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分析论文_彭,菁

(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索口腔修复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性。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口腔修复科120例患者(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态度满意度(96.67%)、就诊环境满意度(95.00%)、护理质量满意度(96.67%)、总满意度(98.33%)、依从性(96.67%)、治疗成功率(96.67%)、并发症发生率(1.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口腔修复科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口腔修复科;护理;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

口腔修复常用于先天性牙齿畸形、肿瘤、牙外伤、牙周病等因素引起的牙列缺损,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仅对治疗效果提出较高要求,还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一定要求 [1],为了满足患者需求,临床学者发现个性化护理服务,能够发挥“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而降低患者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为患者营造一个全方位、优势、便捷、温馨的住院环境,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2]。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护理方式在口腔修复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具体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120例在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口腔修复科患者作为本次实验人员,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各有60例。入选标准:(1)患者均自主加入本次实验,且签署协议书;(2)患者均能够自主表达内心感受,无交流障碍或听力障碍现象;(3)患者均无严重脏器受损现象;(4)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损伤现象;(5)患者均无精神家族史。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29例,女性包括31例,平均年龄为(43.11±10.68)岁,平均病程(3.16±1.75)个月,平均体质量(54.22±5.86)kg。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包括30例,女性包括30例,平均年龄为(43.25±10.96)岁,平均病程(3.24±1.86)个月,平均体质量(54.16±5.27)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存在对比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解答患者心中疑问,日常生活的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主要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大部分口腔损伤患者可因不了解疾病,出现抑郁、不安、恐惧、紧张等情绪,若未及时干预,可导致患者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加大治疗难度性,因此在面对口腔受损患者时,需加强全面心理状态评估,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且实施不同沟通技巧,尽可能帮助患者疏解负面状态,提高治疗自信心,同时还需加强患者生活护理,多给予精神慰藉,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热情,从而增加患者满意度,稳定患者情绪,从而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 [3]。

(2)环境干预:为了保证患者心情舒畅,需建立专门就诊室,且在室内设有书籍、报纸、电视、医务人员的科研成果、饮水机等物品,为了让患者在等待期间,缓解心理压力,有个良好过渡期,可在前台设有一名沟通能力强、专业知识强的医务人员作为导诊人员,为患者耐心解答疑问之处,并指导患者如何就诊,做好分诊工作,安抚患者情绪,必要时可在科室播放轻音乐,从而缓解患者紧张、不安感 [4]。

(3)规范服务流程:①护理人员需保持语气柔和、步态轻盈、精神饱满、着装端庄;②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流,解决患者目前难题,并告知患者口腔修复的治疗方法、目的、优势、目的性,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③护理人员还需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尽量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在治疗过程中,准确安全地传递器械、材料、药物,做到操作熟练、精神状态集中;④做好感染防控工作,在对患者进行接触性护理时,需保证绝对的无菌观念,且遵守一人一机一消毒原则,注意防污膜的使用,以免发生感染现象 [5]。

(4)规范护理人员职业形象:护理人员需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强服务礼仪、言行举止、仪表仪态的训练,且通过考核、培训护理人员口腔科护理技能和口腔专科基础理论知识,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理解和尊重患者价值观、信仰、习惯、爱好,培养护理人员良好职业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态度满意度、就诊环境满意度、护理质量满意度、总满意度、依从性、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各项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全民素质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修复提出更高要求,不仅需达到治疗效果,还需保证外观美感,相应的对护理要求也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护理干预较为被动、机械化,容易加深护患之间误会,无法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导致护理工作的难以进行。

而我院通过分析口腔修复科患者临床特点后,我院进行了人性化护理服务,其能够为患者提供主动化护理服务,体现“以人为本”观念,利于护理措施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满意度,且能够通过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有利于负面情绪的改善,体现真正的护理内涵,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医院和科室声誉,增加患者满意度,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和热情,同时还能够强化内心素质,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调动其责任心和同情心,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服务。

总而言之,人性化护理服务具有全面性、合理性、针对性等特点,用于口腔修复科患者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以往紧张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吴娟.应对性护理在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214-2216.

[2]李德秀.应对性护理用于口腔修复科交叉感染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2):235-236.

[3]韩艺.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唇部分缺损口腔修复膜修复术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126-128.

[4]曹红娟.人性照护理论在口腔修复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8):92-93.

[5]何新妹,李少萍,黄金凤等.口腔修复门诊四手操作技术中护理细节服务的应用及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64(37):35-36.

论文作者:彭,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  ;  ;  ;  ;  ;  ;  ;  

口腔修复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分析论文_彭,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