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课程标准注重道德素质教育--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建议_素质教育论文

按照课程标准注重道德素质教育--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建议_素质教育论文

依据《课程标准》着力道德素质教育——高年级思品课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课程标准论文,课教学论文,道德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指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作用。”鄂教版小学思品教材突出了两大特点:一是体现了实、新、活。教材内容反映了当前社会实际,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思品课本身的实际;编写指导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点,内容具有时代感,从结构体系到版式都有新的面貌,不管是课题构思,课文选材、文字表述、描图绘制、练习设计等,都力求鲜活。二是体现了主体性教育原则,为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提供了依据,创造了条件。为此,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和高年级教材特点,努力实施道德素质教育。

一、增强目标意识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起着定向、激励、评价的功能。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目标意识尤为重要。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大胆地跳出单纯的认知圈子,以基础性、全面性、发展性的观念确定好全册教材和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乃至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受到道德规范教育。如:《课程标准》规定高年级第三单元认知目标共6个方面,行为目标共5个方面,教学中我们就应做到:

1.准确把握各课的认知目标

认知目标以知识教学为基点,将《课程标准》各知识点安排在课文材料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第三单元第四课的认知目标为:1.知道学校生活中的道德;2.知道学校生活中的礼仪。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将认知目标寓于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并通过各个环节的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

设问晓理:一开课问学生:你知道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应遵循哪些道德准则吗?因为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课获得了初步的认知,这样设问旨在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并通过该课的学习从整体上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进行概括和提升。

直观晓理:运用多媒体或学生扮演课本剧将书中的尊师、友生、爱校、勤学4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通过看、思、说,参与认知的形成过程。

以境晓理:教师依据课文内容,分别让学生设计课堂、尊师、同学交往、集会4个方面礼仪的情境,并从中悟理。

2.着力落实行为目标。思品课教学的目标在于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做,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还要指导他们自觉地坚持这样做。教师课前要切实在“指导”上下功夫,坚持在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基础上,针对年级特点、学生实际,提出适当、明确的行为要求。如第三单元第一课的行为目标为:做学校的主人,参与值周、服务、接待等学校管理工作,向学校提合理化的建议。为落实行为目标,可采用示范导行、比较导行、比赛导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向和创新行为。

二、把握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课堂为完成教学目标师生共同交流信息的过程,一定要把握好。实施主体性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运用参与策略,实施主体参与下的合作学习,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再者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和特殊需求。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有条件的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1.给予准备时间。准备是事先的安排、策划等。思品课的教学流程有程序、结构、策略、要领等丰富的内涵。首先要有认知准备。如第五课“遵循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证”这一道德观点,要使学生从心理和情感上去认知,那么就要做一些铺垫,可以从学生自己感受的事物入手,达到染情效应。其次是材料准备。小学思品课是将观点寓于事例之中的事例教学。所以,要完成某一道德概念的教学任务,选择的事例一定要准、新、活,不能游离于该课的观点之外。教师事先要布置,或课堂上启发学生回想已积累的材料,或安排课后再完成。再次是表达准备。教学流程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在参与中都受到教育。一是学生敢不敢表达,二是表达什么,三是表达得怎么样。

2.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学习。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掌握并自觉运用变化技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变化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意识。过去的应试教育,多数情况下,教师把课堂发言、交流的机会都给了那些能与教师呼应的少数优等生,大多数学生沦为“听众”,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教学时可采取小组学习、集体讨论等方式,除了师生交流外,让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倍增,使那些胆小、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开口机会,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如教12册《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一课,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说事例,通过讨论懂得公共安全的必要性。在相互讨论中学生发生思维碰撞,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学生的眼、口、耳、脑都处于兴奋状态,主体参与学习的意识必将在“行动”中唤醒。

二是变化教学方法,调控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参与学习的亢奋状态,还有赖于教学方法的变幻多样。因为一种过于长久或单调的活动,都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皮质的疲劳,使其思维受到抑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情境选用不同的教法。如第12册《保护环境》一课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采用直观法先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从身边具体事物如“水”说起,由近及远;再理性认识,从“水”在人们的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学生直观感受的实例来深刻体验环境的污染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第二个层面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采用情境法,先让学生看“森林锐减,失去生态平衡”的电教片,再运用CAI课件让学生想象地球上如果没有植被,引起人为的地壳变化、水土流失境况,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第三个层面即怎样保护环境。采用激励法,尽力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作具体的行为指导,这样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说教为直观感受,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多种器官参与的主动性。

三是变化训练方式,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之提倡儿童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空间、时间。那么教师就要运用导学策略、互动策略、参与策略、染情策略等去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引——证——辩——用”四个阶段都得到训练。不论是感知材料、领悟道理,还是化为行动,训练方式不能单一,要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三、落实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强调实践,《课程标准》也强调实践活动,只有充分地实践才得以创新。活动是人的行为过程,是人自主、能动这一本质特征的体现,也是人完善自我的过程。思品课的实践活动主体是学生个人,在学校、家庭、社会环境中有目的的进行,并通过活动使认识和行为获得发展。首先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析过程。如教12册《爱护公共财物》,可有意安排学生为班集体修理桌凳,为保护公用设施订公约等活动,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提高爱护公物的自觉性,并能对损害公物的行为进行劝告和制止。其次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自体验,实现改造自我、发展自我的目标。如教《民族团结》,可安排“兄弟民族是一家”的活动课,让学生表演民族舞蹈、着装民族服饰,畅谈民族风土人情,从而达到自觉尊重其他民族并与之友好相处的道德行为。再次是发展个性。抑制学生个性消极因素的滋长,引导学生向积极的、从善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能适应不断创新和变化世界的个人。

四、全面评价能力

从培养素质型人才的目标看,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是不能单纯用笔试分数来衡量的,而应从人的行为表现来评价。用思品课学习对学生评价时,应以思品素质目标为基础,教材为依据,改革评价手段,使其更全面、合理。

1.内容条款。《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品课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行为能力评价。着重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依据教材内容列出条款,逐项评查。

2.形式动态。变单一的笔试考查为多样形式考查(笔试、口试、实际操作、实践能力等)。

3.时间分散。变期末集中考查为平时分散考查,强调日常评价,结合考查成绩作出综合评价。

4.结果等级。《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行为考核的评定可采用等级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成绩纳入操行评定。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要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给等级应采用无劣分制,以激励、正面引导为主,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作用、导向作用和行为纠错作用。

标签:;  ;  ;  ;  ;  

按照课程标准注重道德素质教育--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建议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