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法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成果分析论文_刘素梅

基于兴趣法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成果分析论文_刘素梅

摘要:现代教育更加关注教学活动的高效性呈现,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为提升学生作业完成效果,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兴趣法,革新作业设计形式与评价方式,以优化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作业设计与评价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利用兴趣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成果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法 作业设计 评价方式

数学作业属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内容、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兴趣法优化作业设计,以获得更为良好的作业完成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1、作业设计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未能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兴趣法的应用,从作业设计等方面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尊重与发展学生个性,作业设计不应该限于简单的解题训练。数学教师需要形成新的作业观,为作业赋予全新内容和形式。

1.1绘画式作业

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绘画式作业,使学生通过绘画方式对所学内容形成巩固效果。比如在“平面图形”、“轴对称图形”等内容教学过后,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绘制一些优美的图案,随后在全班进行展览。此种作业形式,能够充分展现出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还能激活其思维,有效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1.2情境式作业

很多时候,学生是否对作业感兴趣,取决于其内容是否足够新鲜。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单调的作业形式感到枯燥。如果教师能为作业创设相应的情境,则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对一些应用题进行改编,使其更加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1.3课题式作业

相关研究表明:人类在内心深处都有一些根深蒂固的需求,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当中,该种需求更为强烈。基于学生的此种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小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与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分析与探索对问题解决的途径,并对探索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比如在“百分数”相关内容的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调查现在银行的利率,计算相同数目的钱,购买国债、定期存款以及活期存款哪种方式利息更多,并写一篇关于怎样让自己的钱增值的作文。此种作业不仅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能强化学生对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1.4调查式作业

调查式作业,是指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以数学角度分析资料,使学生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形成更深的认识,提出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案。数学教师应该从生活中挖掘可以引发学生调查与实践兴趣的材料,继而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思考探寻其新思路和新方法。比如在“统计图”课后,要求学生深入实际生活,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并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调查式作业,使学生回归生活这一“大课堂”,经过亲自调查、研究、比较、计算、分析等过程,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其实践能力。

1.5实践式作业

由于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大都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很难通过单纯推理等抽象方法获得知识内容。而对一些抽象性与规律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这一教学辅助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圆柱体”、“圆锥体”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硬纸板等材料制作出一个圆柱体与圆锥体。此种课后实践作业,不仅能够丰富作业内容,更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认识一些规律性知识,对其学习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2、作业评价方式多样化

现代教育强调教师所采用评价方法、目标以及内容的多元化与多维度发展。对数学作业的评价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业属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与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是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渠道。教师在选择作业评价方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发挥作业的导向、激励以及调控作用。

2.1激励式评价

学习属于一种复杂性较强的认知与实践活动过程。而导致学生作业完成水平较低的因素多种多样,若想优化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并不是在短时间便能实现的。对于作业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客观评价和鼓励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和努力,在作业中某个方面出现进步时,亦或是面对困难依然完成作业,教师便可以适当提升其评价等级,对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战胜困难之后所获得的快乐,促进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被他人肯定、赏识与尊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便能在他们的心中种下努力学习的种子。教师要摆正心态,以赏识的目光去批改每名学生的作业,在其中搜寻一些闪光点,利用赞赏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这样一来,能使学生得到内心深处的舒展,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关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表扬和奖励次数越多,参与学习活动的自发性就越强。教师要重视评价的及时性与具体程度,有效激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共鸣。

2.2“等级+短语”式评价

优秀的作业是多项指标的一种综合性体现,如果教师只关注对学生解答过程正确性的评价,很难促进其学习习惯的正向发展。为方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完成作业的优劣和成败,使其树立起正确的导向,需要利用“等级+短语”的评价方式。可以将作业分成优秀、良好以及较差等三个等级。对于能够独立思考,并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优秀+奇思妙想”、“优秀+字迹工整”等评价。而对于作业完成比较急躁、错题较多的学生,可以婉转的表达批评意见,比如“良好+及时改正”、“较差+不懂就问”等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要充分结合兴趣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设计形式与评价方式等方面入手,强化学生作业完成效果,通过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效果,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宗合.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优化研究[J].学周刊,2018(14):34-35

论文作者:刘素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基于兴趣法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成果分析论文_刘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