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读一些金庸的中学生作品?_金庸论文

为什么不读一些金庸的中学生作品?_金庸论文

中学生读点金庸作品又何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点金论文,作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作品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上至七旬老翁,下至稚龄孩童,而其中最热心的恐怕就是中学生了。于是有人担心其中“少儿不宜”的内容会“毒害”中学生。笔者通过对某中学2005级 7、8、9、10四个班的248名同学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的学者只是杞人忧天,阅读金庸作品不仅可以健全学生人格,更有助于他们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由下面的调查表可见一斑:

经常阅读

偶尔阅读 从不阅读

学生人数79人

135人34人

阅读写作能力 强 80人较强弱

55人较弱

暴力倾向 无 98人完全没有25人完全没有

32人偶尔有

5人偶尔有

5人较强 4人较强

文学艺术是一个丰富的殿堂,中学生应博采众家之长,不必谈“武”色变。作为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金庸小说深受莘莘学子的喜爱。其中有悲欢离合的故事,有包罗万象的知识,有严肃深刻的意义,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言,无疑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一、金庸小说蕴涵着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和广博的知识

“武侠小说并不纯粹是娱乐性的无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写世间的悲欢,能表达较深的人生境界。” (《天龙八部·后记》)金庸小说思想性很强,表达了对纯真人性人情的追求,而其中蕴涵的丰富知识也会让读者受益匪浅。

首先,金庸武侠小说表现了深刻思想。武侠小说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侠”。在金庸看来,快意恩仇、行侠仗义还只是一般的侠客,算不得真正的英雄。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固然体现在一些像郭靖、陈家洛、萧峰一类的大侠身上,他们或抵御异族入侵,或反清复明,或消弭民族矛盾,是“爱国爱民爱事业,宣传民族团结”(童湘仁《冯其庸谈金庸》)。另一方面,小说也写了许多武功不弱的反派人物,像虚伪狡诈的岳不群、恶毒残忍的欧阳峰,从反面告诉读者什么是真正的“侠”。纵观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从他高度肯定和极力鞭挞的对比中,可见金庸小说“侠”前内涵十分丰富: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主张民族平等、坚持民族融合的团结精神;视死如归,“虽万千人吾往矣”的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知其不可为而为”的拼搏精神;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人格精神。一言以蔽之,即“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其次,金庸作品展示了刀光剑影下的人间真情。他曾不止一次地向读者表白:“我个人始终觉得,在小说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会意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神雕侠侣·后记》)大概基于此,金庸在其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描写刀光剑影下的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这种纯真之情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纯洁缠绵的爱情、感人至深的亲情和气冲云霄的豪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神雕侠侣》主题曲)这种生死相许的爱情,在金庸小说中有无数神奇动人的描述:杨过与小龙女之间惊天地泣鬼神、令人扼腕泪下的恋情;段誉痴情缠绵、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苦恋;张翠山与殷素素迫于世俗、相恋而又相殉的悲情;韦小宝视情为儿戏却又用情极深……金庸以一颗纯真善良的心表达了他的美好祝愿:只要真情相爱,最终皆成眷属。“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真情还远不止此,朋友之情、父子之情、结拜之情等等皆是。谢逊对张无忌的真情疼爱,是远胜于一般父子之情的。甚至恶毒无比的欧阳锋在荒岛上营救欧阳克的舐犊之情,也是没有掺假的真情呵护。瑛姑与叶二娘的失子之痛,虽然一正一邪,但同样是凄楚动人的真情流露。此外,金庸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好汉,也有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豪情万丈。“他作品中的正面人物积极向上,为事业鞠躬尽瘁。这些英雄人物具有一种‘雄才如海不可量,豪气干云冲天长’的力量,给人以激励,一种要竭尽全力去为正义事业来奋斗的崇高精神。”(《冯其庸谈金庸》)

再次,金庸小说像一部百科全书,包孕广博的知识。它不徒以情节诡奇多变取胜,时时在刀光剑影与血雨腥风之间,插入风雅闲适之笔,谈医品酒,说书论棋,佛经道藏,音乐戏曲,随意挥洒。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禁宫建筑的纷繁复杂,南北各地的风物人情,封建王朝的典章制度,在金庸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武功的描写头头是道,让人以为他就是传说中的“金大侠”;他对佛学侃侃而谈,让人以为他也是得道高僧;他对一局局围棋的分析更是让人怀疑他比聂卫平还高一段。另外,金庸的文学素养很高,时常在小说中穿插一些诗词,如《射雕英雄传》以一首七言诗开篇:“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神雕侠侣》则以苏轼的《蝶恋花》开篇。有的是古人所作,有的则是作者假托书中人所作,对于烘托气氛,塑造性格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文学情调。试想,瑛姑与老顽童的苦恋,如果不把“四张机,鸳鸯绣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这首优美的古代爱情诗镶嵌进去,能收到悲切动人的效果吗?

二、金庸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金庸作品是武侠情节,却是文学作品。”(《冯其庸谈金庸》)金庸小说具有极高的艺术性,离奇的情节结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语言,奇诡的想像,自然不妨碍它在莘莘学子的读物中占据一席之地。

金庸武侠小说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刻画了一批极具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有潇洒忠义的侠士,有慈祥仁善的得道高僧,有大奸大恶亦有怜悯之心的小人,有行事怪癖却又不乏善良之心的“怪人”。为了使人物形象传神逼真,金庸运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同中之异”之法,如《笑傲江湖》中写了五大门派的掌门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显示出宗师身份:威严庄重、沉着冷静;但他们的性格同中有异,左冷禅骄横、岳不群虚伪、莫大先生随和、静闲师太城府极深、天门道人莽撞无礼。又如郭靖、杨过、令狐冲,同为大侠,武功高强、为国为民、重情重义,但三人性格亦有明显不同,郭靖淳朴敦厚,甚至有点傻头傻脑;杨过孤傲不驯,深情狂放;令狐冲则是一个有赤诚之心的浪子。另外,金庸还塑造了一批可敬可亲的滑稽人物形象:从令狐冲到段誉,从“老顽童”到“布袋和尚”、“桃谷六仙”,都是幽默之至,让人忍俊不禁。

金庸小说在情节结构的编排上也别具一格。他很少单线地叙述一个故事,而是在故事展开过程中,奇峰突起或水到渠成地引入另一个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像若干条经线和纬线交织在一起,有的起主干作用,有的起连接作用,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复杂多变,常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通过埋伏笔、设悬念,环环相扣,常常手不释卷,欲罢不能。例如《侠客行》写的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自幼分割两地,经历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性格。但由于他们长得极为相像,经常被人错认,以至街头乞丐“狗杂种”被错认为“石中玉”,并当上“长乐帮”帮主。“狗杂种”多次自我辩说,但并不被认可。这个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更离奇的是“狗杂种”以“帮主”身份到侠客岛赴宴,岛上的武学秘籍《侠客行》谁也不能破解,而且越是文武全才越容易误入歧途,反倒是“狗杂种”这个目不识丁、心灵纯洁如一张白纸的乞儿破解了。这种构思真令人拍案叫绝。

金庸小说的语言也独具魅力,既具有精练典雅的古典白话小说风格,又充满明晰流畅的口语化特征,句式上多选择单句、短句,没有冗长累赘的修饰语,如“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不住泪珠夺眶而出。”(《神雕侠侣》)没有佶屈聱牙的语言,一看明了。一个“啊啊而鸣”,多么雅致而又极具口语化。另外,金庸小说的语言细腻传神、动感十足,常常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嗖的一声,一支箭从东边山坳后射了出来,呜呜声响,划过长空,穿入一头飞雁颈中。大雁带着羽箭在空中打了几个筋斗,落在雪地。”(《雪山飞狐》)箭从那里来,到哪里去,结果怎样,细致入微;象声词“嗖”“呜呜”制造声响,动词“射”“划”“穿入”等创造动态。短短的文字创造出完美细致而又动感十足的画面,读者仿佛亲眼看到这只大雁,还听到它的呜鸣。

金庸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他以丰富的想像力创造的一个个奇诡无比的形象世界。从总体上看,他运用奇特的想像,营造了一个深不可测而有奇妙无穷的“江湖”,让热血之士纵横其间一展身手,上演了一幕幕历史与人生的壮剧。从具体场景看,他虚构了一个个桃源胜境,如桃花岛的落英缤纷,孤山梅庄的西湖春色,绝情谷的清幽深造,翡翠池的神仙洞天,都令人向往不已。尤其是对武功的想像奇特,可谓一绝:“降龙十八掌”刚阳威猛,无坚不摧,“九阴白骨爪”鬼气森森,骇人听闻;“蛤蟆功”高明凌厉之中暗藏调侃,“弹指神功”力贯金石之际不乏潇洒;“一阳指”本已登峰造极,“六脉神剑”更偷造化之功;“素女心经”于绝艺中展示着绝世佳人小龙女的玉洁冰清,“黯然销魂掌”蕴含着痛失佳偶十六年矢志不渝的英雄无比悲怆……

我们一直提倡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金庸小说把江湖传奇与历史风云、侠义柔情与绝世武功、人生哲学与民族文化熔为一炉;其人物形象鲜明深刻,可以陶冶情操;其文笔优美流畅,可以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可以说,金庸是通俗文学的“武林至尊”,其武侠小说作为经典也当之无愧。这样的经典作品送到眼前,任谁也没有理由拒绝,而对于如饥似渴的中学生来说,更是难得的精神财富。那些卫道士认为,金庸作品中的打斗场景会让中学生产生暴力倾向,孰不知,选入中学课本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有暴力场景,关键在教育者的正确引导;而那些高雅之士认为,武侠小说是通俗文学的代表,不宜登大雅之堂,孰不知,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高雅文学中也有大量鄙陋不堪的赝品,通俗文学中也能产生卓尔不群的杰作,金庸武侠小说就是代表。

标签:;  ;  ;  ;  ;  ;  

为什么不读一些金庸的中学生作品?_金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