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阳湖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往往具有跨度大、高度高以及自重大等特点,这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工程经验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总结了几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从开始浇筑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水化热产生,在最初的时候会因为大量的混凝土聚集而形象水化热,其内部的热量很难发散,从而使得混凝土内、外温差,出现较大的差别。同时,需注意的是因内部拉应力作用和影响,假设该拉应力效果远高于这一龄期混凝土,则极其容易产生温度裂缝。除了这些意外,加之一般较的混凝土配置钢筋还没有达到内部,所以混凝土在内外温差所导致的拉应力的作用下,极其易出现温度性裂缝问题。
2、混凝土收缩问题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开始阶段产生的水热化混凝土会不断的消失,后期可蒸发内部水分,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其可以逐步硬结,这一过程中其也会收缩与变形。然而,这种收缩变形往往受制于其内部的钢筋,这样一来,混凝土内会有很大的拉应力,一旦这些混凝土难以承受这一拉应力,其就会有稳定裂缝的现象出现。
3、温度突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浇筑完主梁之后,由于主梁侧面暴晒在太阳下,因此该部分混凝土的温度相对与其他位置要高很多。在该种情况下,混凝土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形成非线性状态。此时,主梁会在这一限制下,产生的局部拉应力比较大,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则必然会出现温度性裂缝病害。此外,阵雨、暴雨与冷空气等天气因素,也会使得浇筑完的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使得内外的温度差别大,倘若这种温度差达到一定程度,拉应力多大,也会出现温度裂缝。
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1、设计优化
设计前期,需要了解施工场地的环境和气候,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选用的准确性,并且在容易产生温度裂缝的位置安放温度钢筋,以均衡拉应力,在此过程中,可使用那些符合规定、要求的最小厚度保护层,避免因保护层过厚而出现温度性裂缝;除了这个,在混凝土划分时,应借助后浇带与伸缩缝的有效设置来加以有序的分离。与此同时,在选择混凝土结构形状方面也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设计,为水化热提供更大的散热空间,使得其内外之间的温差可以减小。采用该种方法,可以适当分散应力,减小温度性裂缝病害产生的可能性。在进行二次浇注施工过程中,应当注重方式方法,有效地增加混凝土的抗拉应力,可以增加和应用聚丙烯纤维网等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建材质量管控
混凝土浇筑时,温度性裂缝非常的普遍,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所以,为了减少温度裂缝,在进行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当选用水热化较低的水泥,同时,为了减少水泥用量,可以掺入适量的混合料,比如加入适量的粉煤灰等。但是,粗骨料就应当级配好跟强度高、颗粒直径大的骨料,有利于减少混凝土浇筑施工以后的变形、收缩;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含泥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在细骨料选择过程中,应满足泵送技术条件的要求,尽量选择细砂跟中砂,这样能够拥有最小的表面积与空隙率,可以有效地降低水泥的使用量。另外,为了保证同龄期混凝土抗拉性能,也可使用外加剂,使混凝土和易性提高的同时,降低水灰配比率。
3、施工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过程中,现场试验人员必须依据施工现场的状况,主要关注坍落度跟易性变化,做好及时测量工作,及时将测量所得的结果准确上报至搅拌部门,由后者提出处理方案。混凝土浇筑时,捣固人员需进行岗前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作业。作业期间一定要作好分工工作,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与要点,应该特别注意的是需要安排专人捣固跟处理钢筋多以及端模和拐(死)角等位置,相关的技术和施工负责人员应当在现场进行作业指挥。振捣方式应主要以插入式为主,振捣时插入的深度以30厘米为宜,垂直插入下层,其距离应当控制在60厘米范围之内,高度控制在5至10厘米之间。施工作业人员振捣作业时,必须要进行作业查看,防止出现作业不良现象,比如漏振或者过振等。对于过密梁体钢筋而言,其施工过程中可按照如下方案进行施工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混凝土拌和完成后,利用混凝土罐车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施工时用泵将送至模板之中;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层厚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并采取有效的缓凝防护措施,保证梁体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工序进行施工操作,即从梁端开始,到跨中,依次施工操作;在对底部混凝土进行浇注之前,应该使用草袋或布对顶面的钢筋加以覆盖。在施工的过程中,每拌制出50m3混凝土就要测试一次,或者每个工作班要测试一次。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由于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多元化和外观造型的艺术化,给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超常规结构。而这些超常规的混凝土结构,往往具有跨度大、高度高以及自重大等特点,这同时也给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其混凝土结构尚未形成自身强度之前,混凝土施工时不仅要考虑混凝土结构的自重,同时还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荷载,因此仅仅依靠过去的传统施工经验和施工技术措施已经很难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于是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就在建筑工程发展的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谭侃.徐建军.简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 民营科技.2011(01).
[2]丁慧月.郑颖.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9).
[3]饶湖源.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研究[J].江西建材,2013(12).
[4]刘辉.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5]周群.现代混凝土生产和技术管理[DB/OL],[2010].
论文作者:张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混凝土论文; 应力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