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地关系的异化与人地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人论文,关系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以工具的使用、农业文明的出现、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工业革命为标志,人地关系发生了四次异化过程,形成了由自然环境、人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共同组成的、为人类所特有的人地系统。所谓的人地关系是人地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总称。人地系统受自然、技术和社会环境共同驱动,其核心是资源(自然环境)—生产(人为环境)—消费(人类)三者之间的平衡。人地关系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人地系统的驱动机制以及系统内部相互作用机制。
关键词 人地系统 人地关系 异化
人类是地球上动物的一员,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而生存。地理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伴随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对人类的发展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大哲学家康德说:“地理是历史的基础”。但是,人类是一种特殊的动物,她在自身进化的同时也改变了环境的性质,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人地系统,并逐步改变了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较其它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出现越来越显著的差异。
1 人地关系的异化
人类的可能祖先南猿属,出现于距今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在此后大约150万年的时间里,他们以野生植物和被食肉动物杀死的动物的腐尸为食。他们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为影响与被动适应的关系(图1—1),在食物链、生态习性及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并不比其它动物有明显的优势。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着人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地关系,概括地说人类的历史上,人地关系已发生了四次异化过程,人地关系的每一次改变都把人类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1 工具和火的使用
人与环境之间的第一次异化是在大约一百五十万年前第一代真正的人类——直立人出现之后开始的,他们开始具有制造简单工具的能力,并且在60万年前或更早的时候已学会了使用火。工具和火的使用在人类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意味着人类已开始在意识的支配下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再是完全的消极适应。工具和火对人类的帮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增强了人类在捕获猎物及与其它动物的食物竞争的能力,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二是人类借助于火和营地的建造能够适应更为恶劣的环境,从而生活在更为广泛的地区。
工具和火作为一种技术因素加入到人地系统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成分,成为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图1—2),动物中唯一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人类从此成了一种有“文化”的特殊的动物。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特有的对所处环境的适应方式的表现,人类是把文化作为适应环境手段的唯一动物,从此以后,人类的发展过程就表现为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
图1 人地关系的异化与人地系统示意图
(1)南猿时期,(2)使用工具以后,(3)农业出现以后,(4)文明社会
Cp生理消费,Cs社会消费,I影响,M改造,P决策,R资源,T技术。
1.2 农业革命
从直立人到“完全现代人”,制作工具的水平不断提高,但一直维持着利用工具从自然界捕获和采集食物的生存模式。直到大约在1万多年前,狩猎采集者中的一部分开始农耕、驯养绵羊、山羊和其它动物,从此出现了农业。
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人地关系也随之而再次发生异化。随着农业的出现,在地球表面出现了一种凝聚着人的劳动投入、具有向人类供给食物的功能的新型景观——农业景观,它导致了人类食物来源的根本性变化。从农业社会开始,人类食物从野生的动植物中直接获得变为主要地依赖于少数几种为人类所驯化的植物和动物,对于人类来说,自然界为人类所能直接提供的食物的数量不再十分重要,关键的在于农业上的收成,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在食物方面的联系相应地变为人与农业和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动、植物的驯化也是地球上生命历史上的转折点,在进化的进程中破天荒地出现,进化产物之一 的人类为着其自身的利益利用着进化原理,它使人与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再次改变了人与动物的关系。
农业从此成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地理环境的一部分,这种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地理环境被称之为人为环境,以示与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自然环境相区别。人为环境是人类特有的环境之一,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它表明人类不再是单纯地直接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所提供的条件,而是开始具有了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环境进行再创造的能力。它把原来的人对自然环境的直接依赖关系部分地转变为人对人为环境的依赖关系和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图1—3)。
人为环境具有双重属性,相对于人类而言,人为环境是自然环境为人类所提供的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的转换器,也是人类所需求的物质产品的加工厂,人类在这里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将其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供人类消费。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人为环境就是物化形式的人,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某些影响表现为对人为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它对人类产生作用,相比之下,自然环境对人为环境的影响比对人类生理上的直接影响更为重要。从进入农业文明开始,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地表现为自然环境、人为环境与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表现为资源、生产与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即自然资源的供给与人为环境的生产需求之间的平衡,自然环境的限制与人类抵御能力之间的平衡,人类的需求与人为环境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具体体现。
农业这种新的经济方式象野火一样蔓延,在此后的8000年的时间内,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多转为食物生产。食物生产使得很多较复杂的社会形态的出现成为可能,而且最终导致工业文明的诞生。
1.3 文明社会的产生
农业文明出现的重要意义不仅在物质生产领域,还表现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的重大影响方面。农业革命掀起的不可动摇的文化力量很快导致有文字的、城市文明的出现。仅在一万年前,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很小的营地或定居的小村庄中,但到少在5000多年以前,城市生活便出现于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出现。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和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也都先后出现。在小规模城邦文明和河流沿岸文明之后,出现了波斯、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帝国文明,这些文明将许多形形色色的文化纳入强大的霸权之下。在此之后又发展出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
伴随着城市文明而出现的是社会分工专门化与商品交换、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和法律诉讼;早在早期智人阶段就已开始出现的宗教意识、信仰和崇拜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城市中出现了专门从事宗教、贸易及行政管理机构;书写文字的出现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因为文化并非遗传因素,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教导以及实验,犯错误和简单模仿而获得的;随着国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国家间的冲突、阶级间的矛盾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
总之,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变得复杂了。在文明社会里,人们按照一定的法则、生活方式及社会分工而形成不同层次的有的社会单元,每个人的个体行为都受社会因素的调节与制约。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宗教、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构成了人类必不可少的环境的一部分,被称之为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社会环境的出现是人类文化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复杂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水平。与人为环境一样,社会环境也是人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所特有的环境,它的出现是人地关系发生第三次异化的标志。
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社会环境成为在自然环境和技术之外又一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从价值体系和目的性的倾向出发决定其行为方式,社会使人类按一定方式结合成的有机的群体,从而具有较个体行为更为强大的功能。
在文明社会中,人为环境的产品不仅要用于满足人的生理的需求,同时也是维系社会平衡的基础。例如,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生产的粮食有两个基本的用途,首先必须向地主和统制者交纳地租和捐税,然后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存的最基本消费。后者是人与自然环境平衡关系的物质体现,前者则是人的社会平衡关系(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统制者和被统制者)的物质表现。保证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存的最基本消费(即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和在农民和统制者均能接受的范围内交纳地租和捐税(即维持人与社会的平衡),是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
进入文明社会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与人类三者之间的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平衡,也不是一种自然平衡,而是受到人类的社会行为所干预的平衡,有序的社会、适当的政治组织形式和科学的决策能够使自然资源得到最优的开发利用,维持人口的稳定增长,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相反,腐朽的社会制度、社会的秩序的混乱、决策的失误都不可免地导致人为灾害而危害人类生存。人类的社会行为亦可以对人类本身产生重大影响,如,战乱会导致人口数量的减少,医疗保健措施可以延长人的寿命,计划生育能够对人口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社会环境的出现也为自然环境影响人类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即通过对社会事件的影响而影响人类,由某种自然现象的发生而诱发某种社会事件的发生或影响社会事件(如战争)的结局均可能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随着社会环境的出现,人类与她的环境——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所构成的人类生态系统——人地系统才最终形成。在人类生态系统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即地理学上所说的人地关系,要远比其它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复杂得多,它既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包括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彼此之间的关系(图1—4),技术因素在各部分之间联系过程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1.4 工业革命
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是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地关系第四次异化的开始。与前三次异化不同,工业革命并没有给人地系统增添新的成分,而是使每个成分的内涵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深度广度上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工业化在生产上引起两个重要变革。一是对包括煤、铁、石油等在内的地质矿产资源尽最大可能的开发利用,使资源的主体内容有了新的扩展,包括了位于岩石圈的地下资源,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对地表资源的利用程度。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为人们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在工业化之前,自然资源的主体是支持农业生产的气候、耕地等地表自然资源,它们主要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联系,决定于当代自然环境,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好坏决定着这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环境优越的地区也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随着工业成为主导产业,矿产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区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象中东地区那样当代环境相当恶劣的地区,由于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同样可以成为富足的地区。这样,人类的发展不仅与当代的地理环境相联系,而且与地质时期的古地理环境相联系,即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滞后相关。二是资源地、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使得一个地区的生产不仅与当地的资源和消费需求相关,而且与其它地区相联系,出现人地异地相关的局面。随着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加,社会协调的功能加强,地缘政治因素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显著加强。由于资源内含的变化以及地区间的交往的技术手段的变化,各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相对地位发生明显的改变,形成新的地缘政治格局。
工业化带来了人口的激增和城市化的发展,具有更大的开发利用自然能力的人类,对自然环境由顺应转为利用,并且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人类由环境的产物变成为影响自然过程的一种重要营力。工业化城市、矿山、道路等新的人工景观作为人为环境的一部分大量兴起,农业得到进一步开发,自然景观为为人为景观所替代,人类从此更多地依赖于他所创造的人为环境,而对自然环境的直接依赖关系受到更进一步的削弱。工业化为人类提供了诸如汽车、电视、空调、以及教育、卫生、娱乐、社会活动等非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消费,并且,这种不受生理条件限制的消费量已远远超过了基本生理需求的部分,并成为资源紧张的主要根源。
人为环境的建立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果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改变。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增强,目前,人类的活动已达到这样的程度,这种变化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未来环境的进程,对未来人类的生存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这使得现代的人类活动与未来的环境发生超前相关。
2 人地系统研究
在人地系统这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中,一般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与适应关系不再能简单地套用到人与环境的关系之上。自然环境的变异不再是导致系统状态演化的唯一环境因素,人类的生理适应本身也不再十分重要,许多人类文化现象都无法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解释。在自然环境之外,由技术(物质产物为人为环境)和社会因素构成的人类文化成了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也成了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的制约人地系统状态的关键性因素。人地系统研究就是要揭示自然环境、技术(物质产物为人为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人地系统状态的驱动机制,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制,其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人地系统各组成成分对资源(自然环境)—生产(人为环境)—消费(人类)之间平衡关系的建立所起的作用。
自然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地系统中,自然环境对人的生理的直接影响逐步减弱,而由影响人为环境再进一步影响人类则成为主渠道,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对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和发展起制约作用,一个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和发展规模必须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自然环境也可能通过影响社会事件而影响人类。历史上对自然环境的作用的过分强调是产生“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根源,尽管社会并未按着地理环境论者所预言的方式发展,但人类一直没有摆脱地理环境决定的阴影。当前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研究人地关系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潜力与区域承载力研究,二是全球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影响研究,三是自然灾害规律及其社会后果研究。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以地理环境决定论为思想基础的。
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了人地关系的不断异化。人类利用技术建立起支撑人类生存的人为环境系统,技术进步带来的新资源的开发、新产业的建立、增加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力,使人地系统的资源、生产和消费之间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平衡,正是因为技术的进步,推迟了环境决定论者的悲观预言的到来。在新技术支持下,人为环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种发展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其后果有可能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不利的影响。技术进步为社会环境对人类产生更大的影响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环境某些方面的属性,每次技术进步都会造成地缘关系的变化,从而使不同地区的相对社会地位发生改变,以及地区之间在资源、产品、金融等交换关系方面发生变化。在人地关系的问题上,过高地估计技术因素在人地系统中的作用,是“人定胜天论”产生的根源。当前从人类开发利用环境的角度研究的人地关系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新技术的应用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二,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第三,新技术条件下的地缘政治格局。
在人类社会中,人的很多行为是受社会环境协调的,社会因素对人地系统的影响主要地是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和人们的意识观念作用来体现,如政府决策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产的发展的影响、地缘政治对资源与产品空间调配的影响、社会制度对利益分配的影响、以及社会因素对人类消费的影响等。由于人的行为决策是以人对自然环境和技术的感知为基础,因此,基于正确的感知所做出的决策有利于人地系统的协调发展,相反则有可能造成系统的混乱。在人地关系问题上的“协调论”的核心是强调社会因素对协调人地关系的作用。从社会因素的角度考虑,当前普遍关心的人地关系问题一个是冷战结束后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对资源的区域调配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其次是社会力量在协调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方面的潜力。
在人地关系问题上的“人定胜天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协调论”等在表面上看似彼此对立的观点,实质上在一定条件下都各有其合理的成分,它们各自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人地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看,技术的进步在人地关系中是决定性的;但在一定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下,地理环境决定论无疑是成立的;只有在技术和自然环境均允许的情况下,社会因素对人地关系的协调作用才能起作用。
当前人地关系研究集中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变化、减轻自然灾害和新地缘政治格局等研究,尽管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相互关系的综合考虑。
3 结论
人类具有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独特属性,她在其发展进化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着环境的性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以工具和火的使用、农业的出现、文明社会的出现和工业革命为标志,在人类的历史上人地关系至少发生了四次明显的异化,每次异化都把人地关系推进到新的阶段。由于人地关系的异化,一般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与适应的关系不再能简单地套用到人与环境的关系之上。
在人地系统中,除自然环境之外,由技术(物质表现为人为环境的建设)和社会因素构成的人类文化成了人类适应环境的手段,也成了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的制约人地系统状态的关键性因素。人地系统研究就是要揭示这些因素对人地系统状态的驱动机制,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机制,其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人地系统各组成成分对资源(自然环境)—生产(人为环境)—消费(人类)之间平衡关系的建立所起的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和“协调论”等关于人地关系的传统思想各有其合理的成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全球变化问题、减轻自然灾害问题、新地缘政治问题等均体现了人们对目前人地关系问题上所产生的危机的普遍关注,是当前人地关系问题研究的前沿。
* 国家教委基金项目资助
ALIENATION OF MAN-EARTH RELATIONSHIP AND THE RESEARCH ON
MAN-EARTH SYSTEM
Fang Xiuqi Zhang Lansheng
(Department of Geograph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Key Words:Man-Earth system;Alienation of Man-Earth relationship
Abstract
Four times alienation of Man-Earth relationship have been occurredin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indicated by the use of tools,agricultural revolution,civilisation,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Modern Man-Earth system,composed of natural environment,created environment,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man is the result of the four times alienation.The socalled Man-earth relationship should include to al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created environment,social environment andthe man in the system.The Man-Earth system is driven by natural environment,technical and social factors.The balances of resources(natural environment),production(Created environment)and consumption(the man)are the key of the system.The research on the Man-Earth system is focused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driving forces of the system and the interatction inner the system.The researches of Global Change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ter 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arerepresent the current proprieties of Man-Earth System research.
标签:人地关系论文; 社会因素论文; 消费文化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人类文明论文; 文明发展论文; 物质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