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几个问题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经济日渐走向国际化的背景之下,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语言,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意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英语教学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姑录于此,求教于方家。
一、正确认识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一种语言(英语),学习语法可以找到一条捷径。从语言的最终目的——交际来看,正确的语法形式是整个交际的支撑体系。当对话(写作)中有了错误的语法结构和不恰当的遣词造句时,交流的质量会受到影响,甚至完全中断。Krashen的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像习得母语那样去习得英语,因为英语学习要受到大量的外部条件的限制,如课时、课堂条件、教师的英语水平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语言的规则体系,语法对于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
既然语法那么重要,为什么语法教学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抨击?原因就在于在语法教学中,许多教师主要不是从促进语言掌握的角度,而是纯粹从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进行语法教学,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出现了偏差。因此,问题不在于语法是不是要教,而是怎么教,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教学语法。
语法不应被当作完整的知识,用一整节一整节课地来教学,没有什么比这样的语法教学更令人乏味的了。语法教学应该伴随在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中,伴随在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中。总之,语法的讲解应做到适时、适当。所谓适时就是当学生在语言表达上遇到问题时,或学生在运用语言交流出现错误时,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所谓适当就是在讲解的时候做到详略得当,对不同的讲解对象也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讲解方法和讲解策略。
二、适度容忍学生错误
学习英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这是一个十分自然的现象。“错误是构成英语学习的一个部分。”(Brown,1994)有人甚至认为英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向错误学习。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待和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我们提倡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要有适度的容忍,过多过早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会无意伤害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挫伤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英语学习中错误形成的原因何在?应用语言学家认为学生的错误有下列几种可能:(1)来自母语的干扰。母语中的某些结构和规则会不知不觉地向目标语做负迁移。如汉语中没有冠词的用法,学生在使用英语的冠词时,相关的错误较多。(2)目标语内部相互干扰。学生容易把过去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过的知识迁移到新的语言中来,造成不恰当的类推(over-generation)。(3)训练不足。语言学习不完全是一种知识的学习,更多是技能的训练和语言习惯养成,没有一定量的训练,绝不可能掌握一门外语。
Stem在研究优秀的英语学习者时发现,优秀的语言学习者愿意实践,其中有一条重要的经验是:他们不怕因犯错误而被别人讥笑。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这种敢于实践的学习英语的品质,教师应让学生了解,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敢于犯错误,从错误中学习。对于学生的错误(特别是口头的错误),教师过早地介入,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损害学生说英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敢说,语言能力也就难以提高。
那么,是不是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呢?答案是否定的。长期的错误会使学生误以为语言的规则就是如此,会产生“僵化”或者“定型(fossilization)。如果让学生误以为,只要能表达意思,语言形式的问题无关紧要,那就走向了良好目的的反面。另一方面,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太多,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上个世纪70年代初,语言教育家Selinken首先提出了中介语言(inter-language)的假设。中介语言指的是学习者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既非母语也非目标语,许多错误就是在这种语言状态下发生的。中介语言理论为我们预见并适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提供了理论上的参照。
教师采用怎样的策略对待和处理学生的语言错误呢?
要区别对待不同交际形式中的错误。要想把英语学得既准确又流利并非易事,这是困扰英语教师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区别对待不同交际形式中的错误,为的是尽可能地保护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口语交际中,语流速度快,思考时间短,容易出现错误。这时候,如果不是非常大的原则性错误,教师不必太过在意。如果因此而屡屡打断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很大伤害。而在书面交际中,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应尽量让他们在语言的形式上做到准确无误。
要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语言错误。每个人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征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性格外向,大大咧咧,敢说敢讲,他们不怕犯错误,但是也容易犯错误。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多用直接提醒的方式指出他们的错误。而对于那些个性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指出错误时要委婉一些、间接一些。
要区别对待不同场合中学生的错误。在公开的场合下,尽量少纠正学生的错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在小范围交流时,教师可视情况多指出学生的错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于一些常见的错误,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评点的方式予以纠正。
三、重视文化意识养成
“语言教学必然包括文化教学。”(胡文仲)社会文化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语言中来。但在过去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较少关注中外文化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传授文化知识和培养文化意识的自觉意识,使我们的学生在实际交际能力方面打了折扣。比如说,刚学英语的人都会说Thank you,然而我们的学生难以意识到英语国家使用该词的频率和范围大大超过我们的想象,买件东西后要说声“Thank you”,营业员也会说“Thank you”;谢绝他人的邀请和帮助说一声“No,thank you”;对他人的称赞也要说“Thank you”;接受他人帮助后要说声“Thank you”。而我们学生在同英语国家的人打完电话时是否会说一声“Thanks for calling”?这是一个语用习惯的问题,也是文化习惯问题。学生如果没有养成这种文化习惯,在真实的交流中,就不会表现出落落大方的“绅士”和“淑女”风度。中国学生往往会把中国文化套用在英语交际上,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在同外国人交流过程中,他们一般能容忍我们的语音或句法错误,而对文化偏失却常常耿耿于怀,因为这不合他们的交际规则,在文化习俗上难以接受,甚至在价值体系上产生冲突。不少语言教学研究者把文化理解能力看作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内容主要是介绍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文化,如历史、地理、社会、饮食、体态语等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语言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交流中应遵守哪些礼节规范?西方人有哪些禁忌?这些都是交际中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文化意识还包括对中西文化中较为深层次文化问题的比较,它们多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等等。了解这些深层次的文化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英语沟通和交流,也能帮助我们吸收优秀的西方文化,如西方人的环保意识、独立精神和合作态度。同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文化交流有助于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在比较中加深对民族文化的正确理解和定位,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更多具有民族本位、世界意识的人才。
四、用好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众所周知,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因其具有集成性和互交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前景十分广阔,为优化课堂教学,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造了条件。
首先,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富有表现力、更具真实感的课堂教学环境。对英语教学而言,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内容变成画面或动画,从而能迅速地引起学习者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便是单调的语法和词汇练习,如果以多媒体游戏形式出现,配以音乐和动画,也能使学习者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经过选择和裁剪,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加工、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制图制表、文字处理等功能,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
第三,记忆在英语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记忆的效果往往和外部世界对人体接受信息器官的刺激成正比。多媒体计算机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于一身,造就全方位的外部刺激,让学习者留下生动而深刻的印象,达到强化学习的效果。
然而,与其他教学媒体一样,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也应该注意必要性和合理性。任何教学媒体都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手段的运用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一方面我们尽量地要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的人际间的交流,尤其对英语教学来说,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与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它的使用应符合内容的需要。课堂多媒体使用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不是遏制这种思维活动;应该调动学生参与语言实践,而不是代替学生的课堂实践;应该展示课本和板书不能表现的地方,而不是以屏幕代替课本或黑板;不能由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成为现在的“电脑满堂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