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民间艺术丰富社会精神文明_艺术论文

继承传统民间艺术丰富社会精神文明_艺术论文

继承传统民间艺术 丰润社会精神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丰润论文,民间艺术论文,精神文明论文,传统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正如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希尔斯所言:“传统意味着很多东西。……决定性的标准是,它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被世代相传。”传统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并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作为原动力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创造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艺术本身。对民间艺术的继承不只是在其本身意义上,还应该站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的高度来审视。

一、民间艺术传承的现实忧虑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原生态文化,表达了人们普遍认同的生命价值观和生存需求,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传递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心理所需的文化功能,这种文化功能的丧失,将是民族文化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然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往往忽视传统民间艺术的存在,甚至视传统民间艺术为愚昧落后的代名词。虽然传统民间艺术在艺术领域受到艺术家们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其他领域就并非如此了。尤其是现今工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生活形态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时代性的变革。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城谋生,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寥寥无几,且忙于生计。以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民间艺术大部分都很难找到合适的传承人,而基层文化部门又由于资金的缺乏,无力对民间文化实行有效的保护。随着老一辈民间艺人的衰老和离世,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也将随之断代消失。另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是,人们在肯定传统民间艺术现代价值的同时,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却是表层的,这种认识层面实际上隐含着对民间美术的一种冷漠。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掀起的“文化热”,各地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很多地方利用民间文化特色吸引华侨华商或外商投资,这种做法当然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急功近利,没有真正保护和持续发展民间美术。文化搭台是为了经济唱戏,当地经济得到了发展,却把民间艺术冷落一边。还有“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中央的精神是正确的,是要改变农村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精神面貌,让农村的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而我们有些基层领导缺少文化意识,为了突出“政绩”,像变魔术一样,一夜之间把旧农村变成了“新农村”,把古老的民居翻新成了“新民居”,把当代仅存的古老乡土文化翻新成了“新农村文化”。这哪里是新农村文化建设?而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愚弄和破坏。这让我们深感忧虑。如果我们对待民间艺术仅仅是索取,而不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继承,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后代可能就仅能在字典里查到民间艺术这个词组了,再也看不到活生生的民间艺术了。我们应当明白,没有民族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不可能和谐持久地发展的。因此,我们继承传统民族文化,首先就要保护好传承的载体,载体失去了,继承民族文化就变为了一句空话。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和谐意识与润化功能

尽管传统民间艺术有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但都是以“和谐”作为理想的审美标准。和谐之美学理念,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审美追求,并始终贯穿于传统民间艺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体现在爱与善的真诚,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在“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利用自然的创造性活动中,始终贯穿着先哲思想的“和谐”内涵,在生存与发展中顺应自然、造化自然。一方面能动地、自觉地对自然进行美化加工;另一方面,又视人为自然之子,在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自然,从而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并在与自然的交流中获得审美意识的觉悟,达到人的精神世界和客观自然世界的和谐统一。

传统民间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内容与社会道德精神相一致,通过具有民族性和道德意义的艺术作品,装饰美化生活环境,起到审美和润化心灵的双重功用。传统民族艺术不同于现代艺术,它根植于民间土壤,有很好的社会基础和受众群体。传统民间艺术的题材源于生活,经过艺术提炼,又回归于生活。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人们在生活中所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事物和情景,不用说教,不用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滋润人们的道德情操。比如在传统民间艺术作品中往往以某种植物如梅兰竹菊等的品性象征人格理想,或是将民间流传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事迹,表现于生活器物和民间美术作品中,创造出一种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富有道德追求的意境。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和艺术化的生活器物常张贴、悬挂或摆放于家居、祠堂等活动场所的显眼位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作品的寓意在日常审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润化于人们的心灵。所以,传统民间艺术的审美情操、和谐意识并没有过时,是对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涵的丰富,同样能够起到润化人们心灵的积极作用。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文化意义

文化的价值通常是通过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人化”的精神产品,一种是“物化”的物质产品,二者都是人性力量的显现。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作用于人。马克思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每个时代的文化价值不仅要建立在过去时代文化价值的基础之上,而且要建立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之上。

就我们的民族本体而言,历代传统民间艺术留下了丰富的经典作品,它们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充盈的精神食粮。在科学发展和工业化生产的今天,传统民间艺术所传达出的精神情感和文化价值,尤其是哲学思想与美学价值,在当代社会仍然显示出顽强的文化生命力,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价值中所特有的精神内涵。传统民间艺术所崇尚的对称、平衡、秩序关系的和谐之美,与当今艺术探求的和谐之美是一脉相承的。当代许多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都是建立在传统民间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并在此基础上创立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价值。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五福娃”、火炬,博鳌亚洲国际论坛的“唐装”等,就是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文化价值。所以,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

四、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应该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

(一)各地政府的态度与措施

我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并确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表明了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问题在于各地政府是否真正重视,国家的政策法规和资金能否落实到位,是否有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民间艺术予以保护、挖掘和研究。只有各地政府的态度是坚定的,措施是得力的,才能保护好民间艺术。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教育

民间艺术的传承要注意挖掘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从儿童抓起,利用各种形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和陶冶。北京市将京剧纳入到中小学的艺术教学中,这是很好的文化传承教育形式,能够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认识和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

高等院校是民间艺术重要的传承和研究基地,尤其是艺术类高校,应该担当起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责任,加强民间艺术学科的建设,设立民间艺术研究所或工作室,开展传统民间艺术的发掘研究和传承教育。其中高职院校可根据地方民间艺术的资源和艺术产业的发展,开设相关的专业或民间艺术选修课,为当地培养民间艺术的人才。

(三)民间工艺与现代工业生产的结合

传统与现代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传统民间手工艺生产与现代工业生产之间不仅是生产技术的结合,也是文化的结合。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同时传统民间工艺也给现代工业生产注入了民族文化的内涵。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是民间工艺可持续发展的有利途径。

五、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内在基因,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感受,并承载着民族精神。传统民间艺术就是这基因链上的重要一环,并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明。它不仅以视觉层面的审美带给人们感观上的满足,并以真、善、美的民族道德意识和审美意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社会行为,继而形成共同的民族品格。这种民族品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产生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

在世界近代史的发展中,我们注意到,曾经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过伟大贡献的文明古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忽视了本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多数已发生了文化断裂。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没有断裂,延续千年而不变,我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中华民族独特而厚重的文化优势。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在中华文明的创造和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承载作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民族的文化都断裂了,或被西方文化吞噬而不复存在了,我们还有什么条件和资本来与西方文化平衡或对抗呢?又用什么来建设一个和谐的文化经济强国呢?

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道德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无论是“物化”的经典作品,还是“人化”的审美理念,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内涵,从视觉和心理两方面为建设当代和谐社会提供着丰富的文化营养。一个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国民有现代知识和科学技术,更需要有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保护好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其目的就在于站稳文化立场,掌握我们民族的文化主动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这也是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我们的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十分强调精神文明建设,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但只有党和政府的重视,仅仅是挖掘和保护还远远不够,关键在于继承与发展。我们必须加强传统民族文化的教育,让全体国民能够认识到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和发展好传统民族文化,我们才对得起子孙后代,抛开民族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让我们为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道德精神而努力,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

标签:;  ;  ;  ;  ;  ;  

继承传统民间艺术丰富社会精神文明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