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发展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文献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中国家论文,劳动力论文,市场研究论文,中等职业论文,文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8)07-0057-04

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应发展学校形态的中等职业教育,国际上长期存有争议。争议基本上形成意见相左的两方——质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与支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质疑的一方还是支持的一方,双方论战的依据多是提供发展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就业状况的实证论据。

实证研究对发展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上的关注,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如何?二是职业教育给毕业生带来的个人收入(或称教育收益率)如何?就业机会反映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个人收入反映的是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劳动生产率和私人收益率。

一、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机会的相关研究

在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受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制约的就业机会相比技能更短缺,加之中等职业教育不能提供较高水平的职业训练,故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不容乐观。一些实证研究倾向于支持职业教育给就业带来的优势很小。沙卡罗巴斯和莎巴沙(Psacharopoulos and Loxley 1985)[1]对哥伦比亚新型中学开展的一项调查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机会的一个代表性成果。研究者认为,投资于新型中学与传统中学两类学校资源的社会回报率事实上并无差别。而同时期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就读职业学校是普通中学成本的2倍。劳哥和那曼(Lauglo and Narman 1987)[2]对肯尼亚中学毕业生的就业研究发现,修习过工业课程的经历并没有帮助相关学生减轻就业的压力或者带来就业优势。

虽然很多实证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给就业带来的优势很小,但仍然可以发现例外。发展中国家积极的案例来自多巴哥岛(Chin-Aleong 1988)[3]和莫桑比克(Austral Consultores 2003)[4]。两项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活跃的年代,那些获得高质量技术培训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显示出就业优势。

总体看来,缺少证据表明在经济低迷时职业教育在劳动力市场能够表现出就业优势,但是有证据支持活跃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及职业教育毕业生习得的深度技能会有助于获得就业机会。

二、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收入的相关研究

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收入(有时以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的实证研究来看,各种研究获得的结果没有一致的结论。表1是沙卡罗巴斯公布的发展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私人收益率比较的实证研究结果。从实证结果来看,没有完全的证据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收入优势或者不存在收入优势。

中等职业教育是否存在收入优势?其研究仿佛正在陷入一场永无休止的争论中。90年代,专业对口研究为这场黯淡的争论增添了一沫亮色。纽曼和史达文(Newman and Ziderman 1991)[5]最先开创这一方向的研究工作,其贡献被世界银行专家米尔顿誉为“在以学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研究领域掀起新的波澜”。研究指出,即使普通高中学生具备较高的能力水平并且来自社会经济背景较为优越的家庭,那些专业直接对口的职教毕业生的收入要高出普通教育毕业生8-10个百分点;研究同时表明,专业不对口的职教毕业生其收入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没有明显差异;总体看来,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净收益是高于普通教育毕业生的。在这一研究方向产生影响的研究还包括闵维方和曾满超(Min and Tsang 1990)[6]在中国的调查以及钟宇平(Chung 1990)[7]基于香港的考察。闵维方和曾满超对中国一家汽车厂的个案研究表明,附属于企业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因为从事与所受训练有关的工作,其劳动生产率要高于普通教育毕业生。钟宇平将香港职业教育毕业生按机械、电子、纺织及商业四个行业进行分类,发现如果商科和电子类毕业生就业对口,他们的收入会较高。

三、研究的其他角度

除了关注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有些研究从其他角度切入,揭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1.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声誉

格拉索和西(Grasso and Shea 1979)[8]发现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职业声誉与普通教育毕业生没有明显的差异。豪慈凯斯等(Hotchkiss and Dorsten 1987)[9]得出相反的结论,提出职业教育毕业生与普通教育毕业生在职业声誉上存在显著差异。索维特(Shavit 1992)发现,职业教育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声誉平均而言低于普通教育毕业生。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声誉低的研究结论有时被职业教育的质疑者利用作为批评职业教育的理由。但职业教育的支持者认为不能以职业声誉低为理由批评职业教育,讨论职业教育应从职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摆脱失业以及帮助毕业生受雇为技能工人的作用程度入手。

2.中等职业教育与自雇

今和马丁(King and Martin 2002)[10]研究了加纳中等职业教育对毕业生自雇的影响。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为中等教育毕业生自雇于私人部门做了重要的心理准备。但是自雇行为倾向于毕业生受雇于其他人若干年并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才发生。自雇行为极少发生于毕业后的短时间里,而且自雇的领域主要是非正规经济,是毕业生无法受雇于现代经济部门的最后选择。另外一项来自博茨瓦纳的研究报告,毕业生向自雇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为父母或亲戚工作,毕业生真正自雇往往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Jon Lauglo 2004)[11]。

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职业声誉与自雇现象的研究,可以认为是对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机会考察方向的补充,它们与就业机会一样都是考察职业教育对于就业能力的影响。

四、评论

对中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回顾表明,无论是就业机会还是个人收入(或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都没有足够的或充分的证据支持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脱颖而出。然而,这只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粗犷的印象,更多的研究细节还有待挖掘,因为不同的细节可能支持不同的研究结论。

1.研究参照

为了考察中等职业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状况,不同研究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参照。例如,纽曼和史达文(Newman and Ziderman 1991)的研究直接比较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收入差异;沙卡罗巴斯和莎巴沙(Psacharopoulos and Loxley 1985)的研究比较了哥伦比亚的新型中学(职业学校)和传统的学术中学毕业生就业状态与收入的差异;钟宇平(Chung 1990)则以人口统计中职业教育达到技术员水平与普通教育达到预科水平的两类工人作为就业与收入考察的研究对象。可以看出,研究者对于职业教育的研究可以设定不同的参照系。而且,各个研究也采用了不同具体含义的职业教育的定义。仅就职业教育的狭义定义看,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综合中学,而前者提供的职业教育课程比例高于后者,也就意味着虽然同是职业教育,前者提供的技能深度可能高于后者,正如上文提到技能深度是可能影响就业机会的。因此,只看研究结论,不问其详的做法很容易对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认识产生偏颇的理解。

2.劳动力市场需求

供求规律始终是决定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环境不同很可能得到不同的研究结论。劳动力市场需求既包括一国经济的整体水平也包括行业在产业中的发展形势等方面。在撒哈拉地区,由于其停滞不前的经济,使得世界银行于1963-1986年间对该地区职业教育的投资项目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在泰国,从1980年开始,政府实行了富有活力的开放政策,这样到80年代中期,泰国的经济开始迅速增长。70年代早期的研究显示普通教育毕业生收入高于职业教育,而80年代末的数据显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收入是普通教育毕业生的2倍(World Bank 1990)[12]。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也会影响对职业教育的评价。钟宇平(Chung 1990)基于香港的研究发现,如果工人接受的是一个增长性行业的训练却在一个萎缩性行业中就业,这种专业不对口将对收入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如果工人接受的是萎缩性行业的训练而最终在增长性行业就业,那么这种专业不对口并不会对其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工人就业的行业的劳动力市场状况比工人职前训练类型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上述研究说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环境影响着职业教育投资整体效果的评估。

3.观测期长短

观测期的长短可能产生不同的结论。纽曼和史达文(Newman and Ziderman)在他们1999年发表的论文中曾回应豪慈凯斯(Lawrence Hotchkiss 1993)在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豪慈凯斯在研究中指出,专业对口的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收入优势产生于毕业生受雇于高薪行业,并非如纽曼和史达文研究指出的来自职业教育本身。纽曼和史达文则回应说,豪慈凯斯的来自美国的样本限于年轻人毕业后找到第一份工作后的两年的数据,而自己的研究样本年龄最高达到50岁,因此,美国样本的研究对职业教育收入的估计可能过度的悲观了。纽曼和史达文在回应的论文中进一步说明,专业对口的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收入优势在青年时是微弱的,而随着年龄增长,其收入优势不断加强并且在统计上是显著的[13]。

4.数据来源

中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即来自毕业生问卷调查、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以及企业调查。

沙卡罗巴斯和莎巴沙(Psacharopoulos and Loxley 1985)在哥伦比亚职业教育就业机会与收入的研究中,采用对毕业生调查访问的形式取得数据。从观测期来看,数据反映的是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短期就业情况。毕业生调查数据的缺点是较难长期跟踪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纽曼和史达文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较的系列论文中(1989,1991,1999),主要采用以色列1983年人口与入户普查20%子样本数据。钟宇平(Chung 1990)在专业对口对收入的影响分析中应用的数据来源于香港1981年的人口统计。相比毕业生调查,官方的人口统计数据一般可以反映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中长期情况,同时这类数据侧重于劳动力供给测量,提供人口特征、就业状态以及社会和经济特征数据。但是这类数据的明显缺陷是有时线条较为粗糙,也就是说调查信息相比其他调查显得不够细致。闵维方和曾满超(Min and Tsang 1990)对北京通用汽车厂的个案研究应用的数据来自企业调查。此调查不仅获得了与个人有关的相关变量信息,更重要的是测度了职业学校毕业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收入、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工人的合作等与工作相关的变量,可以看出,企业调查可以提供详细的来自工作场所的信息,但是企业调查也面临一定的问题,即案例研究的普及性和推广性受到限制。总之,毕业生问卷调查、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以及企业调查这三种数据获得方法各有长短,使用相应数据所得的结论也必然受其局限,这是后来研究者在应用或使用研究结论时需要注意的。

5.实证分析技术

关于实证分析技术,就业机会的考察一般不会引起争议,引发争议最多的主要是对于收入的分析——即对内部收益率(Full)与明瑟收益率(Mincerian)分析结果产生的质疑。尤其是明瑟收益率,成为诸多学者争鸣他人研究结论的重要武器,因为明瑟收益率虽然计算方便,但这种方法并不像内部收益率方法一样包含直接成本的信息。

表2是保罗·本奈尔(Paul Bennell 1996)[14]提供的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私人收益率的比较结果。这些实证结果来自于沙卡罗巴斯及其合作者1992年和1993年进行的研究。从G-V可以看出,不仅内部收益率与明瑟收益率比较的结果大小不一致,更重要的是代表质性差异的数字符号有的也完全相反,如智利、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以及巴拿马。

对中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回顾表明,没有足够的或充分的证据支持发展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脱颖而出。同时,不同的研究结论可能依赖不同的研究细节。

标签:;  ;  

发展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_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