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槛入门来,行至水云间——以《纪昌学射》为例探讨教学资源的文言文外延拓展论文_辛田静

扶槛入门来,行至水云间——以《纪昌学射》为例探讨教学资源的文言文外延拓展论文_辛田静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浙江 宁波 315122)

一、教学资源的外延拓展和再创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课文内容寡淡,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我们还是要循规蹈矩地进行字词语段篇章的教学与训练吗?类似于《纪昌学射》这种学生一读就懂的课文,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和构思呢?这两个问题,是我在准备校级公开课《纪昌学射》时,不断萦绕在脑边的两点思考。私以为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我们除了对基础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和训练之外,还要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学用教学和广泛阅读的技能训练,既要注重基础,又要拓宽眼界,提炼出课文本身的教学资源外,更要对课文中故事的内涵进行一定的、契合学情的合理深化,从而更加优质地利用课文,达到更高一层的教学效果。

结合自身喜读文言文作品的优势,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部分文言文资源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拓展,提炼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以及对资源进行切实合理地使用,成为了我近期教学过程中一直关注和为之努力的一个主题方向。

限于小学阶段孩童文言文基础薄弱的现实境况,对教材中出现的课文进行教育教学资源外延的遴选和拓展实在难以做到精细,只能在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浅尝辄止的提炼和运用。但是只要保证能够在构思教学设计之前,广泛大量阅读相应的书籍史料和信息资源,从而进行备课资源的深度拓展和思考点的网状延伸,相信美好的教学资源仍会像万花筒一样,百花盛开,绵延不断。

二、阅读相关资料,构建主题学习网,形成教学资源的扩容

在课文备课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的搜寻,我们会发现原始资料的呈现一定是多且杂乱的,那么,对原始资料的提炼和转化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如何做到为我所用?就拿《纪昌学射》这篇课文来讲,我的思考大致如下:

首先,《纪昌学射》这个故事的结构和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学情,简单去接触一篇故事类课文,接受能力上而言绰绰有余,所以可以把握住“纪昌学射”的主题来进行溯源探究学习。

何为“溯源探究学习”?

溯源探究,就是对故事进行追问,它来自哪里?它最初的本真模样如何?它的结局如何?与它类似的故事有吗?若有又是怎样的故事呢?层层类推,以至于形成网状点射,形成一张主题学习网。

谈及构建主题学习网,实际上我们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时就有过半载的实践时光。比如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的教学设计如下:

“友情”主题学习:朋友之谊,天长地久(开题课)

教学规划:

一、简要回顾其他模块学习内容;

二、复习诵读《小重山》,以引出“知音”,后探源《伯牙绝弦》,领悟何为知音;

三、由宋词和古文里的“知音”简谈跨越时空的友情,进入新模块主题学习——友情;

四、简单呈现“友情”主题学习的分支内容:

(一)导入:文言文《伯牙绝弦》对知音的探源;(二)精读:童话日本新美南吉《去年的树》(三)延伸:童话新美南吉《白蝴蝶与红气球》(四)拓展:小说《小王子》中小王子对狐狸的驯养

(五)探究:古诗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之谊

五、认识、感受新文学体裁:童话

学习目标:(一)了解童话的内容(二)品味童话的语言(三)体会童话的特点(四)感受童话的魅力(五)尝试童话的撰写

六、走进《去年的树》,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体悟童话;

(一)走进新美南吉(了解其人、其文、其韵。课前完成)(二)同一主题的比较阅读:《去年的树》和《白蝴蝶和红气球》

课前:了解作者,理解作品,通读课文,对照文章,完成理读单,形成问题

课堂:小组商讨,归纳主题,分角朗读,体悟感情

七、思考

1、读了这两篇童话《去年的树》、《白蝴蝶和红气球》,你觉得童话具有什么特点?2、你觉得新美南吉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请你想办法继续阅读新美南吉的其他童话作品,去体味他笔下的万物及人生百态。

附:《小重山》

(南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选自:《吕氏春秋·本味篇》

在《去年的树》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立足点很明确——就是抓关键词“友情”,从不同体裁到不同国家,抓住了跨越时空的“友情”这个主题,然后进行原始资源(不只是文言文)的搜寻、拓展和提炼,最终在课堂上,实现教材资源的拓展和扩容。师生一起触摸品评了多种不同的友情,个中滋味在心头,学生的反响不错,眼界得以放宽,对文学的爱好也更深刻了一点,相信这于师生两者而言都是一种能力上的提升。当然,所有的事物都无法做到至善至美,这种主题性学习浅尝辄止的尝试也是有很多局限和弊端的。例如,学生的理解能力高度不一致、有限的学习时间不能将内容全部铺开、家校配合欠妥造成的后期学习效果弱化等等,这些问题也有待继续思索和解决。

三、文言文溯源探究,对相关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拓展

关注点回到四下这则寓言故事《纪昌学射》这里,我们会发现故事的核心在于“练眼力”,理解其练习过程的刻苦和坚持,以及由此方面的努力而最终带来的成功,是非常容理解的。从通俗意义上来讲,这样的讲授类似于成功学,“因为你做到了……所以你成为了……”但是,学完一篇文章,知道了一定的意思,明白了相应的道理,并教育大家该如何去做,这可能仅仅是此篇寓言故事的教学目的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通过溯源探究,找到文章的最终出处,我们发现了这则故事化用自《列子.汤问》第十四部分。《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天地至理,融万物奥妙,文中载有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冗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浅读《列子汤问》相应的片段,我们会发现,课文中讲述的《纪昌学射》这个故事实际上是不完整的,它有很多东西还没有讲完。而我认为孩子们有义务去了解故事的本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而断章取义的做法,类似于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这样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去学习一篇文章的目的来说是狭隘的。那么,了解故事的全部,走进文言文版本的《列子.汤问》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再者,《纪昌学射》教材改编来的内容是将原本该寓言的叙事进行了简化,通过将主人公放在文言版原文故事中去理解,会更加丰富人物的血肉,使得故事更加曲折生动,引人入胜,又会加大该寓言故事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蕴。学习的时候,这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了,它有着恢宏的文化背景,领略列子大作中的字字珠玑,我们责无旁贷。(当然对于故事背景过于繁杂、内容晦涩、学生难以理解的材料,我采用了“课外资料”延伸的形式告诉他们。这些课外资料包括本文的预习单、类似故事的补充材料、故事背景链接、人物资料卡片等,有纸质的内容,也有电子的稿件。)

《纪昌学射》故事的原文在《汤问.列子》中的呈现如下: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氂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

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通过阅读上述资料,我们可以从后半部分看出,个人的品德和才能必须是相匹配的。纪昌学射成功后竟然想杀死师父飞卫,这种行为是人性弱点的体现,很有可能会对学生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所以在一般的故事书中(也包括我们现在学习的这篇课文),讲到纪昌成为一名神箭手就戛然而止了。原故事中被省略了后半段,以至于整个故事就成为了纯粹励志的一则寓言故事。正如庄子在《养生主》里面的名句“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一样,若省略了后面充满消极意味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后人就会误解庄子的意思,这句话也就演变成了一句纯励志的名言警句了。而宋代文学家司马光在他主编的《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就恰如其分的评价了品德和才能的关系。适当的文言文资料的拓展,对促进学生对故事文本的全面理解很有必要。

如何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纪昌学射”这个故事,对纪昌这个历史人物更深入的了解,对同一问题形成不同的见解,是这个看似浅显的故事后面隐藏的、需要拓展的知识点。所以,虽然这部分内容文本叙述得比较简单,但是这个故事更完整的呈现会帮助学生去理解以下内容,比如“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基本功入手;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很重要;师父的不吝赐教、点拨指导很重要;个人的才能和品德必须相匹配”等等思想。

从原文溯源基础上对教材资源的延伸和扩容,可以把简短的文言文片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列子讲述这个故事的本义,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后面情节中纪昌悔过自新、飞卫不计前嫌的故事结局,更凸显两位人物的可贵品质。

综合以上思考内容,逐渐形成了如下教学规划(仅抓重点,细节暂略):

《纪昌学射》:论一个射箭能手的自我修养

(一)引入:走进欧阳修《卖油翁》的故事,体味“刻苦练习,熟能生巧”的道理;(二)讲述:熟读文本基础上进行讲故事比赛,看谁讲的更有声有色;(三)质疑:纪昌通过刻苦练习最终成为一个射箭能手,这就是故事的结局吗?借此引入庄子“人生有涯”的完整句子以及司马光关于“德才”之论的几句文言文作铺垫。(四)探源:一起走进《列子.汤问》第十四部分,梳理纪昌学射的始末,体味故事要告诉我们的不同的道理,领悟不同的感受。

学习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对文言文原文的引入和拓展既可以丰富故事情节、丰满人物血肉,又可以使学生带着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感来接触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此次对文言文的触摸,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厚实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以后更高程度的文言文学习铺垫一定基础,提升认识,增强课外阅读文言文的紧迫感,对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更多兴趣。

作者简介:辛田静,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学历为研究生,单位为宁波市东钱湖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为教育史。

论文作者:辛田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扶槛入门来,行至水云间——以《纪昌学射》为例探讨教学资源的文言文外延拓展论文_辛田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