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论文_肖大书

肖大书(贵州六盘水矿业集团总医院 骨三科 553000)

【摘要】目的:以既往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traumatic Shock,H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急救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3 年1 月~ 2015 年12 月,医院共收治HTS 71 例,护士协助医师快速评估伤情、了解病史并鉴别发现并发症、采样送检、落实呼吸道护理、开放多条静脉通道、控制失血、进行抗感染处理。结果:抢救成功率77.5%;静脉通道均1 次穿刺成功;血压回升时间为(9.5±1.4)min;复苏后3h,患者PT、APPT、TT 低于初测时,BE 高于初测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HTS 死亡率较高,有必要建立一条高效的HTS 急救护理路径,建设一支精干的医护队伍;HTS 急救护理需争分夺秒,注意发现隐匿伤情,保障复苏策略有效落实,维持通气状态。

【关键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急救;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23-01

创伤是人类四大死亡原因之一,约占急诊科收治患者总数的1/2 ~ 1/4,是44 岁以下人群死亡的首位病因。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最严重的一类创伤,是现代创伤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约1/3 创伤死亡与休克有关,近年来因社会环境危险因素特别是交通工具的普及,HTS 发生率明显上升[1]。HTS 患者伤情多交复杂,常伴有严重多发伤,多合并复杂性骨折、大血管破裂,其救护一直是医学难题。目前尚无HTS 急救护理路径可供遵循,本次研究以既往收治的HT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急救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 年1 月~ 2015 年12 月,医院共收治HTS 71 例,其中男43 例、女28 例,年龄11 ~ 72 岁、平均(31.8±10.2)岁。救护车转运62 例。伤后到获得急诊救护18min ~ 14h、平均(1.2±0.7)h。

主要受伤部位:四肢35 例、盆腹腔21 例、头颈部11 例、胸部4 例。

致伤原因:车祸伤42 例、锐器刺伤11 例、坠落伤10 例、其它8 例。

入院时休克等级:轻度55 例、中度10 例、重度6 例。

1.2 方法1.2.1 急救护理( 1)快速评估:①协助医师快速评估伤情,了解致伤原因、部位,判断出血部位,量表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等级,急查体征,寻找合并伤、多发伤、闭合性损伤;②了解患者既往病史,鉴别发现紫绀等低氧血症表现,据呼吸频次、氧流量,判断有无胸部创伤;③有条件者,急查血常规、凝血系列、病毒五项、肝肾功能;④通知急诊中心,开展会诊,做好急救准备,联系影像科等其他科室,协助诊断。

(2)基本救护:①迅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祛除血块,面罩吸氧,鉴别发现气管、胸部损伤,急行气管切开、插管,同时关注患者呼吸频率,及时吸痰,连接仪器,建立心电、呼吸、循环监测,对于气胸者,遵医嘱开展胸腔闭式引流;②开放静脉通道,迅速评估血管条件,避开伤处、伤侧肢体,一般需开通两条或以上静脉通道,首选外周静脉,若条件不允许,次选大隐静脉、颈外静脉,迅速评估穿刺效果,若见“点滴不进”,立即查明原因,及时更换穿刺部位,配合意识落实限制性液体复苏,控制输液速度,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40 ~ 50mmHg 之间;③控制失血,对于开放性损伤明显可见失血者,通过压迫、药物、栓塞止血,对于较大创面,以清洁棉球擦洗,或以涡流冲洗,四肢骨折者,按压、抬高患肢;④进行抗感染处理,落实无菌操作原则。

1.3 观察指标抢救成功率。血压回升(收缩压较初次检测上升20%)时间。

入院时、苏醒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碱剩余(BE)。

1.4 统计学处理WPS xls 收集建立数据表,转SPSS18.0 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以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 结果抢救成功55 例,失败16 例。静脉通道均1 次穿刺成功。血压回升时间为(9.5±1.4)min。复苏后3h,患者PT、APPT、TT 低于初测时,BE 高于初测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表1 初测与复苏后凝血指标与碱剩余水平对比( x ±s)

3 讨论HTS 急救技术基本成熟,针对休克临床常用液体复苏技术,近年来限制性液体复苏技术发展迅速,但HTS 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复苏是挽救HTS 生命的关键措施,但HTS 多为脏器损伤,合并伤情较重,救护时,仍不应忽略控制合并伤情。HTS 救护的关键在于提高救护效率,有报道称若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护HST 发生后1 ~ 2h 内死亡率高达90%[2]。临床上,HTS 发生后10min 是抢救的黄金时间。故,有必要加强急救护理管理,建立一支精干的医护队伍,同时注重科室合作。

护士在开展急救护理时,应协助医师做好病情评估工作,边评估边救护。建立护理流程可缩短救护准备时间,必要的护理内容包括呼吸道管理、建立与维护静脉通道、液体复苏管理、合并伤处理、生命体征监护,在救护车上还可进行凝血系列等指标检查,院内可急查常规、病毒五项等,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需注意的是,不同患者合并伤情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可能合并肺部、盆腔脏器闭合性损伤,处理难度较大。对于可疑患者,开展护理时需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及时进行气管切开等操作。对于四肢骨折、骨盆骨折等损失,基于损伤控制理论,需做好早期损伤控制,加强体位管理,避免伤情进展。此外,在救护过程中,可能无法联系家属,应据医院条例,快速办理相应的手续。

概括而言HTS 急救护理应包括:①以效率为第一原则,程序化处理,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原则;②维持呼吸、循环为主要目标,建立可靠、安全的静脉通道,及时处理“点滴不进”,及早发现通气障碍,及时采取气管切开等急救操作;③控制出血与合并损伤,善用压迫止血;④抗感染处理,坚持无菌原则,预防创面污染。

综上所述:HTS 死亡率较高,有必要建立一条高效的HTS 急救护理路径。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中国实用外科杂忠,2007,08(0581): 7..[2] 亚俊. 急诊科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2014,7(4A):136-137

论文作者:肖大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论文_肖大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