遗症。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内容包含压疮、便秘、深静脉血环、关节萎缩,进行对比。采用健康行为评价量表,对患者健康行为进行评价,内容包含:疾病知识、药物管理、自我监测、症状管理、心理管理、饮食管理、预防复发、运动管理、定期复查,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健康行为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高血压为最常见慢性病之一,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脑出血已成为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经抢救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心理压力大,治疗依从性较低。治疗期间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整体护理模式是在基础护理上,对护理流程进行归纳整合,优化护理流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提升整体护理质量,取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行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效果显著,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各项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改善不良行为,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俊俐,苏晓梅,周灵静.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整体护理效果[J].西部医学,2016,28(6):878-880.

[2]郝秋玲.整体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7):1036-1037.

论文作者:林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  ;  ;  ;  ;  ;  ;  ;  

整体护理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林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