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初探论文_刘勇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初探论文_刘勇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3-077-01

学困生是班级中的特殊群体,这些学生直接影响着教学整体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特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转化谈谈自身教学体会,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进献自身微薄之力。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家长原因

许多学困生的父母都长期在外务工,家庭空间狭小,没有为孩子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父母为了衣食住行,长期奔波,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指导孩子学生,很少检查孩子作业和关心孩子学习情况,即使关心,也是偶一为之。处于这样环境和这样的家长,许多学困生回家没有学习。长此以往,逐步落后于其他学生,进而丧失自信心,形成厌倦学习心理。

2.学生心理

许多学困生心理复杂,他们很喜欢语文学科,希望学好语文,然而由于自身智力较低,无法正常发挥,这些学生害怕教师布置作业,缺乏独立思考和刻苦学习的品质。一遇到困难就马上请教教师,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然而又害怕打错问题,被同学耻笑。因此,形成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悲观绝望、懒惰、畏惧心理等等。

3.基础薄弱

通过课堂细致观察和课下走访得知:许多学困生,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尤其是作文。导致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些语文教师对于这些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有多他们进行严格要求,以至于他们消极被动。

4.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许多学困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因此,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吸引学生注意力。此外,学困生记忆水平较差,时常混淆或者忘记所学内容。智力因素在学困生学习中作用不容小觑,然而,那些非智力性因素产生的作用也很重要。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不足而导致,对于学困生,我们主要关注其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性因素,这是一种片面教学观。许多学困生和非智力性因素联系密切。

由上可知。小学语文学困生特点主要是:基础知识薄弱、存在沟通障碍、家庭教育不足、缺乏深入思考、思维懒惰、注意力很难持久、机械训练和被动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差、对于学习认识不充分等等,因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转化。

二、积极转化学困生心理问题

心理教育应遵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原则,以期扭转学生自卑、重燃学习自信心,倾听学困生呼声,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激励和热爱,对于这些学困生而言,意义重大。对于这些学困生,教师要多一句问候、一个赞许眼神,促使学生体验教师浓浓爱意。学困生是一群特殊群体,他们时常受到同学、家长和教师的轻视、忽视和嘲笑,参与活动意识淡薄,他们是有苦无处诉。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更多关注他们和倾听他们呼声,促使他们体验集体温暖。此外教师应定期开展优等生帮助后进生活动,激励那些优等生在学习思想、学习策略等等方面最大限度帮助学困生,以期促使这些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积极改变,给他们营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1.教师积极帮助

对于这些学困生,我们教师不要搞整体教学,要提高教学针对性,适当降低这些学生学习标准,将他们学习目标分割成一个个他们力所能及的小目标。通过一小时学习、半天学习、一天学习、三天学习、一周学习、两周学习、一月学习、三月学习、半年学习和一年学习等等约定,激励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完成小目标,冲击大目标。此外,对于这些学困生,我们要促使他们亲身体验成功乐趣,以期激发他们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自信心。2 教师心中时时刻刻有学困生。 在设计教学环节中首先关注学困生,问题提问简单性以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对于学困生,教师应多一分激励,多一分赏识,以期转化他们自卑感。促使他们每天都得到激励,每天都得到赏识,看不到轻视,听不见批评,此外,多对学生进行正面心理暗示,激发他们学习热情,重新树立学习自信心,对那些表现良好的学困生给与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3.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并非唯一场所。为此,教师应将学困生学习延伸到广阔的课外,引导他们深入阅读课外书籍。许多学困生课外书籍匮乏,丧失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丰富学生课外阅读,为学生树立阅读的良好榜样,定期组织学生谈谈阅读心得体会。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爱好深入阅读、激励优等生带动学困生阅读、开办阅读交流会,以期引导学生深层次和广泛性阅读,促使他们体验阅读乐趣,激发阅读兴趣。

4.最后,我们还应密切联系家长,赢得家长支持,家校联手,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转化学困生。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微信、电话等等形式,和家长保持互动,积极转变家长的一些不良教育观,提高家长教师水平,以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敦促家长做好学生作业监督工作,及时告知学生在校表现,以期帮助家长确立教育孩子自信心。

5.强化训练,夯实基础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随后就是听、说、读、写训练。为此,教师应强化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脚踏实地去阅读和写作,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转化学困生的有利举措。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训练、课外辅导等等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哦,引导学困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探索欲。学生对于语文缺乏深入认识,往往急于求成,忽视积累过程。为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积累和实践的必要性,培养其坚韧意志,努力做到不因成绩提高而沾沾自喜,不因成绩下降而一蹶不振。脚踏实地积累词句,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

言而总之: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是一个繁琐和艰巨工作,需要我们教师具备锲而不舍精神,常抓不懈,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以转化学困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不断训练,因势利导,促使学困生体验学习成就感,推动学生整体发展。

论文作者:刘勇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初探论文_刘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