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微学习教学应用的探索研究论文_舒岳孝 李强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基金项目: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HNTKY-KT2017-4)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移动微学习”也应运而生。如何将“移动微学习”与教学有机的结合,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从移动微学习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的分析思考和探索研究。为构建科学合理的移动微学习教学模式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移动微学习;教学应用;教学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便携智能终端和云计算三大核心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进入以短小精练、即时传播为特征的“微时代”。移动技术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的最重要技术之一,对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与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移动微学习”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将“移动微学习”与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利用“移动微学习”来有效的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在本文,笔者从移动微学习的教学环境分析入手,对移动微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思考,最终初步构建出一种适应当前教学需求的移动微学习教学模式。

一、移动微学习教学环境分析

“移动微学习”与教学活动的融合,离不开相关环境的支持。这里的环境,主要包括了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1.硬件环境分析

硬件环境主要是指移动智能终端的持有率和移动网络的覆盖率。根据统计,当前高职学生,智能手机的持有率已经达到了100%。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校园内的WIFI实现全覆盖。而且,随着移动网速的提高和资费的下调,完全能够满足开展“移动微学习”和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的需要。

2.软件环境分析

软件环境主要包含师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资源,教学平台。

师生的信息素养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当前的教师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教育部门和各院校对教师信息化培训的重视,信息素养普遍比较高,比较熟练的掌握了各种信息化技术,能够应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因此完全满足开展移动微学习教学需要。学生方面由于现在学生接触手机比较早,对手机中各种学习APP的操作也比较熟练,因此也能够比较快速的适应移动微学习的教学环境。

教学资源方面:由于“移动微学习”每次的学习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我们根据移动微学习的学习特征,重构课程的框架,优化课程的内容,细化课程的知识点。做到框架清晰明了,内容详略得当,知识点要求细化到单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要求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教学平台方面:移动微学习是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学习,因此也需要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做支撑。为了使用的方便,要求该平台必须是基于移动和计算机双网络的,而且要求具备强大的交互功能、教学全过程管理功能、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功 能以及教学数据的分析统计功能。在这方面,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些专门教学平台,例如超星的学习通,智慧职教等。

二、移动微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微学习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着许多明显的区别。首先教学时间的区别,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集中学习,在课堂中,知识信息量大,时间短,学生往往很难消化,而基于移动微学习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把容易的知识点安排在课堂之前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只要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侧重讲解难点即可,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学方式的区别,传统的教学,由于在课堂中短时间内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所以往往以教为主,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了解;而基于移动微学习的教学则可以做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是教学效果把控的区别,传统教学完成后,学生最终学得怎么样,只能通过一些作业和考试来了解,而且很多信息还不真实;而基于移动微学习的教学能够通过教学平台,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相应的问题作出反馈,全面把控教学效果。

综合上述分析,在基于移动微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宜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策略。在上课之前,利用教学平台下达学习任务,学生分组根据任务利用碎片时间一个知识点知识点的学习,并随时反馈自己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教师则根据教学平台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进度和解答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则侧重于学习效果的检验和知识的梳理,可以采取学习成果展示的策略,让学生分组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其他同学和老师对成果的内容进行纠正和补充,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最后教师在对所有汇报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知识点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三、移动微学习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进程结构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基于移动微学习的教学要得到推广应用,也必须构建基于自身特征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和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应用实践,形成了一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启发——总结式教学模式。具体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在该环节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提炼,提出一个总的问题,即总的教学目标,然后在通过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总问题的方法以及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点,形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目标。最终将这些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上传的教学平台,下达给学生。

2.梳理知识点,构建思维图

在该环节中,教师针对前面做的每个小目标,梳理每个目标中的知识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管理,并根据这些逻辑关系构建出所有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上传到教学平台,让学生对整个知识的框架有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顺序和知识点作用。

3.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点

学生在接收到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后,首先查看问题理解目标,然后根据思维导图理解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确定学习的顺序。最后在利用自己空余时间在教学平台中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由于平台教学资源是基于微学习的所以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都不长,方便大家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开展学习。每个知识点都会设置小习题,方便检验学习情况。

4.小组交流合作,制作成果报告

在该环节中,将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最终结合小组成员对知识的认识理解,配和网上查找的资料,最终制作出学习成果汇报PPT。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的关系。

5.分组展示、汇报成果,组间点评、加深认识

在该环节中,每个小组都要求上台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后其他组会针对汇报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和建议。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相互学习,查漏补缺,而且能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一种学会的成就感。

6.教师总结,查漏补缺

在该环节中,教师会针对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补充讲解,并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让学生加深印象。

7.课后测试,巩固所学

在该环节中,学生一方面按照课堂中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各组的成果报告,另一方完成平台中的课后小测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

在该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是在教学开始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在教学的最后对学生的教学成果总结评价和补充。中间的所有学习都是学生通过教学网络平台自主分组开展,教师仅是通过教学平台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把控,适当解答学生碰到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黄丹卉.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移动微学习策略探索[J].鄂州大学学报,2017(02).

[2]沈洋.构建高职院校移动微学习系统的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5(12).

[3]邬厚民.面向高职院校的移动微学习应用模式探索,计算机教育2015(08).

[4]吴军其王勋倩.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01).

[5]肖毅.“四平台”合一,实现掌上移动学习和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05).

[6]杨彬.Mooc理念指导下的网络课程开发实践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2).

作者简介:舒岳孝(1965-),男,湖南怀化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铁路信号,计算机应用;

李强(1980-),男,湖南怀化人,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铁路信号,实训管理。

论文作者:舒岳孝 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移动微学习教学应用的探索研究论文_舒岳孝 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