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中心卫生院 157606
【摘 要】目的:探究中医骨科传统疗法治疗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来我院治疗的56例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28名患者,实验组采用中医骨科传统治疗桡骨骨折的中医护理,而对照组则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然后进行评价为期1.5年的随访,来对对照组以及实验组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采取Anderson评分,实验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科传统手法整复治疗桡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骨科;传统疗法;桡骨骨折
一般来说,临床中常见的桡骨骨折大多是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而这些又大多是由暴力因素所致。目前大多数临床都首先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此种方法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身体创伤,而且容易引起术后的并发症。因此笔者更建议采取中医骨科传统疗法来治疗桡骨骨折的患者,中医骨科传统疗法在临床中已经取得不错的疗效,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桡骨骨折患者56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患者。一组为分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8.23±1.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5例、摔伤12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2.21±1.5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砸伤4例、高处坠落伤4例、摔伤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将骨折部位进行切开复位治疗,在外科手术之前适当牵拉复位,应用臂丛阻滞麻醉,采取标准腕关节掌侧、背侧切口入路,将桡骨远端的背侧暴露,骨折块上组织不可过多剥离,仔细复位骨折块,应用交叉克氏针固定,保持远侧骨折端稳定;实验组采取中医骨科传统疗法进行桡骨骨折。经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复位良好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外固定架、内固定等后续治疗措施,由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相关操作。待患者疼痛感显著减少或消失后经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实际病情。指导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将患肢外展90°,助手应协助将患者拇指及四指握住,对桡骨远端收缩肌肉给予有效拉伸,操作者同时应对患者肘部关节给予反方向牵拉。待桡骨关节面、轴向长度、尺偏角、掌倾角、旋转畸形有效恢复后经克氏针对关节面进行有效固定,针尾需于皮外留存。首先安装一根胯关节前臂外固定支架,经X线透视下若确定腕关节面平整、桡骨对位良好、活动无受限,则可安装第二根固定架,需注意尺偏角20°~25°、掌倾角10°~15°,待检查无误手术结束。术后即应指导患者行上臂及手部诸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在医嘱下分别于术后两周,一个月,三个月摄片检查,并随时配合医师调整外固定器。骨折愈合后期骨折线模糊后,松开骨固定外固定器延长器使外固定器动力化,加速骨折愈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1.3评价方法
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优:骨折愈合,肘或腕关节伸或屈功能丧失<10%,前臂旋转功能丧失<25%;良:骨折愈合,肘或腕关节伸或屈功能丧失<20%,前臂旋转功能丧失<50%;可:肘或腕关节伸或屈功能丧失>30%,前臂旋转功能丧失>50%;失败: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或伴有没解决的骨髓炎。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年,平均1.5年,按照Anderson疗效判定标准,其中对照组优15例(53.6%)、良9例(32.1%)、可4例(14.3%),优良率为85.7%,未发生骨折不愈合。而实验组优13例(46.4%)、良7例(25%)、可5例(17.9%),优良率为71.4%,3例克氏针眼感染后已痊愈,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因此可以看出实验组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即采取中医传统骨科疗法治疗桡骨骨折有效率要大于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而且还能有效避免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3讨论
3.1 尺桡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固定物选择
桡骨骨折主要由交通事故、重物砸伤、高处坠落等原因所致,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救治将导致骨折畸形愈合、腕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等严重后果。近年来,由于我国交通、制造、建筑等行业迅猛发展,桡骨骨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而临床过程中尺桡骨骨折除了神经、血管损伤,畸形愈合、开放性感染等,最常见的为骨折不愈合,常由于损伤严重,骨折块的受力机制破坏难以形成有效的应力效应及牢固的内固定,另一方面不稳定的固定将破坏骨愈合的生物学和生物力学环境,是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又一重要原因。临床上外固定架的应用多用于胫腓骨骨折及相关的骨不连,运用于前臂的则很少,原因可归结为骨质本身及外固定架的固定后问题。
3.2 关于中医特色护理康复的指导
采取中医骨科传统疗法进行桡骨骨折的治疗之后,最好再辅以中医特色的护理康复指导。这样有利于加快术后的骨折愈合速度。复位固定后1~2周。于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练习上臂、前臂肌肉的舒缩活动,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拇指、对指、对掌;第4天开始用健肢帮助患肢做肩前上举、侧上举及后伸动作;第7天增加患肢肩部主动屈伸、内收、外展运动及手指的抗阻练习,可以捏握力器等。每小时练习3~5分钟。复位固定2周后至去除外固定前。除继续前期的功能锻炼外,开始进行肩、肘、腕关节活动,做肩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运动,肘关节屈伸、腕关节背伸活动,禁忌做前臂旋转活动。[3]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中医手法整复已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治疗中并取得显著效果。有研究表明,中医手法整复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创伤小、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经有效复位及固定后即可尽快实施相关康复训练,利于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参考文献:
[1]吴文侠,李建林,李铁军,等. 锁定加压钢板与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绝经期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4,06:424-427.
[2]李文赋.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1):186-187.
[3]胡正军.中医手法整复治疗桡骨远端涉及关节面粉碎骨折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2):1045-1045.
论文作者:李智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桡骨论文; 患者论文; 骨科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中医论文; 前臂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论文;