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一、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葛淼,刘玉冰,杨文婕,李浩,何进伟[1](2021)在《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岭回归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尿中出现的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害的一个敏感指标,可以反映机体蛋白质异常,目前医学研究中缺少地理因素对其参考值的影响的研究。本文搜集全国102个不同医疗机构测定的7167例健康成年人尿微量白蛋白实测值,选取25项地理指标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与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相关性显着的地理因素,再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岭回归分析、支持向量机分别建模,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确定其最优模型。最后使用ArcGIS10.2软件进行插值出图,得到中国健康成年人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分布图。通过分布图可以看出,参考值的分布趋势为北部较高,南部相对较低,由北到南逐渐降低。如果已知某一地区的地理因素数据,可通过上述方程预测这一地区的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

谭令[2](2020)在《三草降压汤对SHR肾脏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前,全世界近三分之一成年人患有的高血压[1],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3亿之多[2]。因此,高血压已成为消耗社会医疗资源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的经济负担日趋严重。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患者尤其不能忽视的风险,其中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发生率已高达18%[3],仅次于糖尿病肾病和肾小球肾炎。在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面,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创立的三草降压汤(Sancao Decoction,SCD)临床疗效显着,SCD由芍药甘草汤加龙胆草、益母草、夏枯草组成,具有清肝泻火、养阴柔肝、活血通经和利水散结等功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发现SCD可通过抗炎作用显着降低血压,因此,本研究拟在此基础上探究其能否通过抗炎作用进一步改善高血压造成的肾脏损害。目的:1.观察SCD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肾功能、尿液生化指标及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的改善作用。2.通过检测肾脏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 B(NF-κ 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等蛋白的表达,探索SCD对TLR4/NF-κ B/NLRP3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从而明确SCD改善高血压肾损害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4只20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随机分为模型组(SHR组)、卡托普利组(CPT组)(30mg/kg)、三草降压汤组(SCD组)(10.6g/kg),8只同周龄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2周,分别于给药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压,并于给药12周后,留取各组大鼠24小时尿液,生化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UCRE)和尿蛋白(UP)等指标,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取血清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血尿酸(UA)等肾功能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评估肾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 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IL-1 β蛋白的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 B和NLRP3的蛋白表达情况。最后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各组大鼠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给药前,SHR 组、CPT 组及 SCD 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上述三类血压值均显着高于WKY组(P<0.01);给药4周后、8周后及12周后,与WKY组相比,SHR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相比,CPT组和SCD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与WKY组相比,SHR组、CPT组及SCD组的心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HR组、CPT组和SCD组三组之间的心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大鼠尿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治疗后,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显着升高(P<0.01),尿肌酐显着降低(P<0.01),尿量明显减少(P<0.01),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和尿蛋白定量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大鼠相比,SCD组和CPT组大鼠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均显着降低(P<0.01),且两组的尿肌酐浓度均明显增高(P<0.01),SCD组的尿量显着增多(P<0.01),而CPT组的尿量未见明显增多(P>0.05),SCD组和CPT组的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均显着降低(P<0.01),但此两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显改变(P>0.05)。3.各组大鼠肾重、体质量和肾脏指数的变化治疗后,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双侧肾脏总重量无明显改变(P>0.05),但SHR组大鼠的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SHR组的肾脏指数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相比,SCD组和CPT组大鼠的体质量无明显改变(P>0.05),CPT组大鼠的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1),但SCD组大鼠的肾脏指数无明显降低(P>0.05)。4.各组大鼠肾功能的变化治疗后,与WKY组相比,SHR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血尿酸(UA)均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相比,SCD组和CPT组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尿酸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HE染色结果显示,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部分肾小球重度萎缩,肾内动脉周围重度炎性浸润,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明显,肾小管扩张。与模型组相比,SCD组和CPT组大鼠肾小球萎缩程度减轻,肾小管无扩张。(2)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肾组织内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多,SCD组和CPT组胶原纤维的表达明显减少。6.SCD对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IHC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与WKY组相比,SHR组的TLR4、MyD88、NF-κB、NLRP3和IL-1 β蛋白的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相比,CPT组和SCD组的TLR4、MyD88、NF-κ B、NLRP3和IL-1 β蛋白的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WKY组相比,SHR组的MCP-1和IL-1 β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SHR组相比,CPT组和SCD组的MCP-1和IL-1 β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1.三草降压汤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肾损害,其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血压,改善尿液生化异常,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水平,改善肾脏组织的病理形态等方面实现;2.三草降压汤可通过调控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抑制肾脏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高血压肾损害。

程俊文[3](2020)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应答因子1(Egr-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经测定Egr-1分别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Type 2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2型糖尿病(Tyt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水平差异,分析探讨Egr-1与DR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DR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酒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4例T2DM患者,依据散瞳后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Diabetes retinopathy,DR)并分组,其中单纯T2DM组44例,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组40例,对照组选自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48例健康体检者,性别和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血清标本中Egr-1的水平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常规检测肝肾功、尿酸、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等生化指标,收集24h尿液测定24h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根据临床数据计算HOMA-I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所有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单纯T2DM组、DR组血清Egr-1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分析示:DR组Egr-1水平、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着高于单纯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两组FBG、HbA1c水平明显增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余相关指标行组间比较并无差异(P>0.05)。DR组hs-CRP水平也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方差分析结果提示24h尿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eGFR在不同DR分期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gr-1并无明显差异(P>0.05)。2.Egr-1与其他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gr-1与病程、年龄、收缩压、24h尿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BUN、Cr、FBG、HbA1c、hs-CRP呈正相关(r=0.303、0.309、0.267、0.388、0.511、0.401、0.339、0.182、0.280,均P<0.05)。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病程、Egr-1、HbA1c与DR有关,对DR的危险因素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Egr-1与DR独立相关,是DR的危险因素(OR=1.205,95%CI,1.061.54,P=0.005)。4.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曲线下的面积为0.913(95%CI0.8540.972,P=0.000),提示Egr-1诊断DR有一定的准确性。结论:1、DR患者血清中Egr-1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DR的一种新的炎症生物学标记物,也可能成为今后DR治疗的标靶。2、Egr-1是DR的危险因素,Egr-1可能通过启动并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而参与DR的发病过程。

吴锦旭[4](2020)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及作用机制》文中认为背景:尽管目前降压药已经广泛应用,临床上仍有较多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有持续的微量白蛋白尿,并且高血压肾损害是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第二位病因。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对减缓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向慢性肾病进展和减轻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尤为重要。目前,有研究表明在冠心病和(或)心力衰竭患者中,增强型体外反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肾功能;然而,鲜有关于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并初步论证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4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EECP组(20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均序贯既往的药物治疗方案,EECP组增加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45min,共35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记录患者的平均夜尿次数、血压和平均动脉压,留取晨尿检测尿β2微球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收集血清样本检测血清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比较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尿酸、肝肾功能、既往用药情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平均夜尿次数、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基线资料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EECP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夜尿次数(治疗前1.83±1.02次/晚,治疗后0.87±0.66次/晚,P=0.000)、尿β2微球蛋白(治疗前0.43±0.36μg/ml,治疗后 0.20±0.24μg/ml,P=0.004)、尿微量白蛋白(治疗前 42.00±48.67 mg/L,治疗后23.70±26.85mg/L,P=0.017)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夜尿次数、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EECP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降低(治疗前127.66±6.22mmHg,治疗后125.88±7.34mmHg,P=0.04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EECP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一氧化氮升高(治疗前0.14±0.07μmol/ml,治疗后0.21±0.13μmol/ml,P=0.014),而血清内皮素-1 降低(治疗前 50.40±38.18pg/ml,治疗后32.80±5.93pg/ml,P=0.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强型体外反搏能进一步减轻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减少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夜尿次数,并降低了尿β2微球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增强型体外反搏可能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有效治疗方法。

张慧璠[5](2020)在《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钠钾离子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为了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与血、尿中钠、钾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要求从2015年08月-2019年0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择300例,以尿微量白蛋白分为两组,即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组和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组,收集患者的血钠、血钾、24小时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钠、尿钾等资料,针对不同水平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钠、尿钾及血钠、血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在体重指数、肌酐、尿酸、动态血压日间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血钾、血钠、尿钠、尿钾、血钠/血钾、尿钠/尿钾之间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分析后,体重指数BMI、血钾、血钠、血钠/血钾、肌酐、甘油三酯、尿钠、尿钾、尿钠/尿钾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经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后可得出,体重指数、血钾、血钠、肌酐为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因素。结论:体重指数、血钾、血钠、肌酐为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因素。

景梅[6](2019)在《川芎嗪硝酮衍生物TBN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模型中的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实验目的: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SD大鼠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模型和db/db小鼠自发DKD模型中系统的研究TBN对DKD的药效学作用,并在DKD动物模型中对硝酮嗪(tetramethylpyrazine nitrone,TBN)的保护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为TBN进入临床试验提供实验基础。并通过观察TBN对自发性DKD(CKD-EPI评级G3,eGFR:30~59 ml/min/1.73m2)恒河猴药效学研究,为临床试验提供剂量设计依据和安全性信息。实验方法:1.采用腹腔单次注射大剂量STZ诱导SD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制作大鼠DKD模型,评价TBN对DKD的药效。注射前大鼠禁食12 h,禁食大鼠称重后腹腔注射55 mg/kg STZ放于笼内。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pH 4.5的0.1 M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STZ注射3 w后尾静脉采血测血糖≥16.7 mmol/L为糖尿病模型鼠。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trl)、模型组(vehicle)、TBN低剂量组(TBN 10 mg/kg)、TBN中剂量组(TBN 30 mg/kg)、TBN高剂量组(TBN 60 mg/kg)和阳性对照药氯沙坦组(losartan 10 mg/kg),共6组。阳性对照组每天给药一次losartan,其余组别每天灌胃给药TBN或saline两次,连续给药6 w。实验于给药6 w后终止,观察药物对DKD大鼠的保护作用。主要观察指标有:体重、饮水、摄食量、血糖、24 h尿蛋白与尿微量蛋白检测、肾功能指标的检测、肾组织病理学染色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测。2.采用自发DKD的db/db小鼠模型,评价TBN对DKD的药效。动物分为wt/wt组,db/db组,TBN低剂量组(TBN 10 mg/kg)、中剂量组(TBN 30 mg/kg)、高剂量组(TBN 60 mg/kg)和阳性对照药氯沙坦组(losartan 10 mg/kg),共6组。将7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组后开始灌胃给药。阳性对照药组氯沙坦每天给药一次,其余组别每天灌胃给药TBN或saline两次,连续给药6 w。主要观察指标有体重、饮水、摄食量、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指标、肾组织病理学染色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测。3.试验入选7只自发DKD恒河猴,入选标准是eGFR≤30-59 ml/min/1.73m2,CysC≥1.3 mg/d L或者肌酐≥1.26 mg/d L,体重稳定,没有给予胰岛素和其他任何的治疗。以eGFR指标作为分组依据,共分为2组:TBN组(30 mg/kg,5只)、vehicle组(2只)。每天给药2次,连续观察12 w。整个实验过程中,每周检测一次动物的体重。主要药效分析指标包括血浆肌酐(Cr-P),胱抑素(CysC)和肾小球率过滤(eGFR),给药前和给药后每4 w检测1次;次要药效指标包括糖脂代谢(FPG,FRA,PFI,Hb A1c,LDL,HDL,TG,TC),每4 w检测1次,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肌酐(Cr-U),UACR和血压在给药后8 w和12 w检测1次,摄食量每天观察1次,BW每周测量1次,血液学指标每4 w检测1次,研究TBN在DKD恒河猴中的药效学作用。4.应用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TBN对DKD动物的治疗可能作用机制,为阐明TBN的药效学提供理论基础。实验结果:1.在STZ诱导SD大鼠DKD模型中,给药6 w后,TBN高剂量给药组(60 mg/kg)显着降低DKD大鼠的饮水和摄食量。SD大鼠注射STZ后能够时间依赖性的增加血糖和尿蛋白的水平。给药6 w后,TBN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血糖水平,并且各给药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然而,阳性对照药losartan对血糖的影响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但是可以显着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和vehicle治疗的DKD大鼠相比,TBN各剂量组和losartan组均能降低Cr和TC的水平,但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重要的是,试验结束时,TBN可以显着降低BUN和TG的水平。TBN治疗也可以显着增加DKD大鼠血清中EPO和iron的水平。然而losartan组对血清iron无任何影响,并且稍微降低血清中EPO的水平。大鼠肾脏HE,PAS,Masson染色结果显示,TBN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降低DKD的大鼠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扩张和肾小球硬化。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TBN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TGF-β1和Col-IV在肾切片中的表达。TBN不仅能够保护糖尿病大鼠的β细胞团,同时呈剂量依赖性地保护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2.连续给药6w结束后,db/db组小鼠的体重相对wt/wt组显着增加;TBN各给药剂量组和losartan组小鼠的体重与db/db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TBN给药中剂量(30mg/kg)组和阳性对照药losartan能够显着降低糖尿病db/db小鼠的饮水量和摄食量,并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此外,与wt/wt组小鼠相比,TBN也可以显着降低db/db小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以及8-OHdG水平。db/db小鼠肾脏HE,PAS,Masson染色结果显示,TBN可以剂量依赖性的降低DKD的小鼠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基质扩张和肾小球硬化。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TBN可以剂量依赖性的抑制TGF-β1和Col-IV在肾切片中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微结构结果显示,TBN和losartan治疗能够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足突的融合。3.TBN连续给药12 w对自发慢性DKD恒河猴药效学研究发现,安慰剂组动物各项指标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证明该模型较为稳定。TBN给药结束后,eGFR从基线值48(±5)ml/min/1.73m2增加到53(±6)ml/min/1.73m2,平均增加了10.4%。然而,vehicle治疗组eGFR相对基线值并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与vehicle治疗组相比,TBN给药组显着降低自发DKD恒河猴血清中MDA,3-NT和IL-1β水平。与vehicle治疗组相比,TBN并未显着改变自发DKD恒河猴血糖(FPG,FPI,FRA,Hb A1c),血脂(LDL,TC,TG和HDL),血压(SBP,DBP)以及血液学水平。4.化学法抗氧化实验结果显示,TBN可以有效清除·OH、O2·-、ONOO-,在5μM时即对ONOO-具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在STZ诱导SD大鼠DKD模型中,给药6 w后,TBN可以显着降低STZ诱导DKD大鼠血清中MDA的含量和尿液中8-OHdG水平。在db/db小鼠自发DKD模型中,在TBN给药6 w结束时,db/db组尿液中8-OHdG水平相对wt/wt组小鼠显着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TBN各给药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losartan显着降低db/db小鼠尿液中8-OHdG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TZ诱导DKD模型大鼠以及自发DKD模型小鼠肾皮质AMPK/PGC-1a/Nrf2/HO-1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显示TBN能够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加大鼠肾皮质AMPK/PGC-1a/Nrf2/HO-1蛋白的表达。实验结论:1.不同剂量的TBN均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含量、血脂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和大量蛋白尿的水平,明显改善STZ诱导SD大鼠肾损伤,保护胰腺β-细胞和增加胰岛素分泌。此外,TBN对能够给糖尿病并发症白内障和肾性贫血带来有益效果。2.不同浓度的TBN对db/db自发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改善效果,病理学染色显示TBN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导致的肾脏损伤,并对糖尿病并发症肾性贫血具有有益效果。3.本次试验中vehicle治疗组恒河猴各项指标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证明该模型较为稳定。TBN连续给药12 w显着增加自发DKD恒河猴eGFR水平,并能显着降低血清CysC,TG,MDA,3-NT和IL-1β水平。这些实验结果表明TBN对慢性DKD恒河猴肾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次试验中观察了TBN多次给药后的疗效,但样本量较少,TBN对DKD的疗效还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进行验证。4.TBN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发挥肾脏保护活性,改善DKD模型的肾脏功能从而治疗DKD。

孟妍[7](2019)在《黄精联合抗性淀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黄精和抗性淀粉(RS)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高RS黄精饼干的最佳配方及制备工艺,并通过人群试验研究,观察其对早期DN患者的饮食干预效果。方法:1.构建DN大鼠模型,观察RS,黄精以及联合作用对早期DN大鼠的作用影响。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制作高RS黄精饼干的最佳配方及制备工艺。3.单中心临床试验探讨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的临床功效。结果:1.动物实验:实验4周后,除联合低剂量组外,其他各干预组空腹血糖(FBG)均降低,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在黄精组、RS组以及联合作用组也呈降低趋势。黄精联合RS组的糖化血清蛋白(G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比模型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2.高RS黄精饼干最佳配方及制备工艺为:以低筋粉100%作基准,其它添加量为RS28%,花生油40%,木糖醇18%,泡打粉3.5%,黄精24%,鸡蛋10%,水30%,烘烤温度面火170℃,底火150℃,烘焙时间20-25min。3.人群试验: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腰围、臀围、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均有所下降,实验组高RS黄精饼干组的Hb A1c显着降低(P<0.05)。尿微量白蛋白(m ALB)、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丙二醛(MDA)均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组增加幅度小于低蛋白饼干对照组;尿β2微球蛋白实验组呈下降趋势;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RP均下降,其中IL-6显着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诸多中医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黄精联合RS可显着降低早期DN大鼠的GSP、TNF-α、CRP水平,提示在控制血糖、降低炎症反应有明显功效。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未发现黄精和RS可以明显改善早期DN大鼠肾脏细胞外基质(ECM)m RNA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干预时间较短有关。2.通过配方及工艺优化,制作出一款具有低热量、低蛋白、低GI、高RS的营养饼干。3.高RS黄精饼干可显着降低早期DN患者Hb A1c、IL-6水平,提高血清T-SOD水平。同时可改善中医症状,延缓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有关。

陈静[8](2019)在《a1-MG、U-mAlb、UTf、IgU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评定》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探讨联合检测α1微球蛋白(a1-MG)、尿微量白蛋白(U-mA1b)、尿转铁蛋白(UTf)、尿免疫球蛋白G(IgU)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 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85例,按2001年美国肾脏基金会(K/DOQI)分类标准分为3组:A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90 ml·min-1·1.73m-2)41例;B组(肾功能轻度损伤组,60 ml·min-1·1.73m-2≤eGFR<90 ml·min-1·1.73m-2)27例;C组(肾功能中-重度损伤组,eGFR<60 ml·min-1·1.73m-2)17例;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及其他相关资料,检测研究对象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尿素氮(UREA)、血肌酐(SCr)、α1微球蛋白(a1-MG)、尿微量白蛋白(U-mA1b)、尿转铁蛋白(UTf)、尿免疫球蛋白G(IgU)等指标,探讨a1-MG、U-mA1b、UTf、IgU在不同肾损伤程度中的变化特点,以及与eGFR的相关性;通过分析特征工作曲线(ROC)比较单项检测和四项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 果]A、B、C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FPG、HbA1c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A、B、C组a1-MG、U-mAlb、UTf、IgU水平在早期肾功能正常时就已经开始升高,且随着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REA、SCr水平在肾功能正常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在肾功能轻度损伤及中-重度损伤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肾损伤加重而升高。a1-MG、U-mAlb、UTf、IgU与eGFR之间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关系数及p值分别为(r=-0.586,P<0.001;r=-0.538,P<0.001;r=-0.629,P=<0.001;r=-0.702,P<0.001)。ROC 曲线显示:a1-MG、U-mA1b、UTf、IgU和四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830、0.727、0.796、0.852。四项联合检测的AUC(0.852)最高,高于各单项检测。[结 论]1.a1-MG、U-mAlb、UTf、IgU四项联合检测能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联合检测效能优于单项检测,对于监测T2DM早期肾损伤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2.a1-MG、U-mAlb、UTf、IgU均可作为反映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依次为:a1-MG、U-mAlb、IgU、UTf,a1-MG的敏感性优于传统诊断T2DM早期肾损害的 U-mAlb。3.a1-MG、U-mAlb、UTf、IgU与eGFR呈负相关,可反映eGFR变化情况,IgU与eGFR有较好的相关性,IgU升高越明显,eGFR下降越显着,在监测肾功能变化,判断病情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4.a1-MG(小分子蛋白)可在早期作为反映T2DM患者肾小管损伤的特异性指标,U-mA1b、UTf(中分子蛋白)可在早期反映T2DM患者肾小球损伤情况IgU(大分子蛋白)在尿液中浓度明显升高时,可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孔径明显扩大,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需我们更加警惕。动态、多角度监测上述指标可反映肾脏损伤的进展过程。

李丽凡[9](2019)在《尿量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测定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主要筛查手段,其结果受多方面的影响。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很多患者收集的24小时尿量相差很大,特别是同一患者多次化验时,往往由于24小时水的入量不同,尿量差距很大,而MAU的检测结果随尿量的变化变异程度大,因此检测MAU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DKD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在非足量饮水与足量饮水情况下24小时尿的尿蛋白相关指标,以了解尿量对尿蛋白测定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且非足量饮水时留取24小时尿量≤1.5L的2型糖尿病患者53例,同期招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所有试验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住院患者于4天内再次留24小时尿,留尿当日保证24小时水摄入量(包括食物摄入)达到2.5L的。健康志愿者非足量饮水时留尿24小时水摄入量控制在≤1.5L,再次留尿同住院患者要求。2次24小时尿标本用于检测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尿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the 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并同时比较了两种测定微量白蛋白的方法(免疫比浊法、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留尿前留取空腹静脉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采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对两组的一般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与健康组的性别、年龄、BMI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尿素均高于健康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健康组之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两次尿蛋白相关指标比较在健康组中,与足量饮水时相比,非足量饮水时尿量减少,尿肌酐与两种检验方法测得的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尿蛋白定量、UACR与两种方法测得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无统计学差异。在糖尿病组中:与足量饮水时相比,非足量饮水时尿量明显减少,尿肌酐与两种方法测得的尿微量白蛋白浓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4h尿蛋白定量、UACR与两种方法测得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无统计学差异。健康组足量饮水及非足量饮水时测得各尿蛋白指标的差值均较糖尿病组低,两组尿量、24h尿蛋白定量、尿肌酐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两种方法测得的微量白蛋白浓度、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差值及UACR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足量饮水与非足量饮水24h尿尿蛋白相关指标阳性率比较在健康组两次留尿测得24h尿蛋白测定、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免疫荧光法)均为阴性,两次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免疫比浊法)均有1人阳性,非足量饮水时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免疫比浊法)有2人阳性,阳性率较低且无统计学意义。应用配对四格表显示糖尿病组两次尿蛋白指标阳性例数,其中免疫比浊法测得的尿微量白蛋白浓度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的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确诊糖尿病早期肾脏病时,不管是荧光法还是免疫比浊法测得的尿MAU,饮水不足均可造成阳性率的增加。2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MAU易受饮水量的影响。3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尿量多少影响不大。

沙吾列·哈布都拉[10](2016)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尿ALb排出增加是疾病早期的改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测定方法应用较多的是免疫透射比浊法,但报告方式不一,有的以每升尿中微量白蛋白量表示,有的以24小时排泄量表示,我们常用的报告方式是以24h报告。现用此方法对正常人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部分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特定人群进行测定。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进行性肾病早期肾脏损伤等的早期敏感指标。

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2)三草降压汤对SHR肾脏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单味中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
        3 中药药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
        4 复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
        5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
        6 中药提取物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研究
        8 中医辨证治疗
        9 其它中医疗法
        10 结语
    综述二 高血压肾损害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1 遗传因素
        2 环境因素
        3 代谢因素
        4 血流动力学异常
        5 激素和旁分泌因子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部分
    实验一 三草降压汤对SHR血压及肾损害的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二 三草降压汤对SHR肾脏TLR4/NF-κB/NLRP3通路的调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动物模型的选择依据
    2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依据
    3 TLR4/NF-κ B/NLRP3信号通路及其相关炎症指标的选择
    4 肾损伤标志物的选择依据
    5 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6 三草降压汤的配伍规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1 小结
    2 结论
    3 创新点
    4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3)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应答因子1(Egr-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排除标准
    2.实验设备与试剂
        2.1 实验设备
        2.2 主要试剂盒
    3.实验方法
        3.1 基本资料采集
        3.2 血清采集
        3.3 24h尿液标本的收集与测定
        3.4 眼底检查
        3.5 血清Egr-1 水平的测定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2.三组间生化指标、EGR-1 水平的比较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各相关指标比较
    4.EGR-1 预测DR的ROC曲线分析
    5.PEARSO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
    5.DR危险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件

(4)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标准
        2.1.1 入组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详细诊断标准
        2.1.3.1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2.1.3.2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2.1.3.3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1.3.4 痛风的诊断标准
        2.1.4 增强型体外反博治疗禁忌症
        2.1.5 研究试验终止标准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方案
        2.3.2 血清标本收集与保存
        2.3.3 留取尿液标本与送检
        2.3.4 记录平均夜尿次数
        2.3.5 记录血压和平均动脉压
        2.3.6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全过程
        2.3.6.1 EECP治疗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2.3.6.2 EECP治疗的基本操作过程
        2.3.7 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
        2.3.7.1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2.3.7.2 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
        2.3.7.3 血清ET-1的检测
        2.3.7.4 血清NO的检测
    2.4 统计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两组患者之间的基线资料的对比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指标的对比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的对比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对比
第四章 讨论
    4.1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疗效评估
    4.2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可能作用机制
        4.2.1 增强型体外反搏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4.2.2 增强型体外反搏与血压变化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钠钾离子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川芎嗪硝酮衍生物TBN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模型中的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糖尿病肾脏疾病
        1.1 DKD流行病学
        1.2 DKD定义及病理变化
        1.3 DKD发病机制
        1.4 DKD主要治疗策略
    2 立题依据
        2.1 DKD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
        2.2 DKD治疗目前急需有效药物
        2.3 DKD用药市场规模急剧扩大
        2.4 开发优秀的治疗DKD的药物迫在眉睫
        2.5 TBN的设计思路
        2.6 TBN与现有治疗DKD药物比较的优势
    3 DK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3.1 诱发性DKD动物模型
        3.2 自发性DKD动物模型
        3.3 基因修饰动物DKD模型
第二章 TBN经灌胃给药在STZ诱导的DKD大鼠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受试化合物及主要试剂
        1.2 实验仪器设备
        1.3 药物与溶液配制
        1.4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 实验方法
        2.1 STZ诱导的SD大鼠DKD模型的建立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体重及肾脏指数
        2.4 血糖检测
        2.5 24h尿标本的留取测定
        2.6 考马斯亮蓝法检测24h的尿蛋白
        2.7 24h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2.8 ELIS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水平
        2.9 血清和尿液中生化指标检测
        2.10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胰岛素的表达
        2.11 免疫组化法检测DKD动物肾组织切片中TGF-β1和Col-Ⅳ蛋白表达
        2.12 肾组织形态学观测
        2.13 PAS染色
        2.14 Masson染色
        2.15 白内障评分
        2.16 免疫荧光法检测DKD大鼠视网膜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表达
        2.17 ELISA检测血清中EPO含量
        2.18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TZ诱导SD大鼠一般观察
        3.2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体重的影响
        3.3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饮水量的影响
        3.4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3.5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血糖的影响
        3.6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24h尿蛋白的影响
        3.7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3.8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肾体重比的影响
        3.9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3.10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影响
        3.11 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观察
        3.12 TBN对各组大鼠肾小球硬化程度的影响
        3.13 TBN对各组大鼠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3.14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胰腺β细胞及血清中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3.15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尿液中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的影响
        3.16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血清中胱抑素C(CysC)的影响
        3.17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肾脏TGF-β1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3.18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肾脏Col-Ⅳ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3.19 TBN对STZ诱导糖尿病并发症白内障评分的影响
        3.20 TBN对DK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
        3.21 TBN对DKD大鼠各视网膜层厚度的影响
        3.22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血清铁离子的影响
        3.23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
    4 实验小结和讨论
        4.1 实验小结
        4.2 实验讨论
第三章 TBN经灌胃给药在DB/DB小鼠自发DKD模型中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受试化合物及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药物与溶液具体配制方法见第二章实验材料部分
        1.4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2.2 观察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及肾脏指数
        2.3 血糖检测
        2.4 24h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2.5 血清和尿液中生化指标检测
        2.6 肾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
        2.7 肾组织PAS染色
        2.8 免疫组化法检测DKD动物肾组织切片中TGF-β1和Col-Ⅳ蛋白表达
        2.9 透射电镜观察肾皮质组织的超微结构
        2.10 ELISA检测血清中EPO的含量
        2.11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BN对db/db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TBN对db/db小鼠饮水量的影响
        3.3 TBN对db/db小鼠摄食量的影响
        3.4 TBN对db/db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3.5 TBN对db/db小鼠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3.6 TBN对db/db小鼠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3.7 TBN对db/db小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的影响
        3.8 TBN对db/db小鼠肾组织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3.9 TBN对db/db小鼠肾脏TGF-β1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3.10 TBN对db/db小鼠肾脏Col-Ⅳ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3.11 TBN对db/db小鼠肾组织亚显微形态的影响
        3.12 TBN对db/db小鼠血清铁离子含量的影响
        3.13 TBN对db/db小鼠血清EPO含量的影响
    4 实验小结和讨论
        4.1 实验小结
        4.2 实验讨论
第四章 TBN连续给药12周对自发慢性DKD恒河猴初步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1.1 受试化合物及主要试剂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4 动物分组及剂量设计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药效指标(Primary endpoint)
        2.2 次要药效指标(Secondary endpoint)
        2.3 样品采集和保存
        2.4 eGFR检测
        2.5 糖脂代谢指标
        2.6 UACR检测
        2.7 血压检测
        2.8 Biomarker检测
        2.9 临床症状观察
        2.10 摄食量测定
        2.11 体重测定
        2.12 血液学检测
        2.13 终止试验标准
        2.14 动物福利
        2.15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TBN对DKD恒河猴Cr-P,CysC和eGFR水平的影响
        3.2 TBN对DKD恒河猴对Malb,CR-U和UACR水平的影响
        3.3 TBN对DKD恒河猴血糖指标的影响
        3.4 TBN对DKD恒河猴血脂指标的影响
        3.5 TBN对DKD恒河猴IRON2和TRSF的影响
        3.6 TBN对DKD恒河猴血压的影响
        3.7 TBN对DKD恒河猴体重的影响
        3.8 TBN对DKD恒河猴一般活动及摄食量的影响
        3.9 TBN对DKD恒河猴体重的影响
        3.10 TBN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3.11 TBN对DKD恒河猴血清中TGF-β1的影响
        3.12 TBN对DKD恒河猴血清中3-NT的影响
        3.13 TBN对DKD恒河猴血清中EPO的影响
        3.14 TBN对DKD恒河猴血清中IL-1β的影响
        3.15 TBN对DKD恒河猴血清中MDA的影响
    4 实验结论
第五章 TBN治疗DKD作用机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受试化合物及对照品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
        1.4 实验溶液的配置
        1.5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化学方法考察TBN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2.2 ELISA检测DKD模型动物尿液中8-OHdG
        2.3 氧化应激指标MDA活性检测
        2.4 TBN对DKD模型动物肾皮质组织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2.5 Seahorse细胞分析能量系统XFe96细胞接种
        2.6 细胞密度优化和FCCP浓度优化实验
        2.7 XF糖酵解压力测试
        2.8 XF细胞线粒体压力测试
        2.9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化学方法检测TBN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3.2 TBN对STZ诱导DKD大鼠尿液中8-OHdG的影响
        3.3 TBN对db/db小鼠尿液8-OHdG水平的影响
        3.4 TBN对DKD大鼠血清中MDA的影响
        3.5 TBN增加STZ诱导DKD大鼠肾组织AMPK蛋白表达
        3.6 TBN增加STZ诱导DKD大鼠肾组织PGC-1α相关蛋白表达
        3.7 TBN增加STZ诱导DKD大鼠肾组织Nrf2蛋白表达
        3.8 TBN增加STZ诱导DKD大鼠肾组织HO-1蛋白表达
        3.9 TBN增加db/db小鼠肾组织AMPK蛋白表达
        3.10 TBN增加db/db小鼠肾组织PGC-1α蛋白表达
        3.11 TBN增加db/db小鼠肾组织Nrf2蛋白表达
        3.12 TBN增加db/db小鼠肾组织HO-1蛋白表达
        3.13 HK-2 细胞密度优化和FCCP浓度优化结果
        3.14 TBN对HK-2细胞糖酵解压力的影响
        3.15 TBN对HK-2细胞线粒体压力的影响
    4 实验小结和讨论
        4.1 实验小结
        4.2 实验讨论
第六章 实验总结和展望
    1 实验总结
    2 实验创新处
    3 实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黄精联合抗性淀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黄精和RS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
    2.研究方法
        2.1 动物模型建立
        2.2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2.3 标本收集
        2.4 实验指标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3.实验结果
        3.1 动物基本情况
        3.2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体重的影响
        3.3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影响
        3.4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3.5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糖化血清蛋白的影响
        3.6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血脂的影响
        3.7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3.8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炎性因子指标的影响
        3.9 大鼠肾脏切片病理组织学变化
        3.10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肾脏ECM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11 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肾脏ECM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4.小结
第二章 高RS黄精饼干配方及制备工艺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原料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研究方法
        2.1 高RS黄精饼干制作流程
        2.2 高RS黄精饼干品质分析
        2.3 高RS黄精饼干配方优化试验
        2.4 高RS黄精饼干营养组分测定
        2.5 高RS黄精饼干RS含量检测
        2.6 高RS黄精饼干淀粉消化性能测定
        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3.实验结果
        3.1 高RS黄精饼干配方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
        3.2 高RS黄精饼干配方优化正交试验结果
        3.3 高RS黄精饼干配方优化验证试验结果
        3.4 高RS黄精饼干营养组分
        3.5 高RS黄精饼干中RS含量
        3.6 高RS黄精饼干淀粉消化性能
    4.小结
第三章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干预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及样本量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1.4 纳入病例
    2.实验材料
        2.1 主要实验试剂
        2.2 主要实验仪器
    3.研究方法
        3.1 试验分组
        3.2 干预方案
        3.3 观测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质量控制
        3.6 统计学分析
    4.试验结果
        4.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4.2 高RS黄精饼干对人体测量指标的影响
        4.3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血糖的影响
        4.4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血脂的影响
        4.5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4.6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蛋白指标的影响
        4.7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4.8 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4.9 高RS黄精饼干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4.10 中医证候疗效
    5.小结
第四章 讨论
    1.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1 糖尿病肾病病名
        1.2 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
        1.3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疗法
    2.糖尿病肾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2.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分期
        2.2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机制
        2.3 糖尿病肾病的西医治疗
    3.黄精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3.1 黄精植物考证
        3.2 黄精的化学成分及实验研究
        3.3 黄精的功效及应用
    4.抗性淀粉的研究进展
        4.1 RS的起源及发展
        4.2 RS的分类
        4.3 RS的制备方法
        4.4 RS的检测方法
        4.5 RS的生理功能
        4.6 RS的应用
    5.黄精和RS对早期DN大鼠的作用影响
        5.1 DN大鼠模型评价
        5.2 中药治疗DN的药理研究
        5.3 黄精、RS以及联合作用对早期DN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6.高RS黄精饼干配方及制备工艺
        6.1 高RS黄精饼干加工工艺
        6.2 高RS黄精饼干营养成分
        6.3 高RS黄精饼干淀粉消化性能
    7.高RS黄精饼干对早期DN患者的饮食干预
        7.1 DN的发病及治疗现状
        7.2 高RS黄精饼干的组方依据及分析
        7.3 高RS黄精饼干的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探讨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查新报告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论文一
论文二
论文三

(8)a1-MG、U-mAlb、UTf、IgU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尿量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测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的发展与局限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

四、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岭回归分析[A]. 葛淼,刘玉冰,杨文婕,李浩,何进伟.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三), 2021
  • [2]三草降压汤对SHR肾脏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D]. 谭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早期生长应答因子1(Egr-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 程俊文.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及作用机制[D]. 吴锦旭.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钠钾离子的相关性[D]. 张慧璠.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川芎嗪硝酮衍生物TBN在糖尿病肾脏疾病模型中的药效及作用机理研究[D]. 景梅. 暨南大学, 2019(01)
  • [7]黄精联合抗性淀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D]. 孟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8]a1-MG、U-mAlb、UTf、IgU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评定[D]. 陈静.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9]尿量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测定的影响[D]. 李丽凡. 河北北方学院, 2019(01)
  • [10]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 沙吾列·哈布都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58)

标签:;  ;  ;  ;  ;  

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