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088-02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基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聚物,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微生物的细胞壁中,是构成生命的三大基本物质之一。过去多糖类在物体内主要作为能量资源或结构材料,而对多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近20年来,开始逐渐发现多糖具有许多药理作用,主要具有增强免疫、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抗衰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能够治疗一些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的疾病。在中药方面,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出来,还有发现100多种中药中多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对多糖含量测定进行了研究,现就多糖定量方法状况概述如下,以便为多糖的更为深入地研究奠定基础。
1、苯酚—硫酸法
1.1基本原理:苯酚—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或寡糖、多糖中的己糖、糖醛酸(或甲苯衍生物)起颜色反应,己糖在490nm处(戊糖及糖醛酸在480nm)有最大吸收,吸收值与糖含量呈线性关系。该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对每种糖仅需要制作一条标准曲线,颜色持久。缺点是苯酚容易被氧化,临用前需对试剂进行纯化处理,否则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1.2研究进展:仅引以下几篇代表性文章。甘璐等人[2]测定了不同品种枸杞药材中枸杞多糖4个级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枸杞药材的相应级分的含量差异较大;王卫国等人[1] 通过测定香菇多糖的含量,确定了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和最佳原料;张进东等人[3]测定了当归多糖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并为制成冲剂提供定量依据;王宇环[1]等人 测定了扶正抑瘤颗粒中有效成分多糖的含量,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定量指标;朱英等人[4]测定了金蝉花中多糖的含最,为金蝉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石娟等人[5] 用该法测定了中华灵芝宝中多糖的含量;靳风云[6]等人测定了生当归及不同方法炮制当归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因酒炒后糖类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加,使多糖的含量高于生当归,其它方式炮制的当归中多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能是高温使部分糖类成分炭化损失所致;张靖贤等人测定了龙眼参中多糖的含量,为药理作用以及其它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曾明等人测定了不同来源葛根及同属植物根中多糖的含量,为葛根的质量评价和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2、蒽酮—硫酸法
2.1基本原理:糖类遇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式衍生物,可与蒽酮试剂缩合产生颜色物质,反应后溶液呈蓝绿色,于620nm处有最大吸收,显色与多糖含量呈线性关系,该法也是主要应用的多糖定量方法之一。缺点是蒽酮试剂不稳定,溶液需临用前配制,相比之下,本法优于苯酚硫—酸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周晶等人[7]对不同生长期的马齿苋多糖进行了含量测定,认为马齿苋中有效成分多糖的含量与生长期有关;赵骏等人[8]测定了桑叶多糖中多糖的含量;石俊英等人[9]测定了不同产地加工及不同储藏期的19种北沙参样品以及北沙参栓皮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北沙参中多糖含量的差异不大,但北沙参栓皮中多糖分布较多,提示在北沙参的产地加工中省去去皮的加工过程;李遐方等人[10]测定了黄精根茎及须根中多糖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3、HPLC法
陈晓梅等人[11]提取和纯化了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多糖,并用HPLC法和凯氏定氮法对多糖含量、单糖组成及糖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商澎等人[12] 用HPLC法和苯酚一硫酸法,建立了测定多糖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电荷特性的分析方法,并对当归多糖的4个组分进行测定。郭顺星等人[13]用HPLC法测定了猪苓菌核与蜜环菌共生过程中不同部位糖类成分的含量,明确了蜜环菌对猪苓菌核糖类成分的含量有显著的升高作用。
4、HPCE法
丁侃等人[14]对HPCE法近20年在多糖分离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5、结语
目前,对多糖定量方法的研究不断的加快令人惊叹,使得多糖的含量测定越来越精确,这就为多糖的研究奠定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多糖将被发现,并且证明它们的生物活性机理和功能,经过深入的研究,多糖的生物活性机理,功效因子会更加明确,
它的应用领域也更加多了,这样多糖就能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淑淘,张天民,刘立等.硫酸软骨素生产工艺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2):741 743.
[2] 甘璐,张声华.不同品种枸杞多糖四个级分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2001,24(2):107—108.
[3] 张进东,尹端端,罗国庆.当归多糖的提取及冲剂的制备[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8,18(5):220—221.
[4] 朱英,宋捷民.忻家础分光光度法测定金蝉花中多糖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1,18(6):441—442.
[5] 石娟,王利,王云霞.中华灵芝宝中多糖的含量测定[J].中成药,2002,24(5):388—389.
[6] 靳风云,田源红,杨文洵.炮制对当归多糖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8):474—475.
[7] 周 晶,刘景文,符敬伟等.马齿苋中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J].中草药,2001,32(2):124—125.
[8] 赵骏,钟蓉,王洪章等.桑叶多糖提取工艺优选[J].中草药,2000,31(5):347—348.
[9] 石俊英,李保国,牟彩萍.山东地产药材北沙参多糖含量测定[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2):139—142.
[10] 李遐方,费建红,王曙东.黄精根茎及须根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中成药,2002,24(5):394—396.
[11] 陈晓梅,郭顺星,文强等.3种灵芝多糖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1,36(4):237—239.
[12] 商澎,梅其炳,曹之宪等.当归多糖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5):332-335.
[13] 郭顺星,曹文琴,王秋颖等.与蜜环菌共生过程中猪苓菌核不同部位糖类成分的含量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7):493—495.
[14] 丁侃.方积年多糖类药物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色谱,1999,17(4):346—350.
论文作者:邢玉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多糖论文; 含量论文; 等人论文; 当归论文; 糖类论文; 中国论文; 药学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