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价值观与人文精神的冲突--第六次民族价值哲学与第一届中韩价值哲学研讨会记述_人文精神论文

新世纪价值观与人文精神的冲突--第六次民族价值哲学与第一届中韩价值哲学研讨会记述_人文精神论文

新世纪中的价值观冲突和人文精神——第六届全国价值哲学暨第一届中韩价值哲学研讨会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价值论文,新世纪论文,第一届论文,第六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7月下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理论研究室、《哲学研究》编辑部 、韩国道德教育研究会和云南玉溪师范学院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价值哲学暨第一届中韩 价值哲学”研讨会在云南省玉溪市举行。来自全国和韩国的64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 收到中文和英文论文44篇。这次会议的主题如标题所示。综观会议的论文和讨论,深深 感受到哲学界所具有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

1.全球化与价值观冲突

有学者指出,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各种价值观的接触和碰撞变得愈来愈频繁,价 值观冲突实质上表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在不同文明的冲突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 的形态:一是价值相对主义,一是价值自我中心主义。价值相对主义漠视文明的普遍性 ,价值自我中心主义则漠视文明的特殊性。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促使不同 价值观和文明在互相冲突中达到互相交融。

有学者指出,全球化过程中有两种价值认同形式:一是强制认同。西方发达国家从近 代以来往往凭借其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的强大优势而把非西方国家强行地纳入其价值 体系。在当代,西方国家的价值认同形式主要通过市场化来进行。支配市场的各种游戏 规则由西方国家利用其先发优势单独制定,处处体现着其价值观。二是引诱认同。西方 发达国家动用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一切手段,输出其价值观。这种性质的价值认同必然 导致不同价值观特别是西方价值观与非西方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从现象上看,价值认同 与价值观冲突并存于全球化过程之中,但就其实质而言,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是价值认 同的必然结果。

有学者对全球化下价值冲突中的文化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力图通 过文化渗透来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用学术术语包装的价值预设、研究范 式等形成一整套的后殖民话语,以此来影响东方国家的社会大众。对于落后国家来说, 无论是自发的文化影响还是有预谋的文化侵略,结果都是瓦解本土文化,所以文化安全 的问题就凸现了。对待文化安全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待文化安全问题的积 极态度是:理性地看待全球化过程的必然性,在世界普遍交往中抵制西方的文化侵略, 并吸取一切外来的先进文化发展自己。

2.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价值观的重建

有学者指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体转型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面向世界的 开放性价值取向。开放的思想观念、开放的社会心态,以及开放多样的社会主体交往成 为中国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其二,面向现代化的主体性价值取向。人格转型是社会转型 中的最深层次,而独立人格的形成正是社会主体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当代中国社会转 型过程中的独立人格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各个方面。其三,面向未来的创 新性价值取向。这就是,思想观念的创新、社会体制的创新和科技创新。当代中国主体 转型的价值取向是符合社会发展总趋势的,是符合当今社会现代化要求的。但当今社会 主体转型又存在问题:其一,主体转型的不平衡性。我国的生产力状况是总体落后和发 展的不平衡、主体自主性程度的不平衡和主体需要满足程度的不平衡。我国的社会关系 同样呈现出犬牙交错的状况,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体转型在农村主要处于从人的依赖关系 向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过渡,在城市则基本完成了这种过渡,但封建传统又使这种主体转 型不甚彻底。其二,主体转型的时空复杂性。这主要包括:“前现代、现代、后现代” 的矛盾交织对主体转型的影响,文化观念冲突对主体转型的影响,和社会制度转型中的 困惑对主体转型的影响。

有学者通过市民、公民、德民价值观及其矛盾的分析,对我国社会主体价值观的三重 性进行了研究。在市场经济日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时,人正在从农民变成市民 、从臣民变成公民,从君子变成德民。与此相应的有三种价值观:市民的活动动力和目 的是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就决定了市民的价值取向是追求幸福,即感性的快乐。如果说 ,市民价值观易走向利己主义倾向,德民价值观具有利他主义倾向,那么公民价值观的 特点则是互利主义。公民价值观以正义为核心,以理性、权利、法律、劳动等价值为基 本内容。德民价值观则以高尚为核心,以诚信、信任和仁爱、利他等价值为基本内容。 这三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选择充满困惑。应该承认这三种 价值观各自的独立性,并以正义价值及其制度的建设为重点来协调三者之间的冲突,这 是当前价值观重建的基本原则。

有学者惊世骇俗地提出了作为价值观危机的底线伦理的崩溃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人们 内心深处耻感和罪感意识的淡化以至消失。21世纪中国价值观建构的要务之一,是唤醒 国民的耻感意识和罪感意识;对那些丑恶的行为,要丑其丑,恶其恶,罪其罪。21世纪 中国价值观建构的要务之二,是唤醒国民的人性意识。

3.价值冲突中的人文精神

有学者指出,人文精神是价值世界本质的观念反映,因而人文精神也就反映了人之为 人的本质规定。人文精神的本质就在于对自由的追求;人文精神正体现了对人是目的和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

还有学者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人文精神既使人懂得人的尊严,从 而努力做到自立、自主、自强;更使人懂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平等以及对于人的权利的 尊重,使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放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人文精神作为人不断追求自己物质 利益又不断超越眼前物质欲望的精神力量,在历史上是反对神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精神 力量,也是在当前推动市场经济发育生长的精神动力。面对当前的价值冲突,需要的是 培育人文精神。

会议认为,为使哲学价值论的研究取得新的突破,需要加强前提性问题的研究,如价 值概念与文化、文明、人文精神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价值观和历史观的关系,价值观 冲突和历史观冲突的关系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对这些问题的忽视,是目前价值论 研究难以深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标签:;  ;  ;  ;  

新世纪价值观与人文精神的冲突--第六次民族价值哲学与第一届中韩价值哲学研讨会记述_人文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