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企业发展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启示_石油论文

西方企业发展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启示_石油论文

西方企业发展历程对我国石油业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石油业论文,发展历程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对于石油工业而言,与国际市场接轨,建立高效精干的国际油公司体制是企业的奋斗目标。如何借鉴西方大型企业经验,通过企业重组,既满足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要求,又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已成为石油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

一、西方企业扩张历程

西方工业国企业扩张的途径,除了依靠自身积累使实力规模增长之外,还采取兼并、合并、接办、辛迪加、托拉斯、卡特尔、控股公司、合资企业以及其它新型的项目合作形式,使得企业的规模和科研开发能力迅速提高。尤其是兼(合)并方式在企业成长中被普遍采用,这是由于这种方式是使企业快速扩张,获得稀缺资源,增大市场份额和减少市场风险的有效途径。在历史上,美国工商企业经历了四次兼并浪潮。19世纪末,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资本的集中出现了垄断,为第一次企业兼并创造了条件,企业主要是通过横向兼并建立起大公司。1901年出现的美国钢铁公司即是由卡内基和联邦两大公司,加上另外八家钢铁公司,一家铁矿公司和一家轮船公司合并而成的,其资产超过了10亿元。20年代以后,出现了第二次企业兼并浪潮,它是以纵向兼并为特征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带动了能源需求,大型石油公司应运而生,其中,埃克森公司取代了钢铁公司而成为最大规模的企业。60年代末出现了以混合兼并为主的第三次企业兼并浪潮,企业规模之大远远超过前两次兼并浪潮,其中,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就有6家。1981年杜邦公司以78亿美元兼并了销售额比它多50亿美元的大陆石油公司。此后,美国企业又出现了以“借贷”为手段的兼并浪潮。事实上,这次兼并浪潮在某种意义上是前三次的回流,主要动向不再是扩张,而是改组和重建,具体做法就是压缩、割卖、甩卖和支解。前三次兼并所追求的目标是企业的规模,即资产额,销售额,雇员数等,这是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这样做既可以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影响市场上原材料和产品的价格,又可以较大程度地左右政府的决策。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出现了新的动向,即:1.传统大企业管理过度集中、层次多、运作不灵活和成本居高不下的弊端已经明显暴露,使其在新的市场压力下难以苟延;2.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大企业通过内部交流信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优势已经弱化;3.消费追求个性已成大趋势,传统的批量生产已不合时宜。在这种形势下,原有的规模经济有可能演化为规模不经济,因此,以改组和压缩为主要特征的兼并方式就应运而生了。第四次兼并浪潮优化了产业组织,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加速了国际资本融合的进程。处于世纪之交的西方工业国企业普遍采用了在兼并中扩大,在扩大中化小的新的重组模式。这样一种交叉扩展方式,反映出企业的主要约束不是来自政府而是来自市场,而企业的着眼点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国际市场,这在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在新的层次上扩大规模,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企业化小的趋势显示出在信息时代以市场交易代替企业内部管理以协调各项经营活动和进行资源配置的必要性。目前英美企业的管理效率是通过公司股票的价格波动状况来反映的,但它只能提供独立上市公司的综合信息而无法获知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绩效的信息。企业化小的趋势使许多综合型公司的分支机构成为独立公司,将管理效率评价贯穿于原有机构的内部。这种交叉扩展方式一方面把国际经济带入一个快捷变革的“大型化时代”,另一方面又促使大企业实施机构分解或业务分割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二、世界石油工业演化过程及其新动向

企业重组的浪潮必然波及到石油工业。上面已经提到第二次兼并浪潮就是由石油公司的纵向兼并引起的,由此诞生了当时最大规模的企业,这就是石油工业发展的第一阶段——西方大石油公司垄断阶段。而垄断地位的取得和占有在相当程度上归功于西方石油公司的规模优势。出于切身利益,其它发展中产油国相继组建了国家石油公司,并成立了OPEC组织。随着国有化进程的加快,各成员国石油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并取得了石油资源的控制权,使其有能力运用石油武器对西方工业化国家展开对抗并取得了胜利,进而在70年代基本上垄断了市场,引起了两次油价暴涨危机,对西方各国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危胁,世界石油业也由此进入了第二阶段——OPEC垄断阶段。此间,各西方工业国及时调整了战略,把石油安全置于国家经济战略的中心,很多国家组建了国家石油公司,加强了对石油工业的控制,而且成立了国际能源组织以相互协调,争取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高油价的驱动下,各大石油公司和其它非OPEC产油国石油企业为攫取石油利润,纷纷扩大规模,增加产能,最终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形成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引起1986年油价暴跌危机。危机前后,OPEC组织限产保价战略的实施使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急剧下降,这意味着竞争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由此,进入了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第三阶段——即以OPEC为主的多元制约阶段。为稳住在石油市场上既有的地位,OPEC成员国调整了石油战略,大力组建上下游一体的大规模石油化工企业,以实现其打破西方化工业垄断和下游补上游的目的。而西方国家基于长远考虑,仍然把国家石油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了一系列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本国上游业。此时,上游企业的着眼点是集中资金技术投入到几个勘探新区,努力寻找“大场面”,这是以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为后盾的风险投资思路,讲究抓住最有利的机会,大幅增加储量和提高产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成本,避免高开发度区块储量增长慢和开采成本高的缺陷。同时,各石油企业也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强调优化原则,保持业务宽度和规模,因此,在石油下游业,出现了大量的兼并活动。从上可以看出,在石油业中,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无论是出于眼前经济利益还是出于长远安全的考虑,各石油企业都力图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在规模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

90年代,石油供应充足,世界石油市场相对稳定,对石油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似乎不如80年代那么明显。由于油价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以及全球性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出现“大场面”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各国石油企业扩大再生产投资渐渐跟不上资本市场需求的增长。在此背景下,石油公司主要是面向市场,寻找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吸引国外资本,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石油经营,中东、拉美和独联体等地区的大量中小规模已探明待开发区块纷纷向西方油公司开放,这就推动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全球化进程。同时,西方油公司也有了多目标优选和形成新型跨国经营方式的机会。

这一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和追求低成本的趋势促使石油企业重组方式与当今其它行业的交叉扩展重组方式相一致,表现为:1.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全球各地大量已探明待开发区块的开放形势,上游业兼并的焦点是择优购买储量,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开发效益。而天然气企业与电力工业的联合形成了另一个兼并热点,这是源于对电力的旺盛需求。而环保压力、电力工业的私有化进程和天然气发电技术的进步则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进程。2.主业突出。各大石油公司逐步收缩经营范围,强调主业回归,析出非核心业务,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专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3.新兴石油公司的成长。面对开放的石油资源市场,新兴的石油公司利用信息技术和石油专有技术的优势以及灵活的经营机制,抓住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迅速地壮大起来,某些在私有化进程中的国家石油公司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这是世纪之交石油企业成长的一大特色。4.石油上游业在自我改造中发展。针对现有资源条件的约束和开放的储量市场,一些大石油公司似乎正在向控股公司的模式转变。有的公司改组为等级制度弱化、运作功能很强的业务单位网络,这种网络结构能更加有效地实现知识信息的交流,它把行政权力和责任推向工作前沿以提高机动能力和生产效率。甚至一些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已改组为资产经营小组联盟形式,小组全权负责盈亏,并引入一整套财务标准和操作标准来衡量经营业绩。5.石油下游业兼并愈演愈烈。长期以来石油下游业的大规模发展和技术进步造成加工能力过剩,利润下滑。为摆脱困境,各大石油公司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了大量兼并活动。这种重组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使生产资源进一步集约化,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强新产品开发能力,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综上所述,石油企业各种兼并重组方式都是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它既体现了国家的石油政策,又反映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客观要求。

三、给我国石油工业的启示

长期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和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形成了我国石油企业政企不分的局面,其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突出表现是:一方面是机构臃肿,冗员低效,企业办社会的负担沉重,成本居高不下,无灵活面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的能力;另一方面,各企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又势单力薄,没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如今,世界上长期的低油价以及国内原油高成本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随着国内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要取得勘探重大突破将更加困难,它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不可能期望一朝一夕发现“大场面”并随之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我们在国内面对的是现有储量质量劣化,主要分布在沙漠、戈壁、滩海或者是产能很低的低品位油田(包括低渗透、超稠油、深层稠油等),针对这些复杂性油气田,油气勘探开采不可能采用以前的大兵团会战方式,而必须依靠更新技术,有针对性地具体攻关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且,我国石油“储采失调”,储采比呈消耗型下降趋势,为弥补储量的不足,我们必须面向国外寻找储量。当前的石油工业“全球化”进程也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大量已勘探未开采的区块等待着我们去开拓。要参与国际竞争,我们的企业必须规模适当,技术先进,而且针对性强,这一点体现了当今国际石油业发展的潮流。

借鉴国外石油企业购并重组的成功经验,我国石油企业应突破既有观念的束缚,面向市场,面向世界,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交叉扩展,在兼并中扩大,在扩大中化小等新型重组模式进行改组,在达到企业经济目标的同时保证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做法是: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各石油基地生活设施的完善,企业办社会的必要性越来越小,因此,建议解体“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形式,分离后勤服务系统,充分利用市场交易来代替企业内部管理,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2.确立油公司主业地位,析出非核心业务,建立油公司与石油专业技术服务公司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作业业务重新组合,通过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公司的积极性来降低作业成本,改进作业质量,提高整体效益。所谓战略伙伴关系是独立成员间在相互信任和合作互利基础上确立共同目标以达到较长期的相互依存和协作关系,伙伴间机会与风险共享。它既不是那种“小而全”作坊式生产模式,也不是依固定标准大规模生产,不注重具体特色的批量式生产模式,而是集约式生产模式,即吸收上述两种模式的长处,油公司和专业服务公司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和长处,针对具体区块联合攻关,共同获益。由于二者的独立性,它们有自主选择伙伴的权利。当一个项目完成后,原有的伙伴关系也就结束了,他们可以针对新的项目选择更合适的伙伴来重新组合。3.集中全国石油行业资源优势,包括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规模优势,以资产为纽带构建一种以油公司为主,总体实力强,内部结构相对松散,针对性强,能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大公司模式,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油公司内部,顺应信息时代潮流,拆除形形色色的纵向结构即进行“非纵”“缩小总部”和“网络化”的改造,把大公司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形向网络形方向转变,将经营权和责任推向工作前沿以提高机动能力和工作效率。一方面适应当前以及今后石油资源贫化、中小型化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和及时。4.积极探索天然气工业大规模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借鉴国外石油天然气公司与电力企业实施新型纵向合并的成功经验,加速推进天然气的开发、输配和利用的一体化进程。5.在下游业中,通过兼(合)并实现资产重组,在压缩总规模的同时,提高石油深加工的技术含量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虽然存在着西方石油企业重组的成功经验,但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的我国石油工业来说,还没有一套可以完全照搬的成功模式,只有借鉴他人所长,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开创一条真正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石油企业重组的成功之路。

标签:;  ;  ;  ;  

西方企业发展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启示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