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 264300
摘 要:针对数学教学易流入枯燥,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减退的教育难题,本文旨在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让数学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呼唤学生的学习热忱。
关键词:数学 情境 故事 实验 兴趣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陷入学习内容抽象难懂、学生感觉枯燥无趣的情形。而《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因此,设置有效的数学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有显著的作用。以下结合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际,以及在教学情境方面的研究探索,浅谈一下我是如何创设情境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起求知欲望
“学生的思维靠的是后天培养和训练。而人的思维往往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时会更加活跃。”所以在教学中,我试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思考的氛围,让学生在疑难中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问题情境不是简单的提出问题,更不是在那种一问一答的传统模式里打转。老师应该潜心研究教材,设计出提纲挈领式的问题,让课堂在该问题中循序渐进,抽丝剥茧中水落石出,形成真正的向心力。
例如教学初一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张厚度是0.01厘米的纸对折20次后,厚度约为多少厘米?问题一出,学生先是凝神思考,紧接着就七嘴八舌议论起来,还有的同学动起手来尝试着折叠,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有了良好的开端,这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求知的状态,不仅在现实背景中理解了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故事情境,集中注意力
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贴近生活的数学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活中有很多数学故事,如何把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数学回归到生活中来?该问题能尽展教师的智慧,特别是能够从经典的故事里寻找数学的影子,让数学的人文气息更加浓郁,更显教学的机智。
在教学初二上册《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时,我讲述了在书中看到过的一个故事: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英勇善战,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很多奇迹。同时他还有着卓越的数学才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军与德军在莱茵河畔激战,德军在莱茵河北岸A处,如图,因不知河宽,法军大炮很难瞄准敌兵营。聪明的拿破仑站在南岸的B点处,调整好自己的帽子,使视线恰好擦着帽舌边缘C看到对岸德军兵营A处;然后他一步一步后退,一直退到自己的视线恰好落到刚刚站立的B点,让士兵丈量他脚站的D处与B点间的距离,并下令按这个目标发射大炮。在这次战斗中,拿破仑凭借着他的军事才能和数学才能,在战场上获得了胜利。
讲完后我问学生:你能说明这其中的道理吗?
实际上,这是数学中全等三角形的问题,而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的回顾与思考这一环节,我又启发学生:拿破仑还可以怎样测量,也能测出河岸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创设实验情境,在操作探究中掌握知识
通过操作演示、实验等活动所获得的情境,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启发性。让学生自己动手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静为动,更能加重学生的理解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对数学来说,许多问题来源于猜想。猜想是带有猜测性的想象,属于合情推理的范畴,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他们能够通过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着眼于事物的相互联系,提出有创意的猜想。
当然,猜想只是一种手段而并不是目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参与到创造性探究的活动过程之中,让学生对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以达到开发智力、提高能力、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具体实践中,当学生提出自己的大胆猜想后,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究验证的空间,让学生或动手操作、或讨论交流、或思考发现,在对猜想的验证过程中体味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总之,情境教学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把枯燥的数学生活化,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一条趣味盎然的新路径,让学生在快乐与喜悦中把索然寡味的枯燥数学了然于心,让高深的数学更加平易近人。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自由宽松的教学情境下不断地发挥潜能、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龚丽清 课堂因有效对话而精彩——《体积》教学案例与反思.《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
论文作者:董华玲 万凤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4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拿破仑论文; 的是论文; 自己的论文; 枯燥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