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结构时代_社会结构论文

中国进入结构时代_社会结构论文

中国进入结构性时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性论文,中国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作为过程而展开的,是由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历史时代构成的。而作为一个时代,它的存在、变迁和发展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其时代特征是该时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由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努力方向、主要目标和推动人们向上的精神力量所决定的。

由于分析视角不同,运用的方法各异,人们对一个时代的特征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分析,有人认为中国1949年前为时近百年的时期是致力于救亡图存的时期,即求存的时代;1949 ~1976 年是努力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的时期, 即求强的进代; 1978年到现在是奋力脱贫奔小康的时期,即求富的时代。从横断面来分析,有学者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建设现代化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丰富的时代内涵,把整个中国和世界都带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境界。应当说,他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在了这个时代在整体上或某一个方面的突出特点,都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深刻认识。如果对一个时代的特征,特别是主导这个时代潮流的基本特征作出错误判断,将会改变人们努力的方向和为之奋斗的美好目标,使社会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中国在文革时期所犯的错误,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当时中国所处时代特征的错误判断,一个应以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主要目标的中国被“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中国取代了,其后果是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

我认为,从社会结构的层面分析,就近20年来中国伟大的社会变革所引起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而言,我们已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调整、大组合、大变迁的结构性时代。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影响全局的、具有革命性的时代,它是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必然产物。同时,随着这一时代结构的转换、优化和升级,必然会把改革开放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推向更高的阶段。

结构性时代的标志

从大的方面来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中国人民向上的巨大精神力量;已经起航的中国正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已经由局部改革转向全面改革;已经从表层改革进入深层改革;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已经从粗放型经营开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已经从摸着石头过河转向思想清晰、目标明确的改革……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使中国人民有了一个跨世纪的奋斗纲领,它重新强调了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面临的历史任务,它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重大突破,必将带来整个社会新一轮的大流动、大变革、大重组……种种情况表明,经过了近20年改革,处在世界之交的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这当中自然也包括结构的转型。没有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就不可能完成两个根本性转变,就不可能实现社会的转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性任务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已经取得的改革发展成果由于没有结构的有力支撑也很难得到巩固。

具体来说,目前无论是事关全局的宏观念性结构,还是具体细小的微观结构,都无一例外地进入了调整范围。诸如社区结构、经济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制度结构、决策结构、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家庭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阶级阶层结构等等。伴随着结构转换和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结构失调、结构失衡、结构扭曲、结构冲突、结构恶化等问题也愈来愈严重。这是一个结构性时代必然要出现的双重现象。因为没有问题的发展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发展的方面越多,发展的速度越快,触及到的事物越根本,问题可能越多、越尖锐,特别是深层次的结构层面上的问题。毫无疑问,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与结构有关的各种结构性问题将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结构性问题有的以单一形态表现出来,有的则是几者兼而有之,它们在各个领域里的主要表现情况是:经济、政治体制之间因改革进程不一,整个社会系统处于低稳定状态;城乡关系虽有所松动,但几十年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实质性进展;明显存在的地区发展差距,加剧了东中西部之间的矛盾;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产业发展中因利益驱动导致其结构失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组织结构空前分化带来的转换空档,使一些人趁机作乱;高速度的社会流动使人们对影响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有了新的理解和新的选择,阶级阶层结构处在错位、扭曲状态;文化结构中存在着严重的超前与滞后、重叠与真空现象;作为人类两大文明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者的发展有着鲜明的反差,抓经济建设不喊自然动,抓精神文明建设千呼万唤出不来;人口增长的经济发展与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尚未协调起来,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形成的效益结构还很不合理;“三风”,即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未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推波助澜、越演越烈之势……

上述情况告诉我们,中国社会发展中原有的平衡已经被彻底打破,当事物表层的问题暴露或解决以后,深层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就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许多社会病态现象,在其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结构上的原因。但不管这些矛盾如何复杂,问题如何严重,它们都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社会正是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获得力量、不断向前推进的,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因此,我们应当欢欣鼓舞地迎接结构性时代的到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如果要继续进行下去,必须闯过“结构”关,才能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为中国赢得21世纪打下坚实基础。

结构问题的社会价值

从结构层面上分析、考察社会的发展,并把我们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称为结构性时代,充分说明了结构问题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结构是事关全局的根本性的核心问题,它是事物内部各主要素之间的构成方式和比例关系。相同的要素,如果内部的构成方式不同,事物之间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自然界,最典型的要属金刚石和石墨,两者的分子式完全相同,但因内部的排列次序和连接方式不同,即结构式不同,而使一个非常坚硬,能钻透岩层,另一个则非常易碎。如果事物内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那么系统的运行方式、功能输出和整个系统的状态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这个意义上,结构对事物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事物运行机理的变革只是事物内部一种改良的话,结构的变革对该事物来说则是一场革命,事物发展的转折点往往从此开始。

结构支撑和维护着一个系统的生存。如果结构出现严重失衡或发生畸变,对事物的发展将产生极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结构性问题在相互作用后还可能引发其它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作为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应当先行发展,然而见效快、获利大的加工工业的迅猛发展彻底打破了原有的结构平衡,使能源、交通成为一种明显的短线制约因素,反过来限制了加工工业的发展,这种在不平衡的发展中产生的结构性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效果。

从认识论方面来讲,认识事物的结构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在我看来,一个事物或一个系统,一般由要素、结构、机制和功能四大部分组成,分析和了解事物,我们可以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切入,但从结构入手则是一种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有些事物我们尽管一开始不能进入到结构层面,需要一层层剥离开来,但最后还是需要通过对结构的了解来把握该事物的本质和全貌,否则,仍会不得要领,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见其表,不见其里。

转型时期结构性问题的特点

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具有以下特点:1.覆盖面广,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2.深刻性。改革越深入,结构内部的矛盾暴露得越充分,结构性问题越突出。3.联带性强。社会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系统内部或结构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如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就业结构、分配结构、阶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4.不平衡性。改革有轻重、主次、缓急之分,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类型的结构的变化也就有先后、大小和程度之别。5.短缺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种社会有效供给明显不足。旧的结构之所以失衡或需要重构,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不能有效而充分地输出新的功能,以满足新的需要。6.转换慢,持续时间长。结构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刚性和惯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调整、转换结构具有很大的难度,它既要考到自身的发展、完善程度,又要与相关系统、相关结构的变化和调整速度相适应。因此,要把握好时机,切不可盲目冒进。

结构性时代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的突出地位和特点要求我们,为了改革的全面胜利,必须根据事物发展的进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开展一场结构性的革命,使结构的变迁和发展能适应事物发展的新的需要。为此,必须以新的思路和战略寻找结构优化的最佳途径。我认为,中国社会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可以设计为: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为目标,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根据结构优化的原则、要求和事物发展的进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培植和发现各种健康、有效的结构性资源,从战略和全局着眼,从中观或微观着手,逐步推进,从而在动态中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结构性转换。

标签:;  ;  ;  ;  

中国进入结构时代_社会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